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

点赞:3229 浏览:82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之全面发展,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轰轰烈烈的教改下的新课程的基本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教改的灵魂.换言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经典教育对于学生能力及内涵的培养是必要的.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教学;经典教育

Discussion on the class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Wang Zhihong

【Abstract】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social activities, that is based on certain social reality and the needs of the future,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o follow the law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make overall development, to bee adapted to social needs and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vigour and vitality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re the basic orien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which is also the soul of the reform. In other words,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is to let every student's individuality full development, cultivate rich and colorful personality. " Full-time pulsory education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 proposed new Chinese education philosophy: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acplishment prehensively, accurate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actively promote autonomy, cooperation, learning, and strive to build an open and dynamic Chinese curriculum. While a classical education to students' ability and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is necessary.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典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lass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00-01

1.经典教育的内涵

经典教育以经典读本为本,基立于人生教育的“全面性”与“深远性”,让学生接触古今中外的原创性著作,达到文化熏陶与人格培养的目的.经典是作者思想、情感、精神、智慧的精华,任何他人论述的话语,都是他人的生命体验,而不是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如果学生只读经典解读类文章而不直面原典,无异于吃别人嚼过的食物,难以品尝到食物的原汁原味,得不到丰厚的营养,扎不下文化的根基.读原典好比直接请圣贤为师,耳听面叙,一步到位,不受各种解释的干扰.学生学习原创性经典,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跨跃文化的高原,畅游于人类的文化精神空间,不断汲取人格力量和智慧源泉,逐步积累文化养料,夯实文化基础.在今后的成长中,他们会慢慢咀嚼含化圣贤的话语,品味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感悟他们的境界;逐渐开启高度智慧,塑造优美人格.

2.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教育的必要性

2.1 经典教育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

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厚的科学素养,更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懂得如何做事,更应懂得如何做人.小学语文教学以无与伦比的优势承担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语言文字承载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思想、情感、智慧和文化滋养的过程.所以说,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情趣盎然、情感丰富、精神饱满的文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影响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点燃他们的生命,激发他们的文化追求.最终,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演绎精彩人生.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养育;重视教师的理性分析,忽视学生的感性领悟.这种追求功利化的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些人文精神缺失、思想情感贫乏的“机器人”、“空心人”.显然这样的人是不能成长为符合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

2.2 经典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经典是在波涛沉浮的人类发展长河中,经过历史锤炼、文化濡染而生成的.经典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是超越时空的文化存在,是文化的积淀和结晶,是一种精美的文化构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一个人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之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就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如今在黄河边、长城下成长着的孩子们,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是“耐克”、“阿迪达斯”名牌,看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过的是洋节等.他们从小学时代就远离民族经典作品,到了中学甚至大学时代几乎不能阅读自己民族的智慧结晶.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怎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精髓?

3.经典活动教学法的实施

3.1 快乐诵读,实践学生的美感.

为了鼓励孩子们朗读背诵,把诵读当作一种常做的乐事,教师可将与诵读有关的活动设计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笔者认为,活动设计的理念如果围绕两点来展开,定会让学生常与诵读为伴:其一,每天都有诵读,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其二,设计实战比赛,在实战中展开合作,掌握诵读的技巧.围绕这两个理念,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

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的活动设计:每天语文课前5-7分钟的文化早餐.中心题目可有针对性地设定:如讲故事(强调绘声绘色)、介绍我喜欢的一种民俗(既强调生动的叙述,又强调自己喜欢的意义)等,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就行.发言的同学将自己一个学期诵读评讲的内容用录音方式记存,选择最满意的一次参加期末的诵读评比,记入语文成绩.这样,学生就会将录音视为自己每次表演的记录,他(她)会在每次表演后都努力提高自己诵读评讲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联系许多校园生活设计活动.如:由学生向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们介绍本班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向参观本校的贵宾介绍班级的情况等.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学生会发现“读”的魅力,会去体会那些细小的实际上影响效果的因素,会感受到美读的喜悦.

3.2 鼓励体验性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

阅读是一种创造和欣赏,更是一种入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去主动地发现和创造.而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文学素养赋予的,它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更易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产生一种心灵的碰撞.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情感枯竭的人,怎会懂得文学是美感的艺术,怎会去主动追求美与崇高.所以,笔者在经典教学中主张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调动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愫,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作品中那种对自然与生命的关心和思考、对人物命运的把握和喜怒哀乐情感的宣泄,这恰恰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并且,学生通过这种沟通悟出阅读文本的深刻内涵.在个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虚拟体验与真实体验相结合.

真实体验是指主体直接对体验对象进行的现实的真实的体验,而虚拟体验是指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的非真实体验,如课本剧等.事实上,一般的课堂教学本身便是最典型的虚拟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必顾及真实体验.

总之,经典教育是在学生最可塑的年龄,以经典文本对其进行文化熏陶和人格养育,开智励志,全面发展,终生受益、世代受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