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衔接教学的看法

点赞:4790 浏览:164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初高中物理衔接是否顺利,直接影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造成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入手,对教师的教法以及学习方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 键 词 】物理;衔接;看法

随着初中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普遍的使用,加之中考的改革,物理科仅作为初中结业考的其中一科,而不是像语、数、英那样,以分数的标准作为中招的重要标准.所以,初中的物理结业考的要求也相应下降,造成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只做一些基础的要求,而更多地用于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忽略了最基础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况且,由于学校的实验设备的限制及其他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际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结业考的成绩与实际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到了高中,物理作为高考的重要的一科,相应的要求也提高了,与初中的落差过大,学生入学高中后的第一感觉是不适应,无从下手,感到物理特难,感到惧怕,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所以做到初、高中物理衍接教学是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程,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明确高、初中知识的衔接部位

我们在教学中都知道引入新课,那么,对于高一物理教学,若与初中知识有联系的话,则需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部入手来引入新课,然后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加深拓宽.

如:静力学中力这节,初中的知识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和力的示意图,而高中的衔接教学方法是在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加以深入,引入力的相互性、矢量性及作用效果,在复习力的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力的图示的画法,为后面物体的受力分析打好基础;重力这节,初中学习重力的概念、方向、公式、测量及重心的概念,高中则继承初中重力的知识,但加以拓宽:在地球表面附近用竖直悬绳拉力和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原理来测量物体重力.

弹力这节,若按教材的内容的顺序是先讲“形变”,再讲“微小形变”、“弹性形变”后引出弹力的概念,最后讲压力、支持力、拉力,虽然这样考虑到教材,但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形变缺乏形象的真实的感受,更不能理解弹性形变能产生弹力,所以,即使学生知道,死记硬背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对后面涉及到弹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更谈不上理解.这样对学生来说,一上高中就体会到了物理之难,也打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弹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中已学过了压力、支持力、拉力这些弹力,这些弹力对学生来说比较感性,易于接受,这就是高、初中知识的结合点,从此引入,来分析它们产生的原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如:由压力、支持力、拉力引力,并与学生一起体验放在桌上的书和吊着的电灯,让学生做出初中学过的桌子受到的压力和书受的支持力,以及电灯受到的拉力,指出: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同一性质的力,统称为弹力,这样引出的弹力,学生是有基础的,不会感到陌生,同时,学生也会想到,为什么这么多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呢?由此再引入弹力产生的物理机制形变(含微小形变)和要恢复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给出弹力的概念,再具体分析压力、支持力、拉力产生的过程.对于弹簧的弹力,也应先复习初中的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再引出胡克定律F等于kx,这样从学生初中的基础上来学习弹力,学生会感受的难度就会下降.

高、初中衔接点还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初中所学的内容为二力平衡的条件,而高中除了实验方法外,利用力的合成方法,由二力平衡条件的思路拓展到三力、四力等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等于零.摩擦力也是衔接之一,初中涉及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而高中在重复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之后,引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F等于N,由滑动摩擦力拓宽到静摩擦力,从初中的摩擦力仅为阻力拓展到摩擦力可为阻力,也可为动力,从引出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注意纠正初中知识局限造成的对物理问题的错误认识

由于初中知识水平的局限,某些物理概念定义不够严格,某些物理规律的条件不够明确,往往造成学生对某些物理问题的不足甚至错误,所以纠正这些不足的认识应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也是高初中衔接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静力学中的摩擦力的方向问题.一个木箱放在汽车上,跟汽车一起向前运动,木箱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相当部分学生会延续初中的思维,回答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显然这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摩擦力方向问题时,认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因此它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在分析前面的问题时,仍然习惯性思维来回答而导致错误,所以,在高中,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必须加以纠正,指明初中讲法的局限性,并以科学的概念来重新认识摩擦力的方向问题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特别要强调“相对”这个词.这样来解释上述的问题就比较清晰,但还要强调,在较复杂的运动中,摩擦力方向的判断还要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才可.

高一物理衔接教学的看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物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从衔接教学到能力的提升

高一物理教学,除教给学生以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以能力,而高一物理以静力学为内容,所以能力的要求,主要是培养他们受力分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循序渐近,如果急于求成,那么往往在讲完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后,不去教会学生的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就出一些较复杂的受力分析题目,这样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就会给以后留下无穷的问题.如在处理斜面上的物体时,在重力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画出重力;在弹力教学中,先让学生复习重力的画法,再引导学生画出弹力(支持力);在摩擦力教学中,先让学生练习重力和弹力的画法,再引导学生画出摩擦力(在画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最后再把这几个画法结合在一起,就是一完整的受力分析图;在力的分解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练习作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受力分析图,再对重力进行沿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向下分解,这样学生就会较易掌握力的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拔苗助长,而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采用分层次提高学生的各种分析能力,

总之,对受力分析的教学之前的备课时,要设计好层次问题.第一,在复习初中的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的基础上,比较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每讲完一种力,就让学生画出研究对象的相应的力,再结合并总结受力分析的基本顺序和方法先做重力,再做已知力(接触面光滑则无摩擦力).再分析它们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第二,分析平衡物体受多个共点力的情况,边复习受力分析的基本顺序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做出一个受力图,还要让学生分析平衡力,并能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第三,学习隔离法.这样通过多层次的学习,受力分析的难度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正确处理好高、初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物理的效率起着事半功倍,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应该有意识地去克服初、高中物理知识跨度过大的问题,引导学习克服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