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点赞:15370 浏览:688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的教育基本原理,也是教育本身和生产劳动本身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根本途径,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或简单的理解,需要我们对这一理论进行再次解读和深刻的认识.

关 键 词 :教育;生产劳动;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经历了“融合—分离—结合”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训练是融合在劳动过程中的,父辈和儿辈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教育和劳动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价值的增加,以及阶级私有制的出现,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分离.一部分人脱离体力劳动,从事生产管理和科学文化活动,这样教育便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两个模式

如前所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超越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有资本主义同样有.不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关于它的对待方式和实施方式也不尽相同.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在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德、日等国家,虽然国家间有所区别,但总体上采取了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德、日政府干预稍多,美国干预极少.由于市场经济和现代资产阶级的高度发展,这些国家并不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问题看作是意识形态问题或其他什么政治问题,而是看做一种生产、就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公众、企业家和家长要求到什么程度,社会各界就努力去做到什么程度.政府起一个协调的作用,表现为一种自发半自发、渐进的形式.

另一类是理想主义和集中主义,以前苏联为代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便是属于这一类型: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问题,看成是政治理想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问题,认为必须坚决执行,甚至认为有条件的要执行,没有条件的也要千方百计的设法去执行.普遍的做法是把它列入党纲,定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通过党和政府的行政权利和行政手段在全国强力推行.

上述两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式各有长短.第一种模式的优点是,符合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社会过程和社会状态是客观历史结果的事实.人们首先是适应它,逐步认识它,必要时给予干预.缺点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第二种模式的优点是发挥了人主观改造社会的能动性.当人的认识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顺应规律适当干预时,对社会的发展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底,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施,容易提出过高要求,与现有生产力水平不符,一旦通过行政权利强力推行,往往造成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导致类似文化大革命时“上山下乡”的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仍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为教育方针,也要求努力实施,但没有相过去一样靠行政权利强力推行,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情况反而比过去更好了:各种类型职业中学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各种岗位培训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这充分说明市场经济及其发展水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动力和实施条件.

综合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主观顺应客观,但又要合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结合点——科学技术

在现代大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逝世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特别是二战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正如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孕育着的巨大生产力必须通过生产发挥出来,这就是要求生产者必须通过教育掌握科学技术.也就是说,现代生产劳(下转32页)(上接30页)动的关键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而现代教育过程,也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培养劳动者.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里,教育过程和生产劳动过程,建立在科学技术这一共同的基础上.现代科学技术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点.

三、怎样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1958年实施的“教育大革命”机械、片面的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师生参加工业、农业的体力劳动,而且参加得越多就结合得越好,在这样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实施了若干措施,如:上山下乡,开门不办学,大学生和工农划等号,这些措施导致了:师生参加劳动过多,政治活动过多,社会活动过多的“三多”现象,教育质量急剧下降,而且盲目的大干快上,教育事业急剧膨胀,超越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

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到这里我们就要反思:是不是让学生拿着镰刀、斧头干活或是手工操作机器才算从事生产劳动?

答案是否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质是讲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说现代生产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在更高级形式上结合起来,而不是教育与劳动的原始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来,要采用最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武装学校,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最新科研成果武装教师.我们不应该脱离现代化的理念、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竞争精神、开拓创新能力来空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而不关心这种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基本原理,也是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进程中,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认识的程度不尽一致.在教育实践中,一度出现以简单体力劳动冲击教学,以劳动代替文化科学知识学习,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不良倾向.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正确理解和认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