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错别字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顽疾

点赞:33521 浏览:1559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的故事”耳熟能详,在历史教学和阅卷中,因同音、形似而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屡见不鲜,让学生们在考试中丢掉了不少的“冤枉分”.就在新的课改形势之下,历史学习中的错别字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一、历史学习中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在当下教师的教学中,错别字的频繁出现对学生们完整、准确的掌握历史知识是非常不利的.那么,错别字的出现到底是谁之过呢?如果单单归结为是语文教学的过失难免有些笼统.通过观察学生们的错误大都别字多,错字少,由此可看出学生们的基础并不差,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学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1)历史学科的本身特点.历史学科知识悠久,涉及的范围广,时间跨度也大.尤其是《世界历史》中大部分人物和事件等基础知识都是音译而来,没有太多内在联系,写起来难度较大.如世界古代史中的“婆罗门”、“吠舍”,是公元前2500年以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等级名称,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在记忆上有困难,书写时容易出错.

莫让错别字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顽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错别字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学生对历史学科在思想上不重视,对所学历史知识理解不透彻.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在结业考试前期重点学习.平时在学习时,学生们往往不求甚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时代”,学生们书写成“蒸气时代”的情况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对为什么用“汽”而不用“气”不理解.《权利法案》中“利”字的出错,学生若是理解了这部文献的制定是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与力量的“力”无关,理应不会出错.再者,学生对历史专业术语不明确,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把握不准确.如“绥靖政策”、“马歇尔计划”,学生在练习时都有出错现象.


(3)教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大都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很少板书.有时也只是口头强调,学生听听而已,做不到落实.在新课改的推行下,许多教师的课程观发生了改变,认为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其中一种,因此教授一节课要搜集很多其他的资料比如图片、材料、视频来充实,这确实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手段的大量运用,导致教师整节课一个字都不写,以播放幻灯片为主,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肤浅.再加之现在要求减少课业负担,历史基本没有书面作业,学生练习书写的机会更少了.

二、历史学习中错别字的纠错措施

针对上述现象和原因,历史教学中的错别字现象已相当普遍,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把错别字逐步消灭,莫要让他成为顽疾.

(1)把握历史知识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单纯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还要将重要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解准确透彻,让学生理解,不要停留在表面.重点要放在那些会改变或严重影响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字、词、概念上,对这些关键性的字、词、概念进行辨析和比较,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正确写法.

(2)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培养做历史笔记的好习惯.前段时间王敏勤教授在我校听课并点评.他指出,在当今的课堂,形式多了,知识多了,检测也多了,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写,学生的笔记.我认为,在历史的课堂上即时整理笔记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学生可以梳理知识线索和结构,另一方面对重点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加以书写可以加深印象并记忆.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板书,对历史专业术语、重大事件、易错内容要书写强调.前文中提到时下教学表现为一堂课往往十几张幻灯片,教师成了多媒体按部就班的演示者,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劳,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也会下降.因此,教师应该适当转换学生的视角,通过板书来展现重点历史知识,同时让学生当堂加强书写练习.

(4)课堂教学中多组织默写、听写,让学生暴露出自己的错别字并改正,做好积累.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纠错,比如将易错字以材料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自我纠错,以此来加深对正字的记忆.

(5)对于平时试卷、作业、当堂检测中出现的错别字教师要做到即时圈点,面批.建议适当的布置书面作业并要即时批改,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出现的错别字教师可以给学生加以分析、讲解,当面给学生指出以促使其改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史教学中的错别字会像冰遇阳光一样最终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