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经学异同

点赞:22168 浏览:1044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经学是我国历史上训解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至两汉时期得到繁荣发展,并形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两种流派.此后历朝历代中,两种流派此消彼长、争论不休,同时也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思想,甚至改变了学术风气.其重训诂与重义理的治学理念对我国后世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古文经学异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键字: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发展

一、经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两汉时期,今文经学其官学地位一直保持到东汉末年,深受汉朝皇帝的重视,在朝政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今文经学继承了较多的原初儒学的色彩,其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现实的批判,逐渐不能为君主专制所容忍.自西汉中期古文经学开始兴起.并与今文经学发生争辩并逐渐地渗透.儒生通过司法实践并官学私学教育,移风易俗,把经学思想深深的植入了普通民众之中.

魏晋南北朝是经学由衰落走向分离的时期.在曹魏时期,出现了王学与郑学之争.王学,是指王肃所创立的经学体系.他注解的《尚书》、《诗》、《论语》、三《礼》和《左氏春秋》以及其父所作的《易传》都被列为官学.王学和郑学之间的纷争,并不是纯粹的学术争论,而带有强烈的政治斗争的意味.这场纷争同时也标志着两汉经学的衰落.南北朝时期经学也随着政治上的南北对立而分立为南学和北学.“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隋唐时期,经学有古今文学,郑学、王学,南学、北学之争.唐代则基於取士的需要,以国家的力量来推行经学,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这时代的代表著作,同时也是郑玄以来汉学的总结与高峰.

宋写作技巧学兴起,自晁迥之后,理学家们以重新诠释古代经典的方式,以疑经、改经、删经来进行回归先秦经典的活动,阐发他们的主张,或保守、或激进.此时期,出现以《论语》、《孟子》加上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合称的“四书”,因为被界定为还原圣人思想的需要而被重新定位,成为超越五经的思想着作.

明代延续了宋代的理学路线,一方面政府编纂版经典文本,另一方面南方的经学力量逐渐抬头,清代初期受到明朝灭亡的影响,士人开始思考王阳明路线的弊病,另一方面因为清朝皇帝实施文字狱、编纂《四库全书》、《明史》等思想控制手段,经学中较不介入政治的的实学与考据路线,遂特别发达,清代初期的经学思想是被明朝遗老们如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所影响主导的.清末基於时代需求,主张激进改革的公羊家大盛.

到民国时代以后,由於大量的西学、政治运动取代了原来的经学思想,两者的冲击之中,产生了诸多主张,存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全面西化的路线争执.古代经书的权威性逐渐下降,经学也就逐渐式微.

二、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差异

(一)对待孔子的态度.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两者最基本的差异是对待孔子的态度有所不同: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二)研究特性的差异.今文学派指的是两汉学者以儒家经典之研究而成立的―个学术传统.它在学术研究上的基本特性有三:首先,这是汉代的儒学学统,是对儒家经书作研究而成立的学术传统.研究儒经,表达的观念侧重汉代思潮,是一个融合了先秦各家学说,而以儒家面貌表现的汉代儒学;其次,因秦火之后典籍荡然,今文学派所依据的儒学经典,是经儒生口授相传而以汉代通行的隶书体写作之书.这就预留了当以先秦古文字写作之儒经被发觉后,将出现新旧不同观点之争辩空间;第三,它在解经时的理论性格极富创造性,且充满了宗教神学的意味,这是基于两汉之际的学术风气而有的表现.

此外,由于以先秦时期的各国文字体写成的儒家经典陆续被发现,经过学者研究之后,不仅在文句篇章上不同于现存今文经学派的经典,更在于对社会礼俗、政治制度及哲学命题上产生了不同于当时学术思潮的观点,且强调还归先秦义理的朴实学风,遂有所谓古文学派之兴起,成为与今文学派较劲的新的学术传统,此即两汉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总之,今文学派就是汉儒中以当时流行文字所写成之典籍为依据,而在形上学上侧重宗教神学面、在社会政治哲学上侧重配合新时代提出新建制观点,以阐述儒学理论的学派.


(三)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思想意义及历史定位

今文古文经学之争,影响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管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还是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在东汉,两者之间还有有神论与无神论、政治与学术的区别.就今古文之争的意义而言,在政治上,因官学而有的政治利益集团间的斗争;文化上开创了帝国气象的政治与神学结合的知识活动,与回归先秦的义理与考据结合的知识活动之竞技;理论上,汉代新起之天人感应灾变的宇宙论,与朴实的先秦人伦进路之世界观的交战.就今古文学风在思想史上的定位而言,在作为政治意识型态学而建构的解经体系意义上,两者对于两汉时政皆有实际的影响力量,而其个别学术力量的起落则与的抑抬有互动的关系;在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环节的意义上,古文经学派对于保存先秦典籍的文字训诂工作有重要贡献,而今文经学派则侧重地发挥了儒学与政治活动结合的义理诠释工作.

三、结语

今古文经学的争论,其实质问题是谁是经学的正统和如何统一经学的思想.今文经学既已立于学官,士子也依赖学习今文经入仕,朝臣又通过学习今文经而获位,因此古文经学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术一旦跟政治利益结合起来,学术问题也就成为政治问题了.正因为此,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由单纯的对书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扩大到了学术思想、学派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几乎贯穿了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不仅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