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教育的认识误区

点赞:8195 浏览:328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41-1.5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一个以“智育”为主体框架的结构体系,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过分强调专业教育,针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教育却显得体系不全、认识不够.大学生挫折教育,就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主要因为长期以来高校更多突出经济功能导致的. 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国家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由于大学生挫折教育尚处于初创和兴起的阶段,挫折教育的规律有待探索,尤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值得高校理论界思考. 一、挫折教育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 学术性是高校课程的生命所在,它是衡量高校课程水平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同时,实践也是高校课程的活力所在,缺乏实践的课程也不是现代高校的课程.社会实践在大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常普遍适用的理论知识,一般均是在典型条件下的原理和知识,而现实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有些因素在教学中是难以全面而清晰地反映出来的.只有通过深入实际,才能有真实的体验.在运用所学知识时,才会检验和发现课堂教学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挫折教育是应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它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但若只有理论灌输或理论说教,实效肯定会大打折扣.它需要各种实践教育活动,把提高认识与实际的磨炼结合起来. 二、对挫折教育理论基础的认识不足 我国关于挫折教育的书籍还很少,在资料方面大多还是以心理学著作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教育学的面目现世,因此容易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即挫折教育就是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是与其心理因素相伴随着反映出来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既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也受自身条件的影响.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必须以心理学相关原理为理论基础.但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就只是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忽视了要以教育学等为其理论基础,却是片面的.在相关的挫折教育理论中,研究者把学生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归咎于是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可是,他们却忽视了这同时也是一个思想问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背后有复杂的思想因素的影响,而看似思想道德问题却可能是心理障碍所致.心理问题会引起思想问题,比如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对人对事的行为方式;反过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颇和错误也引起心理问题或使心理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因此,只有解决了基础层次的心理负荷,心灵的高尚才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基础.而高尚的道德、宽阔的胸怀,又对心理的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从多种角度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不能孤立地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是尽可能地在更高层次上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道德观,关注其心灵的升华,把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对挫折教育方法缺乏科学理解 在我国的研究中,挫折教育往往被简化成一种所谓的吃苦能力训练.也有人认为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无关.应该说这些观点都看到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磨练大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但对挫折教育方法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 第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人为设置挫折情境的观点.人为设置挫折情境,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洗养尊处优的习气,应该说这种观点及其做法有它的合理之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泰然处之,保持乐观.设置挫折情境对挫折教育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遭受挫折的经验以及人对挫折的思想准备的影响.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通过各种挫折体验还可以锻炼青少年学生辨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今后可以更理智地处理各种问题.这种做法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这种把挫折教育完全简化为吃苦教育或磨练教育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与吃苦教育相比,挫折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要丰富很多.所谓挫折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的挫折困难或创设挫折情境,对学生的各种挫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外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克服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因此,实施挫折教育时,一方面,针对青少年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遵循正确原则,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耐挫力的训练.诸如军事训练、体能竞技、生产劳动、教学实习等,培养和锻炼他们对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及其他良好的品质,这对帮助他们战胜挫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挫折,并给予及时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相对于人为设置挫折情况,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挫折才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良好机会.因此,除了人为设置挫折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外,挫折教育更要利用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碰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独立地并顺利地战胜挫折,在挫折中学习成长. 第二,认为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无关.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现代大学生耐挫能力差是因为父母的过分保护和溺爱造成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很容易把赏识教育忽视或排除在挫折教育之外.当然,父母的溺爱固然是造成他们耐挫能力差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无关,或忽视赏识教育的作用.挫折教育本是一种有着强烈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应是教育对生存困境中人的关照.生活在复杂多变社会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并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教育者对处于挫折中的学生所应有的人文关怀.他们需要在感受到挫折感时,也能感受到爱和理解,以克服各种逆境.因此,挫折教育需要赏识教育,两者并不对立.当然,我们主张赏识教育,但也不排除批评教育.赏识也好,批评也罢,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怎么写作. 第三,认为挫折教育可以短期速成.我们应该清楚一点,耐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挫折教育应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大学生挫折教育是对早期挫折教育的继续,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闰家华.浅析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J].学校教育,2007,11.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张旭东.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赵中秋(1973- ):男,法学硕士,吉林工商学院讲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认识误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