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物形象阿Q在《芙蓉镇》中的变奏

点赞:34057 浏览:1571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阿Q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创造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一人物以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名扬文学史.欺软怕硬自欺欺人是他为人处世的独特方式.谢晋导演的电影《芙蓉镇》中王秋赦的身上表现出了诸多与其相似的特质,比如二者都是无根的无赖,都是革命的投机分子,又都善于用精神胜利法.而且两者都是悲剧性的小人物,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做不自觉的前奔.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变奏,是阿Q形象经久不衰的有力佐证.

[关 键 词 ] 阿Q;《芙蓉镇》;王秋赦;精神胜利法;革命;变奏

阿Q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出自鲁迅先生惟一的中篇小说作品《阿Q正传》.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作者以辛辣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无赖阿Q,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比如在被讥讽满头癞头疮时,他会说你还不配;被闲人打了,他就在心里默默念叨老子被儿子打了,于是也就得了胜一般地心满意足.这种精神胜利法还表现在他欺软怕硬,见了比自己弱小的王癞胡和小D他就摆出一副俯视的架势,虽然每每也是吃了亏.见了威风的赵太爷或是地保又是一副奴才相,任人宰割.鲁迅先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泼皮无赖的形象入木三分地反思和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阿Q具有成为文化象征的力量,并且在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激起了中国人的深深共鸣,所以被无数次改编、重写与仿写.”[1]六十余年之后,谢晋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芙蓉镇》中再一次出现了阿Q的身影,他就是剧中的王秋赦,一个与鲁迅笔下的阿Q有着诸多共性特质的流氓无赖的形象.

《芙蓉镇》是第三代导演谢晋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反思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作品分别是《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这三部作品都以“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风潮为时代背景,展示动乱年代的人情人性.王秋赦是作品《芙蓉镇》中的男配角,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较为关键的行动元.他与阿Q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根的之徒

在鲁迅的笔下,阿Q是个姓氏模糊籍贯不详的人物,作者一开篇就用颇为详尽的文字描绘了为他作传的难处:“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哪里还会有‘著之竹帛’的事.”[2]阿Q因为声称自己姓赵而被赵太爷打了个嘴巴,他没有亲朋亦无好友,一个人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依靠隔三差五地给人家打短工维持生计.他长相粗鄙丑陋,无家无业,没有什么追求,也无道德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根的人.在这一点上,王秋赦与阿Q并无二致.王秋赦是湘南小镇芙蓉镇上的破落户,游手好闲,在政治运动中,给当权者做个跑腿的,对着那些被打成“”“地主”的人呼来喝去,狐检测虎威甚是威风.与住在土谷祠里的单身汉阿Q一样,王秋赦一个人住在河边腐朽破败的木屋里.经常到芙蓉姐胡玉音的摊上吃米豆腐,但是从不付钱.还夸口说胡玉音摆摊的地是自己的,能抵成百上千碗米豆腐.就如同饿肚子的阿Q到静修庵偷萝卜被老尼姑抓住了,还抵赖说——这是你的?你叫它能答应你吗?无赖的逻辑是一致的.


此外,王秋赦和阿Q都是之徒.

一次阿Q遇见了小尼姑,就先是啐了一口唾沫,然后伸手摸了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在尼姑反抗的时候,他竟大胆地揪住了尼姑的脸颊.这一揪不打紧,当天夜里回到破烂的土谷祠,他竟然难以像往常一般心满意足地睡去,总觉得大拇指和食指有些滑腻.于是想到“女人”二字.终于在次日到赵太爷家舂米的时候,对着吴妈来了一句“我和你困觉”,于是被秀才拿着竹杠赶了出来.

王秋赦同样是一个贪求口腹之欲心中满是男女之事的无赖.不论是破落之时还是后来趁着运动的机会直上青云当上了支书之后,他都是一个嘴馋心贪的家伙.到李国香的国营饭店下通知,先要伸手从锅里或是饭桌上拿点吃的,被呵斥之后忍不住吸手指;当上了书记后,外出学习归来的欢迎仪式上,话还没来得及讲,先拿个猪蹄啃一啃.不仅如此,他在破旧的被褥里藏着一个女性玩偶,时不时拿出来把玩.看到美丽动人的芙蓉姐,他也再三垂涎.直到后来,与剧中的反面女性——在政治运动中兴风作浪的老姑娘李国香有了苟且之事.

这种无根性不仅仅是表面的好吃懒做、贪婪、无赖这么简单,这种特质为人物后续的行动提供了合理性.比如和阿Q一样,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无根使得王秋赦成了一名革命投机分子.

二、革命投机分子

王秋赦和阿Q都是革命投机分子,处于混沌状态的主人公远未理解革命之真谛,没有身为人的觉醒,也就更无所谓阶级意识的觉醒,他们所谓革命无非是随波逐流,企图在“革命”中浑水摸鱼从中得利.

鲁迅先生为阿Q的故事设置的时间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后.在革命风潮涌起的年代,阿Q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投机分子.先是在那一年中秋之前,从城里举人老爷家帮工回来的阿Q荣归故里,先前落魄到连毡帽破衫都当掉了的他如今身穿新夹袄,腰间满是银的铜的,于是周遭的人又对他肃然起了敬.这时阿Q便给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讲城里杀革命党的场面如何好看,绘声绘色.这是他与革命的第一次关联.他本以为革命就是造反,一向对革命深恶痛绝,但是当他发现“革命”这两个字可以使平日里威风八面的举人老爷害怕,可以让未庄的男男女女神色慌张时,竟然对革命心生向往了,于是暗自念叨革命也好吧,革这伙“妈妈的”命!因为在阿Q看来,革命就是自己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像当初琢磨“女人”二字一样,他开始在心里盘算着革命的果实——秀才娘子的宁式床、赵家的桌椅、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秀才的老婆等这就是阿Q之所以向往革命的原因.于是阿Q便用一根竹筷子把辫子盘在头顶以示革命.最终也没弄明白革命是怎么一回事的阿Q稀里糊涂被抓进城,毙掉了.

王秋赦的革命故事像极了投机分子阿Q.

他本来只是个好吃懒做人见人厌的土子,生活窘迫.“四清运动”中却在工作组组长李国香的身边做积极分子,因为他理解的运动就是“分各家各户的财产”,于是兴奋地表示“妈妈的,这运动我拥护”.在卖米豆腐的个体户胡玉音被划成新富农的过程中,王秋赦表现积极.“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风云突变,风光一时的李国香被打成了“检测左派”,批斗过程中,身带红袖章的王秋赦又开始大张旗鼓地批斗李国香,揭露李国香是“破鞋”.已经是镇支书的王秋赦梦想着有朝一日当县委书记.外出学习革命经验归来受到群众的夹道欢迎,他说最大的经验就是全国都在跳舞,“忠不忠,看行动”,于是给大家展示他蹩脚的“忠字舞”,被围观的群众嘲笑.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反讽. 不巧的是,李国香重新上任,当上了公社革委会主任,王秋赦见形势不妙,就卑躬屈膝向李国香赔罪求情,再次投靠李国香,不仅如此,王秋赦还与李国香成了暗地里的夫妻.

革命投机分子最终的命运是相似的.一心造反革命却没有当成革命党的阿Q被毙,在政治运动中兴风作浪的王秋赦最终也疯掉了,水塘边藏污纳垢他的破屋轰然倒塌没入水中,衣衫破烂的王疯子在街上继续敲着已经烂了的破锣,用沙哑的嗓子喊着他最熟悉也最擅长的口号——“运动了!运动了!”

三、精神胜利法

之所以说阿Q是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原因就在于他的身上表现出了鲜明的人物特质,那就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即是自称虫豸的阿Q作为一个现实中的弱者与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遭遇强敌、吃了苦头的阿Q便在内心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将这现实中的失败转化为精神上的想象的胜利,于是自鸣得意.或是将从强者那里吃的亏转嫁到更弱者的身上,比如同样长着癞疮的王胡、又瘦又乏的穷小子小D以及静修庵的小尼姑.这种精神胜利法“诚然是一种变态心理,是人在失去正常的防御能力,人的性格被异化的社会状态下,一种被扭曲的行为”[3].如果说自欺欺人算是阿Q性格中的弱点的话,那么欺软怕硬便是人格的缺陷.这种缺陷在《阿Q正传》中有诸多例证.譬如他碰见王胡抓虱子,无奈寻不到比王胡的更大、嚼起来更响的虱子,于是恼羞成怒,两个人打起来.

经典人物形象阿Q在《芙蓉镇》中的变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当然这种欺软怕硬是阿Q自认为对方弱小堪欺,也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比如遇见了检测洋鬼子,因为对方顶着条检测辫子阿Q就自认为对方没了做人的资格,于是骂他“秃儿驴”,被检测洋鬼子棍打一顿.正当他为此郁闷的时候遇见了小尼姑,于是上去好一番调戏.后来检测洋鬼子因为革命的缘故得了势,一心想革命惦记着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和赵家桌椅的阿Q又去投靠检测洋鬼子,却被赶了出来.

精神胜利法同样是王秋赦的法宝.

最初王秋赦是镇领导黎满庚的跑腿儿,他对着“分子”秦书田和“新富农”胡玉音呼来喝去,在批斗大会上押解着“秦癫子”上台受审.黎满庚被打倒了他又投靠了李国香,开始批判“阶级立场不够鲜明”“不知道屁股坐到哪边去了的”黎满庚.后来李国香被打倒,他又开始摆出一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姿态,审判李国香.待到李国香重新掌权,王秋赦又跑到李国香的住处,点头哈腰摆出一副可怜相,说自己“不是人、没脸、忘恩负义”,在李国香提议让他好好表现争取当个脱产干部的时候,他竟跪在了李国香的面前自扇耳光,宣称从今往后自己就是李国香“死心塌地的一条狗.”这与硬着头皮跑去找秃儿驴检测洋鬼子的阿Q并无二致.他与李国香有了苟且之事,政治地位稳定后,在秦书田和胡玉音申请结婚的时候,身为支书的王秋赦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阿Q本色,把申请书摔在了秦书田的脸上,“当阶级敌人你还偷鸡摸狗!”于是派人写了一副“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的白对联贴到了秦书田和胡玉音的门口.端坐在审判台上的王秋赦和李国香俯视着台下大雨中的秦书田和胡玉音,宣判他们要为此付出有期徒刑十年的代价.这就是革命投机分子王秋赦,他欺软怕硬,把自己的贫穷破落当成资本,对那些被打成“”“富农”“反动分子”的弱者横加欺凌,落井下石.

综上可见,在《芙蓉镇》中,王秋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赖,一个革命投机分子,为了口腹之欲不惜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同时,他又是一个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的小人,对掌权者卑躬屈膝极尽舐痔之能事,对处境更恶劣的人则落井下石做尽坏事.如果说鲁迅笔下的阿Q还透露着一丝令人怜悯的不幸底色,还让人在怒其不争的同时哀其不幸的话,那么王秋赦的身上这种值得怜悯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了.从某种意义上讲,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王秋赦们继承了他的精神衣钵,像一个无根的幽灵,盘亘在历史的天空,举着他的精神胜利法的大旗,招摇过市,直至自取灭亡.

[参考文献]

[1]白睿文.乡关何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2.

[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12.

[3]孙中田.阿Q:多元基因的艺术结晶[J].文学评论,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