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与教学

点赞:25351 浏览:1183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对于网络文学,学院派理论家由当初的拒绝,逐渐开始了自发或自觉地检视、清理与研究,但成果却不甚理想.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0、90后的学生们,与纸质文本为对象的文学理论渐行渐远.

什么是网络文学?据欧阳友权的总结,有三个层面:其一,广义的网络文学,“指经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的文学作品上传播的文学”;其二,狭义的网络文学,“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原创文学,即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文学作品”;其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即“网络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网民互动性等特征,

一旦离开了网络就不能生存.所以欧阳友权认为这样的作品与传统印刷文学完全区分开来,最能体现网络文学本性.[1]目前较为认可的是其中的狭义定义,即在互联网上首发的原创的文学作品.[2]它在强调媒介载体的同时,注重了网络文学的原创性和它的“文学”属性,并且它同样可以有多媒体的插入与表现,可以有超文本的链接等.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超级流行的态势,如安妮宝贝、慕容雪村、郭敬明等的一些创作,在网络与纸面中的成功互动、游走,生动地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普及与巨大发展.2010年,盛大文学网《201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60.42%的用户认为网络文学的崛起意味着“有更多好小说可以看”;75.6%的文学网站用户认为“网络文学会造就罗琳式的伟大作家”;而在“您认为网络文学会诞生类似四大名著那样的经典吗?”选项中,50.13%的用户认为“会,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40.09%的用户表示“说不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只有10.97%的调查对象认为“不会,网络文学无经典”.[3]由此可见,中国网民对于网络文学的质量超半数持肯定态度,并看好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国内现行的文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化背景上建构形成的,那是一个刚刚走出迷信与偏执,以至真、至善、至美为最高追求,以意义、价值、理想为人生目标,倡导并打造精英文化的时代.其时,纸质的纯文学独掌天下,思想的深刻、艺术的独创是人们所渴求的,自然也成为人们所要求于文学的,于是各种以思想和艺术见长的文学经典成为人们的掌中宝、心头灯.相应的,对这些经典的阐释及其文学性、艺术性的发掘、总结便成为彼时文论的主要工作,其成果遂成为现行文学理论的基础和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以这样的理论去面对诞生于现代电子传媒时代、带有大众文化特色的网络文学,其疏离与隔阂自不待言.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网络文学是对传统的纯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反动.它所张扬的不是纯文学的精英精神,而是文学原初的民间性、自由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以及它那为传统文论所未曾遭遇过的多媒体结构和超文本的存在方式等.

以电子传媒为载体的网络文学与印刷文化时代的纸质文学,无论是文本的存在形态,还是文学活动的形态都有明显不同.就文本存在而言,它已由传统的言、象、意结构变为多媒体结构,同时超文本的存在方式使其即便呈现为单纯的言、象、意结构,也会因为有众多类似结构体的链接而具有了立体性和无限延展的开放性.就文学活动而言,则由传统的作家创作、作品流通、读者接受的线性活动转为以文本为纽带的作者与读者的在线即时互动,甚至是作者与读者或众多网络查重复率共同完成作品的动态景观.而多媒体、立体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的组合,再加上网络写作的生活化和自由与原生态等特点,使网络文学的文体也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或叙事文学、抒情文学等的区别,表现出杂糅或文体边界模糊的特点.与此同时,创作者身份的平民化和书写的自由随性、生活化,又使网络文学表现出鲜明的民间、通俗、游戏和自由的特性,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日常事件、经验的直接诉说或情感、的话语宣泄,至于传统纸质文学所强调的创造、想象、审美以及形而上的人性追问、存在之思等并不为它所特别关注.相应的,在功能方面,网络文学也一改传统文学观念中的教育、认识、情感、审美等多种功能的整合而变为以娱乐为主,在自娱娱人之中怡然自足.


对传统的文学理论来说,网络文学的这种复杂属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诸多特点,很多都已超出了它的言说范围.如果说当初是它自视甚高地主动缺席了网络文学的现场,那么现在当它不能不直面网络文学时,却发现自己已处身于一种立意在场而言难尽性的尴尬境地.如此的情形,对于日常的理论教学来说,可谓困境与机遇并存.说是困境,是因为置身于网络文学的大潮之中却没有成熟完善的理论可以指导和借助,日常的教学依然封闭于旧有的理论体系之中,既不能与学生的欣赏对象相契合,形成互动,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其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学陷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境地,令学生失望,令教师失落.说是机遇,是因为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线阵地之一,日常的理论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灵活性,依托学生等教学资源对网络文学展开较为具体的经验性考察,以其实际的介入直面并缓解理论与创作相断裂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彰显理论魅力的同时,也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形成必要的实践补充,真正发挥其文学研究的前沿先锋作用.

其一,对网络文学作具体的微观研究、细部分析.由于缺乏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的经验性考察,目前的网络文学研究偏重于宏观的探讨和体系的建构,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欠缺.而日常的理论教学在这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课堂教学中理论观念、知识和方法的讲解,随时需要文本实例予以佐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从网络文学中选择相应的文本进行细部分析和研究.其次,对于80末、90初的学生来说,印刷文化时代的纯文学经典很多已遥远,可以敬畏却难以亲近.相反,随鼠标点动而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为他们所熟悉和了解.从教的需要与学的兴趣相结合的角度看,与其总是选择令他们陌生的传统经典,不如与他们一起品析他们所熟稔的网络文本,这样既贴近他们的阅读经验,引起共鸣,又能帮助甄别,形成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起理论兴趣.这种经验性考察与具体分析,也多少弥补了当前网络文学研究偏于浮泛的不足.

其二,引入经典的网络文本,作具体的个案分析.具体的个案研究是一种相对综合的全面阐释,因此文本的选择就变得格外重要.要从目前的网络文学中确认经典文本,原本就是一个难题.原因有二,一是网络文学本身粗放、驳杂,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令人一时无从选择;二是网络文学的新变令现有文学理论力不从心,一时间难以对众多网络文本作出有说服力的筛选和合理而深入的分析解读.这也是当前网络文学研究多停留于现象分析、鲜作个案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于日常的文论教学来说,“经典”文本的个案分析却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就理论的讲解、传授来说,经典文本的例析才是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理论需要经典的支撑.其次,文论教学的对象需要经典个案的分析训练,需要在宽松、开放的课堂讨论、课外研读中学会披沙拣金,以锻炼和提升他们的专业眼光与文学能力.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接受群体就是网络一代的学生,他们的认同与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体现着网络文学的一种发展潮流,并可能预示着网络文学经典生成的场域.因为经典的生成虽有其历史性和潜在的文学价值评判尺度与审美经验尺度,但读者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同样是判决其经典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故以他们热爱的文本作“准”经典予以试读和剖析不失为一种有益而无害的尝试,直接的,有助于教学的展开、理论的学习;间接的,则丰富了网络文学的个案研究.

“网络文学”的与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文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文学理论维护纯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地位根本上乃是为了维护知识阶层的精神贵族地位或者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理想.或许还暗含着维护自己既得的在‘文学场域’中权威地位与文化资本的意图.拒斥对大众文化的关注正是他们思想僵化的体现.等对文学的粗暴压制与干预乃是这种文学理论的主要使命所在.”[4]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确立与流行不失为一记长鸣的警钟,立足于社会生活、立足于文学实践,宽容面对并亲临文学现场或许才是一种真正开放的、理性的学术眼光和教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