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润泽生命好书陪伴成长

点赞:30723 浏览:1437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 思考缘起

由一件真实的事情谈起:某初中寒检测作业,要孩子读两本名著,并概括两本书所有小节的段落大意.孩子一个寒检测忙得焦头烂额,不停感叹:恨死语文课了,恨死语文老师了,恨死语文了!提到语文,有一些现象使我们很困扰:为什么一至六岁的儿童的语言学习、语言发展,速度惊人,效率惊人,每个孩子都是语言发展的天才.为什么同样是六年时间,孩子进了小学,正式有了语文这样一门课程,但很多孩子却“口也拙了,眼也呆了,心也迷蒙了”?孩子们说,“参加各种语文考试,书上的内容,老师讲的内容,根本不考,感觉像撞大运一样.语文嘛,学与不学都差不多.”我们的语文教育,究竟给学生留下了什么?语文教师,究竟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怎样让孩子学好语文?学语文有没有诀窍,有没有规律可循?

二、确定目标

基于上述疑问思考后认为要遵循规律办事,遵循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将是南辕北辙.这个规律,就是语文学习本身的规律,孩子学习语文的规律,我们都必须研究.因此,我们要做的,就不仅是传递知识,更要培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大量的、持久的、高品位的阅读,养成“爱读乐写善表达”的品质,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如何将这些理念真正落实到语文老师具体的每一天的教学中.我们把它作为学校的一个课题来研究,让全体语文老师一起来共同思考,一起来攻坚克难.

三、推进策略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组织全校语文老师聆听了孙双金、薛瑞萍、韩兴娥关于语文教育、课外阅读指导的精彩讲座,更新全体老师的观念.


2.梳理目标,明确读什么.(1)国学经典.选取相对浅显、易懂的篇章.传承延续民族文化,培养纯正无邪品质,造就圣人君子气质.(2)诗歌经典.“不学诗,无以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主,以现代中外诗歌为辅.(3)儿童文学经典.儿童文学是专门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它充满幻想、想象力,充满情趣和童心.

3.年段定位.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来了解孩子们爱读的书目,发动全体语文老师,花了两个学期,从中精心筛选,认真把关,为孩子们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身心特点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书目.梳理出了六个年级12个学期的师生共读书目和学生必读书目;针对必读书目,每学期都进行专项检测.

4.课型研究,形成序列.课外阅读是一门深刻的学问.我们认为真正高效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语文组还致力于课外阅读课型的研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班阅读现状,我们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5.亲子阅读,家校互动推进.两个学期中,前后一共给家长写了十封信.由读书活动最初的发动到读书方法的指导,由发现问题的及时沟通到获得成果的汇报;家校互动,努力赢得家长对学生阅读的支持.

6.策划活动,搭建多种展示平台.我们想方设法搭建各种舞台,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和展示.班级、校级、区级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赛、课本剧表演赛、演讲比赛等.

7.中小衔接,平稳过渡.每学年都会安排与初中语文老师的联合教研活动.让小学老师们对中学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有所了解,在把握好年段目标的前提下主动地、有意识地、尽早地做好教材对接、学生能力对接的平稳过渡.

8.搭建平台,社团引领.小记者——每学期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小记者采风活动4次以上.文学社——创办了觅渡教育集团文学期刊《觅渡》(低中高版),为学生文章发表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存在问题及后续思考

我们强调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老师们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的同时,也出现了困惑:时间如何分配?现有教材怎么教?作业来不及做怎么办?在教师每年都有流动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

经典润泽生命好书陪伴成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老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我们的思考:

1.进一步梳理年段目标,根据年段要求对教材作出取舍.

2.将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尝试进行主题式单元教学.①时间的分配——可向韩兴娥老师学习,压缩教材教学时间.②现有教材的处理——备课时要有“主题单元”的意识,教师可以重新组合教材,做到瞻前顾后,把课内要求与课外阅读进行打通.③课内课外的处理——课内教的东西适当难一点,有智力挑战,对学生有吸引力.④一小部分老师课程统整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特别是,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流动.新进入学校的老师,对于我们的做法,从认识层面到具体操作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后续,我们将不断改进方式,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缩短他们的成长期,提高培训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