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点赞:33292 浏览:1557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时代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昌盛.文章总结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以重庆大学例,提出构建“创新实践中心”,以“自主、实践、创新”为主导思想,为学校创新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激发创新、实践创新教育改革、传播与传承创新思维、展示创新人才的平台.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今后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 :创新人才,创新实践中心 人才培养 模式探讨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4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临,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对大学生而言,更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在推动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将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场[1].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时代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昌盛.因此,这就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予学生有利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创新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教育和环境.

1.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上世纪末,我国高等院校实施教育改革以来,各个高校从行政到学术,积极的转变理念,致力于教育突破与创新,从思想的研究,到具体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成就.[2-3]这中间,比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电子穿心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等,在这些综合型赛事的倡导下,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但是,这与我们的目标相比较才仅仅是开始.近年来,重庆大学认真贯彻国家的领导方针,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针,形成了以“创新实践中心”的人才培养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笔者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并查阅了相关文献总结,本科创新教育仍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思维惯性,缺乏环境

常伟在《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结为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没有及时的得到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将高中的一套学习方法搬到大学中来.焦德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则从思维、固有观念、评估体系和监控体系三个方面分析,认为相互缺乏联系为主要原因.

1.2 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气氛不浓,意识淡薄

正如常伟在《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总结,很多学生没有从中学的“接受”式转变过来,由于缺乏与社会的接触,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据本人对重庆大学大一学生的统计,近70%的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复习功课,20%的学生课余时间沉迷玩乐,仅有不到10%的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取得好的成绩,拿到奖学金、日后保送研究生和就业就是唯一的途径.

某高校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3 缺乏一套鼓励和奖励机制

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出台相关的类似竞赛、文化、创业等奖励制度,无论从经费上、政策保障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的普通高校在课外创新培养方面更是阻碍重重,致使人才培养难以真真正正的落实贯彻.

2.构建“创新实践中心”人才培养平台

2.1 构建的思路

在创新教育模式下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鲜明重庆大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成果,积极推动创新教育理念在全校的推广和普及,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本科生创新实践成果,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成立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以“自主、实践、创新”为主导思想,成为学校创新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激发创新、实践创新教育改革、传播与传承创新思维、展示创新人才的平台.

自主: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区分开来,中心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和管理,保证中心运转的魅力.

实践:建立校级公共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锻造中心成长的动力.

创新:中心通过聘请高水平教师进行授课、设立创新实践专向项目、鼓励跨学科组建团队等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实践教育的长效目标,保有中心发展的活力.

2.2 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实践班.

中心通过设立创新实践班,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以及自我提高的机会.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申入创新实践班进行学习.

(2)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是学校建立的以本科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创新学习为目的本科生研究学习团体.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对某方面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可加入创新团队进行学习.

3.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3.1 实施保障

为了促进并保证选拔大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创造力,初步建成公共实践平台并针对部分学生,分批次使用.具体如图1.

3.2 公平报名与选拔机制

学生自愿填写《大学生创新实践班入班申请表》并向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提交申请.由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进行笔试.笔试合格的学生由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组织面试,确定录取名单.

3.3 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越的实践条件

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设立了学生学习室、学生实验室、学生讨论室等公共平台,配有计算机、加工机床等设备,为学生学习、团队活动提供优质学习条件.另外,学校聘请一批高水平教师为学生授课. 3.4 科学的管理

创新实践班学制三年,采取以“问题为核心”、“研究式”教学方法,单独设置培养计划,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每学期结束前,由相应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不合格者自动退出创新实践班.

在结业前,所有学生将参加学校组织的成果考核及结业答辩.修满创新实践班课程并顺利结业的学生将获得重庆大学创新实践班结业证书.

4.“创新实践中心”实施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学生参加创新实践中心、各类竞赛、课外科技实践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创新实践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平台

使学生在大学的氛围中获得自由的、良性创新能力的发展,美国的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了一句意义深刻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创新实践中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所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态度和思维的方式,这些就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本质.

4.2 引导参加科研,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参加“创新实践中心”的大学生,将有机会得到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参加项目,在实践中不断的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我校的材料创新实践班第一届学员13人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7人参加重庆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SRTP,其中4人已结题;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一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申请.机械创新实践班前两届创新班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创新实践大赛并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包括2010和2012年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2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等.

5.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创新型人才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需求和要求.创新人的内涵、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处于不断的发展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化认识的问题.由于笔者对高校的实践和文献的查阅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此外,在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构建机制和渠道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时也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的校情,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