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国学经典教学

点赞:3032 浏览:87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学经典进校园既是倡导社会文明之风――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国学经典教学既是小本课程开发,也是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如何运用国学经典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文教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 】国学经典;课程;开发;运用

苏轼曾说过“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当神州大地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时,我们学校也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深深地被那些文质兼美、博大精深的经典所陶醉.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

一、按年代选择诵读的篇目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是长远的,也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有《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诗作;近现代代表坐:冰心诗歌、朱自清散文、诗词等.

二、按儿童的不同年龄、认知特点提供诵读作品

(1)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效率依赖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我们可以选择《弟子规》来诵读,《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些内容,短小、有趣,有生活的情境联想,还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中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日益增强,记忆已经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诵读《三字经》.它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传播面是家喻户晓,而且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生动,言简意赅,这个年段的同学既能琅琅上口,又在诵读中积淀了各方面的素养.

(3)高年级的学生记忆的策略性更强,理解能力也非低年级孩子能比,所以我们推荐诵读《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共有20篇,包含为政、教育、学习、修养四方面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长久以来都是人类生活、做人的准则.所以,《论语》的诵读不但积累了名家语句,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两得.

至于唐诗,更是由于它的琅琅上口,韵律优美,浅显易懂而为孩子们喜爱,所以唐诗的诵读可以贯穿整个童年.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文诵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育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文化之旅.让学生与经典为师,以圣贤为友,在与上下古今大师的对话得高雅而高尚,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撑起一片诗意的天地.为当下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沃土;为语文教育的未来指引了路径.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运用经典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以写助读,在日记中灵活运用――“多读胸中藏汇,勤写笔下生花”,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国培学习中管建刚老师说过,他的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日记本,及时随意记载下自己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没有任何形式的约束,他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也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他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闽江两省名列前茅.同时,学生也可将日记本美化,对古诗文的理解意境可以配上自己的图画,也可以改写成 现代诗文,配上 现代诗 画.如读了《三字经》中的“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通过讲述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去捉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和孙康没有灯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画出诗句中的场景.并可以引用学过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来概括这些场景等.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的积累丰富了,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启迪心智,在说话中灵活运用――教语文,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学生积累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语文 课程标准 》在实施中建议: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的积累,对精美词语句段的积累熟读成诵后,才能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要能在语言中“信手拈来 ,旁征博引 ”,就要在语文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在说中运用.例如在上《别董大》这篇饱含深情的古诗时,我对学生以“朋友的分别 ”为主题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难分,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并且用上积累的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引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的引用了“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还有的引用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名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学以致用,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学生的习作是最好播种经典之花的园地.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诵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读与写是相互结合的,在习作中只有恰当的明引、暗引或使用活化了的词句,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更生动隽永.例如五年级上册在习作中要求写借物喻人的作文,有一个学生写的是《小草》,在文章中,他在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时,就引用白居易所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如在写《雪》这篇习作时,学生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写同学时,对常犯小毛病的同学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相劝,“不患人之不已之,患不知人也.”等句子.写某个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时,用了“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上了论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语句.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可见,学生已学会在习作中引经据典了,逐渐做到学以致用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流芳千古,让我们诵读经典,运用经典,传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