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生态文明

点赞:3480 浏览:114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创业教育要为生态文明提供有效的教育形式,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生态文明的需要.创业教育本身可以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对创业教育提出体制机制的合理性安排、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构建和价值观的生态性转变三项要求.因此,应健全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多方参与、协同生长的有效机制,形成以高校“聚焦合作”的、以创业中心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构造以“课程、师资”为核心的全程植入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体系,以此发展创业教育的生态文明.

[关 键 词 ]生态文明 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教育系统

[作者简介]马小辉(1975- ),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创业教育.(浙江 临安 311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业教育生态转型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SCG12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95-02

生态文明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也是高等教育怎么写作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生态文明有三个层次:生态文明的制度层次;生态文明的物质层次;生态文明的精神层次.如果用现代生态文明观来分析创业教育三十多年的发展,在这三个层次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制度层次上,虽有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考虑创业教育总体设计,但尚未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的系统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物质层次上,更多研究的是高校独立系统作用,忽视创业教育作为生态系统,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内外因子的协同作用,尚未构建适合生态文明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上,更多体现“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尚未确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创业教育仍只局限于高等教育内部的“自娱自乐”,局限于高校内部个别部门追求师生创办企业经济获利,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以生态文明的视野观察分析创业教育,重新构建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组织体系和价值观,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的创业教育中国化发展策略,已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关联

1.生态文明需要创业教育这一发展形式.近现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急剧增加,使我们面临严峻的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西方学者认为,“人类中心论”是现代人类生态危机的思想本源,为了消除生态危机,西方应该从中国传统生态中寻求答案.中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摒弃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脚点,以更开阔的视野将人类和自然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生态文明使中国在应对全球经济竞争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双重压力下看见了发展的曙光,而建设美丽中国、和谐中国,实现中国梦及生态文明,必须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方式.创业教育涉及教育形式改革、教育内容调整,还表现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功能的再次定位,由此对教育思想价值进行梳理,反映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及发展走向.

2.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1866年,海格尔首次提出生态学概念,认为生态学是探讨生物有机体之间以及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的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这一概念逐步延展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之中.1966年,英国学者阿什比首度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从生态学的视角思考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开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之先河.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我们认为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自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外部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相互联系,内部与创业教育子系统紧密联系,而且这些联系协同运动、发展变化.创业教育受内部和外部诸多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同时创业教育的成效也会反作用于各生态因子,促进其或是抑制其发展变化.

二、创业教育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1.体制机制的合理性安排.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内生于教育系统中,是教育的核心要素,而我国创业教育则是寄生于教育系统,是教育的附加要素.从我国创业教育实际运行来看,多数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自身的事,是高校就业部门解决大学生严峻就业问题的举措之一,结果导致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各成体系,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高校对所开展的创业教育是否符合社会现状并不清晰,政府出台的看似科学合理的政策在实施中困难重重,企业面临创业人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停滞困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合理安排.

2.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构建.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表现出相对独立性的子系统,它与社会生态系统各类组织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相互作用.同时,它需要进行内部组织变革,自我调节,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制约着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化程度和作用的发挥.在这一方面,麻省理工大学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在麻省理工大学校内,以创业中心为核心,组建了数十个项目和中心,主要是“”的创业教育组织和“非”的学生创业“社团组织”.创业教育的“组织”包括创业中心、创业辅导怎么写作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资本网络、专利委员会和专利管理委员会.学生创业“社团组织”包括全球创业工作坊、创业者俱乐部等.在创业教育外部支持系统中,通过《小企业法》专门成立了美国政府创业支持核心机构――小企业管理局,麻省理工大学享受到该局提供的良好创业政策法规、技术支持、融资支持、咨询与怎么写作等.在麻省理工大学周围还存在多元化的非的社会支持机构,如各种创业园、风投机构、培训机构、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协会、柯夫曼创业中心等.

3.价值观的生态性转变.当今,世界各国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更关注于人对自然社会的改造这一工具价值的提升,他们认为创业教育是未来人应该掌握的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其实,在生态文明视野中,创业教育价值观的生态性转变远比其技术革新更为迫切.创业教育不仅注重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而且还注重它的生态效应;它不仅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而且它通过“创业遗传基因”的繁殖,实现代代人与社会自然的共同持续发展;创业教育追求的不是单向的功利性,即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谋取和占有眼前利益,而是双向的和谐性,实现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共存互赢、协调发展. 三、创业教育生态文明发展策略

1.健全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多方参与、协同生长的有效机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即课堂教学主导型模式、创业意识技能提升模式和综合型模式.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2]3号)对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从整体而言,仍缺乏一个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多方参与、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教育整体规划.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可以把“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作为规划制定、体制机制建设的逻辑起点.

首先,制定包括国家层面及高校自身的规划.政府制定国家层面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业教育整体发展战略,分层实施创业教育国家计划.国家层面的规划涉及创业教育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涉及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在创业教育的职能分工,涉及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安排、平台搭建、激励政策制定和创业氛围营造等方面.高校自身的创业教育规划须与高校发展规划衔接,如浙江农林大学在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中,将创业人才培养与学校创办生态型、创业型大学进程有效对接,并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生态规划,提出以培养具有生态创业意识、知识以及能力的生态创业人才,通过怎么写作浙江“生态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航员.

其次,突出高校创业教育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出高校作为创业型人才培养实施者、智力型资本激发者、新创型企业资源融合者的主体作用.在高校周围,作为创业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因子――创业师资和创业资金迅速地聚焦起来,创业资源的传输、创业平台的构建、创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资本的输出,这都需要高校起到核心作用.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在发挥其教育优势、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结合、“有形”资源与“无形”制度协同等方面引领着创业教育的发展未来.

最后,搭建创业教育中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三方协同运行机制.创业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改变以往的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促进生态文明发展为共同利益诉求,促使三方系统化运作,共同推进创业教育生态文明进程.政府不仅从生态文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而且通过有效的创业政策法规、资金扶持、创业平台建设、创业教育研究及创业文化氛围营造,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组织(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基金会)通过资本运作、创业资金、项目合作、委托培养、共建创业基地、连锁加盟等形式提供创业资源.另外,部分社会组织成立的“大学生创业法律援助站”和“大学生创业扶助站”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初期资金扶持、专家跟踪指导等怎么写作;高校接受政府提供的创业需求、创业政策以及社会提供的创业资源、创业怎么写作,通过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将科研成果和创业人才在孵化器中进行创业孵化,为政府输出知识资本和创业人才,为社会组织输出商业化的创业技术和创业项目.

2.形成以高校“聚焦合作”的以创业中心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我们认为,生态性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更多的应是横向协作组织所构成的体系.其组织体系基本构成包括创业中心、社会合作机构、专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机构、竞赛机构、教育教学组织、辅导机构和质量监控中心等.创业中心制定创业规划,出台创业政策,整合学校创业教育资源,搭建创业平台,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制定生态性创业教育内容及标准;社会合作机构扮演大学-产业相似度检测的角色,通过与产业部门、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产业协会、商会等联系,挖掘社会创业资源,筹措创业教育资金;专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机构,如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生态种业研究中心、生物基材料与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等,这类中心非常关注特定领域产业与学术联系,虽然创业只是其商业活动的一部分,但这是未来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竞赛机构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通过竞赛选拔优胜者,选择生态创业项目,吸引社会关注,进行风险投资,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教学组织通过教学计划、师资培养、教学实施、实习实训、创业实践等途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创业教育工作;创业教育辅导机构,如高校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站等机构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导师和政策的咨询怎么写作;质量监控中心开展创业质量评价和反馈,提供衡量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基准,反馈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为引导高校培养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创业人才提供依据.

3.构造以“课程、师资”为核心的全程植入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体系.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向被教育者传授概念与能力的教育,以此来发现那些不被人重视的机会,或是当别人还在犹豫不决之时,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心付诸行动.同样,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创业教育需受教育者在掌握基本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前提下,能够识别出并付之于实施的生态创业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生态化的课程和师资.

生态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形式与内容的生态性.其课程基本形式有单一课程形式、多课程结合形式、专题教育形式和实践活动形式.单一课程形式是整合现有课程中有关创业及生态学识内容为独立课程;多课程结合形式是将有关创业及生态学识内容,通过不同课程大纲内容调整,结合不同课程来进行教学;专题教育形式围绕如生态农业创业专题、生态产业发展前景等某个生态创业专题,来弥补渗透形式的不足;实践活动形式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如生态创业项目开发、生态创业公司的创建等实践活动,使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与实际创业活动结合.丰富的生态创业文化活动是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政策宣讲会、生态创业成功人士典型报告会等,都可以塑造生态创业精神,提高生态创业意识.依托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类研究中心、创业园、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实践平台开展的创业实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生态创业能力.

生态化的创业师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引领人,自身要首先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调整创业意识、知识和创业实践活动.生态化的创业师资可以分为校内创业师资和校外创业师资.对于校内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为在职教师提供生态创业示范企业和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感受生态创业成效;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参加创业培训(研修)班或赴国内外考察学习,青年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生态创业实践,提升生态创业能力;学校优先安排师生生态创业项目,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项目经费等方面,对从事创业教育及生态创业项目的教师提供政策倾斜,实行政策激励.对于校外创业师资,可以从政府、社会组织提供生态创业师资信息库,以及高校毕业生从事生态创业人士中进行选择,在创业课程教学、创业实训、创业实践中担任创业导师角色.

创业教育的生态文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参考文献]

[1]黄承梁,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全面转型[M].北京:学校出版社,2010.

[2]佘正荣.中国生态传统的诠释与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宣裕方.农林高校新农村建设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4]柳友荣.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态文明”[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5]蒋建军,谭福河.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和谐统一[J].浙江学刊,2010(5).

[6]牛金成,陆静.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基于美、英、德、澳大利亚四国的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