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看通俗文学经典化可能性的

点赞:5569 浏览:163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通讯的发达使通俗文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制造与被阅读.在鱼龙混杂的大量读物中,寻找优秀的能积极引导人们的作品成为学术界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例,从其文本优越性、后现代主义、读者反应等方面入手,探讨通俗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

关 键 词 :《哈利波特》 通俗文学 经典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通俗文学概述

对通俗文学的研究在近几十年的文坛中异军突起,国内外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论著.然而对于其确切定义,各位学者却都很谨慎,或是把它放在雅俗对立、或是从其它文艺理论的批判角度出发加以阐述.有些书籍在开篇之初便表明这种无奈:“学者们从这本书中得出的主要论点就是通俗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空洞的要领范畴,根据它使用的范围,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给它注入各种不同的含义.”

“俗”字本身便有丰富内涵.威廉斯认为目前通俗有四种含义:“众人喜好的文化”;“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有意迎合大众的文化”;“实际上是大众自己创造的文化”.这样一来,通俗文学便几乎涵盖了文学的各个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体对通俗文学的界定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恰如每个基督信徒都笃信上帝的存在,但他们心中上帝的长相却各不相同.因此,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绘画大师们对他的形象处理慎之又慎,最后往往隐喻为光芒万丈的太阳.

通俗文学以其广泛性与渗透性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虽然不知其庐山真面目,人们却都肯定地认同“这是一个世俗化了的世界”.在这种含糊暧昧的背景下,本文无意确切定义剖析通俗文学,而旨在于整个社会都呈通俗化的大环境中,探讨通俗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

二 经典重构与通俗文学经典化

1 何为经典

“何为经典”这个问题不妨可以用“谁的经典”这个问题加以消解.几千年来,人们所崇尚的经典是依靠权力――政治权力或学术权力――而建立起其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地位.统治阶级控制教育权和神权,并确定了文学经典和宗教经典,从思想上奴化民众,因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统治.弗兰克克默德指出:经典“实质上是社会维持其自身利益的战略性构筑,因为经典能对于文化中被视之为重要的文本和确立重要意义的方法施加控制.”认识到这一点,人们便能对新时代下的“经典”的确立标准有新的理解与阐释.

2 现代社会的经典重构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传承早已不是贵族阶级的特权,信息的传播也不再是统治阶级的独享.互联网的存在颠覆了传统的话语模式,民众们不再简单地相信专家、权威,而有了更多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些异于“语言”的观点能通过某种科技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话语权”的下放,而且愈来愈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话语权下放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活,更深入地挖掘人性.而与大千世界的多样性相对应的,是经典多样化的形成.普通读者不再绞尽脑汁地附庸风雅,他们坦然地展现自己世俗性的一面,追求能带来娱乐、消遣的文化盛宴,并热衷于建立自己认同的经典.学者们也不再高高在上地吟诵着古老的经典,说着晦涩难懂的语言.在这个世俗化的世界里,经典不是靠权力的支持、而是靠自身的功能获得经典地位.

3 通俗文学经典化

通俗文学大行其道,一时间,泥沙俱下.恶俗者固然有之,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们依靠自身的功能获得读者的认同与喜爱,而其影响力之大,使得学术界不能再忽视通俗文学的存在.

三 通俗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

1 通俗文学的文本优越性

(1)曲折的情节

因为主人公是青少年,所以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下简称《哈》)简单地看成儿童小说并不公平,之前没有哪部青少年作品能给读者带来如此绚丽奇异的场景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霍格沃茨学校高大巍峨,塔楼林立,充满神秘色彩.里面有着许多外人所不知的秘密甬道,“有求必应”屋可以变幻出除食物外的任何物品,水龙头下面是有着千年传说的秘室,禁林里生活着许多神奇的生物,空中飞翔追赶的魁地奇比赛,一场比一场惊险的火焰杯大赛,茫然、孤独却又险相环生的寻找圣器的征程等全书没有多余的说教,没有长篇累牍的心理描写,但是通过书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作者J K罗琳女士却能细致入微地体现他们的心理历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系列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她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哈利.波特》看通俗文学经典化可能性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通俗文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复杂的叙事

《哈》的七部小说各自独立,每部小说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一个等待揭开的谜底.而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大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势,有些句子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起着承上启下串联故事的重要作用,每每令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每本书都以明暗两条线进行故事的叙述,而整个系列小说也以阴阳交汇的方法达到完美的统一,共同构筑起气势恢宏的魔法帝国,完成惊天动地的救世壮举.

(3)积极的价值取向

《哈》一直保持着明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它讴歌了、自由、公平、正义、忠诚、勇气和诚实,认为思无邪才能战胜邪恶,大爱无边才能拯救世界.如果读者以青少年居多的话,那么它无疑能带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引导.

虽然全书构筑的是一个庞大的并不真实的魔法世界,但它的出版却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时代性.美国911事件拉开了全球反恐的序幕,然而恐怖活动有增无减,人弹袭击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生活在恐怖势力控制范围的人们的安全没有保障,各式人弹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无信任感可言,人们谈恐色变.而这,正是《哈》中描绘的场景.伏地魔及食死徒滥杀无辜,面对恐怖,有人投降,有人退缩,而以邓不利多为首的凤凰社却勇敢地与他们对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胜利.

2 通俗文学与后现代主义

(1)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中叶,它以怀疑精神与反文化姿态,去中心、消解权力语言、否定旧的范式、不屈服于权威、张扬非理性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现代主义涉及的范围更宽更广,也更加复杂.行为本身即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失,雅文化与俗文化之间的差别崩溃,出现了艺术对本能的完全依赖以及文化的步步退守.商品化渗入到文化当中,使文化成为消费品.而外部世界的迅速变化则导致人们时间感与空间感的混淆,宗教信仰的泯灭则铸成自我意识的沦丧.

现代媒介无疑对后现代主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把新的观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最广泛的受众传播,引导着民众的关注点.大众媒介一度被认为持有一面广阔的社会现实的镜子,因而要反映它.现在,现实只能由这面镜子的表面反映来确定.

(2)通俗文学与后现代主义

《哈》的情节构想无疑彻底颠覆了以往文学文本中巫师的形象与地位.巫师不再作为人类的陪衬和附庸,也不单纯以面目狰狞、阴险狡诈的形象登场.他们有着与普通人类相同的情感,甚至比被他们称之为“麻瓜”的人类智商更高,能力更强.他们悠然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保持着自己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们对麻瓜的世界有着好奇,也同样有着不屑.是他们拯救了世界,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在阅读时,读者们往往不知身处何地,这个虚构世界的逼真性使他们几乎真的相信它确实存在,只是人们被施了“遗忘咒”而已.书中对麻瓜世界的嘲讽随处可见:人类对自己发明的高科技的交通手段沾沾自喜,但与“飞路粉”或“幻影显形”一比便相形见绌;人类对于金钱的贪婪与势利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使他们错失了生活中真正的美好.它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正统社会秩序,并通过夸张地刻画弗农姨父一家人的自私与淡漠,否定了资本主义世界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与利己主义.

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现代营销手段与媒体的帮助.出版商安排媒体采访,著名作家、批评家推荐等等,在众多的媒介攻势下,第二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迅速飙升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而2001年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耗巨资打造的第一部同名电影上映,立即以其壮观的背景与出色的特技赢得了海内外无数观众的心.在好莱坞最卖座的前五部电影中,《哈》就占据了三部.电影的卖座无疑使这股“哈利波特风”再度升温,全球同步发售与版权的严密保护更加深了每本书的神秘性,令读者急欲一睹为快.迄今为止,整套书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超过3亿册,是几乎其它所有图书的销量总和.

3 通俗文学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社会与经济对通俗文学的影响

《哈》的诞生与西方文化里的巫术传统是分不开的.古老的圣殿骑士与梅林传说、神秘的凯尔特文化、浪漫的吉卜赛部落,都与巫术有关.但由于严禁巫术的传播,加之西方人对巫术又恨又怕,所以虽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巫师数量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反面形象.

然而,随着工业社会发展到现代化阶段,之前人们不能理解而只能归因于某种神秘力量的许多现象被一一揭密,人们的信仰被打破,追求永生的希望破灭,生活的压力与竞争日益白热化.在精神无可寄托的前提下,人们只能步步退守,在虚幻中寻求快乐与消遣,在检测想中寻求安慰与解脱.这也为《哈》的诞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2)通俗文学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当通俗文学成为文化的主流时,它就一定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有人说,《哈》拯救了911事件后的美国经济,它的出现给美国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各种与它有关的商品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带来一系列文化内容的开发,包括游戏、道具、游乐园.它的销售业绩挽救了许多濒于破产的书店和出版商,经济学家预计由它所产生的经济链条能带来多达上千亿美元的可观利益.

《哈》风带来了全球魔幻小说创作的高峰期.无论是书架还是网络,魔幻小说都被放在前列.媒体们转而追逐与它有关的所有新闻:新书的进展,最后的结局,罗琳女士的最新动态,电影中各位演员的八卦等等.

4 通俗文学与读者反应

从《哈》连续多年霸居全球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便可看出读者对它的追捧程度.它改变了当代西方青少年普遍不看书的现状,很多读者坦言他们从中学习到了勇气与自信;小说让他们的心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想象空间.2006年,罗琳女士被民众票选为英国最伟大的在世作家.

《哈》的狂潮让学术界无法再冷眼旁观,他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本儿童小说或因为它是通俗小说而置之不理.2007年,主题为“从英雄到传奇”的全球最大的一次哈利波特研讨会在多伦多召开,与会的1500多名学者各抒己见,他们从女性批评、原型批判、哲学等方面对它展开了研究.短短几年内,国内外出版了大量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论著.

四 小结

要确立一部小说的经典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不仅仅需要专家的认可,更需要得到普通读者的认同,也需要经历时间的验证.《哈》依靠其本身的娱乐性、消遣性而引起的大众热爱能维持多久,学者们从中可阐释的空间能有多大,这些人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通俗文学经典化仍是有可能的,它能够开创某种文风,成为某种小说类型写作的模本,并能通过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与积极的思想引导.


注: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从《哈利波特》看通俗文学经典化可能性的研究(课题编号:WJW-10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约翰斯道雷,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雷蒙威廉斯:《关 键 词 》,Fontana出版社,1983年版.

[3] 李勇:《通俗文学理论》,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4] 董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5]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严琦,女,1980―,江西樟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林芸,女,1970―,江西余江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工作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