爱国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灌输

点赞:20649 浏览:936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历史教学中需要从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上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同时,以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和抗争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 键 词 】历史教学 爱国教育 传统美德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教育,能够加深学生的相关爱国历史知识学习,同时以历史人物事迹的精神力量感染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1.用灿烂的文化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1.1中国古代文明是我们的骄傲

四大文明古国中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烟灭,而中华文明却还在枝繁叶茂地发展.五千年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世界,体现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医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华文明具有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特点是分不开的,其继承和发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断过.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诸如中医、武术、戏曲、书法、军事等各方面的成就.应该鼓励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查找资料并结合自身所学,深刻了解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例如春秋时期取得的医学发展,如扁鹊、《》;春秋战国时的文学成就如《诗经》《离骚》等等.中华文明辉煌而悠久、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容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需要我们去保护并且发扬光大.

1.2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精髓

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历史教学在这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历史教材中的中华美德教育,能够弘扬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这些事迹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题材,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会起到很好的榜样促进作用.自1840年战争爆发以来,诸如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人,无不表现出为国为民奉献捐躯的爱国情怀和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依然激励学生为祖国、为民族去奋斗拼搏,他们已成为中华民族之魂.


2.用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1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我们不可忘

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来组织学习中国人民在近代遭遇的苦难和屈辱,以沉重的历史教训达到既定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目标.向学生讲述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受到的磨难,尤其是近代以来受到的民族压迫和屈辱.通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使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记住中国被逼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铭记曾经的晚清腐朽政府被英国割占香港,被葡萄牙割占澳门,被日本割占台湾等等历史事实.记住中国人民在遭遇列强侵略时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丧失殆尽.这些苦难直到现在依然深刻地印在中国人民心中,挥之不去.被列强掠夺的民族瑰宝现在依然流失海外当成战利品被展览、被拍卖,不时地刺激中国人民的苦难记忆.现实残留的历史记忆,深刻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生存血泪史.

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充分交流对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感想,以人民的血泪史进行生动的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思想觉悟,也是热爱祖国民族的深厚感情.既要告诉学生爱国主义的道理,又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灌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历史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我们要发扬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遭遇的最为沉痛的历史,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物质、人员伤害,同时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发展也是极大的打击.同时,我们也要铭记抗战中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了解学习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战胜利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不屈斗争.铭记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将士,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和左权将军等等民族英雄.在对日抗战中,正是这些前仆后继的先烈用流血牺牲取得民族反抗的一个个胜利,最终打败侵略者获得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尽管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但是依然没有停止对外敌的反抗,依然将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自由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这种为国家、为民族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实践,值得我们在学习中继承和发扬.

3.结束语

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既需要对相关的历史进行了解学习,也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体会和加强.在日常的生活中,历史记忆总是会突然出现在现实当中.需要我们牢记历史,正视现实,以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导现实世界的发展.当前,正值中日钓鱼岛危机,中日关系逐渐恶化.在关注中日关系发展的同时,应该深入了解曾经的中日关系变化.了解日本在唐朝时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惨败的原因以及民族英雄的不屈抗争.深刻记忆抗日战争时日本对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中国做出的艰难抵抗,明白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意义.只有在加强历史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当前的国家外交事务中,保持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怀,支持国家的发展强大,以献身民族复兴事业的责任感进行日常的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胡青春.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初探[J]. 商业文化,2011(04) :12.

[2]罗靖. 论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 管理工程师,2010(05):21.

[3]郭广顺. 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发展,2009(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