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的价值意义

点赞:12027 浏览:472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陆游诗歌的早期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保存了陆诗初期流传的文本面貌,是陆诗校勘可资依凭的最早材料之一,同时它还保存了宋人评点陆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精选陆放翁诗集》这一选本对陆游诗歌的选录与评点对后代陆诗接受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影响.

关 键 词 :《精选陆放翁诗集》 文献价值 审美范式 经典化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明清两代史志目录、官私书目对其多有著录,如高儒《百川书志》卷十五、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卷四、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卷四、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等.《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云:“剑南诗集汲古阁刻本今已盛行于世,然此选去取颇不苟,又宋人旧本,故以陈亮、欧阳文粹之例与本集并存之.”[1]对《精选陆放翁诗集》的价值作了一定的揭示与肯定.本文试对《精选陆放翁诗集》的价值意义做进一步的钩沉.

一、文献价值

《精选陆放翁诗集》的文献价值首先在于对陆游诗歌的保存.刊刻于南宋的陆子虡《放翁先生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本、陆子遹《剑南诗稿续稿》六十七卷本,由于长期没有新刻,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散佚,《精选陆放翁诗集》作为元明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陆诗选本,遂成为明代各种通本及单行本陆诗选本的文献来源.明代的宋诗选本如《宋艺圃集》《石仓历代诗选》,核其篇目,不仅所选之陆诗均见于《精选陆放翁诗集》,且篇目前后次序多与《精选陆放翁诗集》一致,表现出明显的渊源关系.[2]就单行本而言,明正德年间汪大章刊本《渭南文集》收诗九卷,经傅增湘详考证,全取自《精选陆放翁诗集》.明末毛晋在刊刻汲古阁本《剑南诗稿》时,亦从须溪本放翁诗集中检得未刻诗二十首.[3]又据今人辑考,《精选陆放翁诗集》所录诗篇中有十四首不见于今《剑南诗稿》,“如《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卷三《黄山塔》、《送三兄赴秦邸》、卷五《闻婆饼焦》、《种桑》、《夜间橹声》、《离家示妻子》、卷八《闻角》、《寄杨济伯》、《采菊》、《吴娃曲》四首、《过江至萧山县驿东轩海棠已谢》”,[4]足见《精选陆放翁诗集》在陆诗采失补遗工作上的巨大价值.


作为宋人旧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的文献价值还在于它保存了宋人对陆诗的评点形式与内容.南宋的诗文选本具有与前代选本不同的特点,“不仅有序论,而且有圈点、评点.诗文选本与圈点、评点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选本形式,且在后代成为传统.等这些诗文选本除了具有入选作品自身的文本价值之外,还具有传播价值和理论价值.”[5]《涧谷》《须溪》两选本即体现了南宋选本的这一特点,明弘治十年冉孝隆刻本前集有罗憼序、罗椅圈点,后集有刘辰翁评语56条.这些圈点、评语和他们所选录的诗歌篇目一起,为我们了解、探究八百年前陆诗读者的阅读趣味、审美取好、评诗标准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姚斯认为:“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过程中得以确定,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这过程中得以证实.”[6]作为名声显赫的早期陆诗读者或批评者,罗、刘二家选本的文献价值还在于,其独到的见解及精辟的阐释,为陆游诗歌接受奠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

二、树立了两种陆诗审美范式

钱钟书《宋诗选注》评陆诗时说:“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7]朱自清《经典常谈》亦认为:“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慨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8]两家观点可谓是对陆诗整体风貌的一个精辟概括,这个概括固然源自钱、朱二家对陆游诗歌的深入研读后的内心体悟,然而亦是对八百年来陆诗接受活动中两种审美取向的理论总结.我们知道陆游诗歌在宋代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后由于诗坛风气的影响,陆诗的关注度虽然时强时弱,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对陆诗的阅读评论一直没有间断过,从而构成了一部长达八百年的陆诗接受史.在这八百年里,人们对于陆诗的审美取向因时代风尚和个人的欣赏趣味不同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如明代刘基欣赏陆游流连光景的诗篇,在陆游《晚兴诗》《卖花叟》《湖上诗》等诗篇后都有题诗.同时代的费经虞则读出了陆诗中深厚悲壮的另一滋味,其《雅伦》卷二“放翁亦学杜学白,而尖新峭别,自成一体,有宋诗人无出其右.近日家弦户诵,不能得其深厚悲壮,但得其率意而已.”[9]人们或将陆游拟之杜甫,或将其比作李白,或喟叹其诗之豪宕沉郁,或欣赏其透脱清奇,诸家观点不一而足.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其诗歌风格的形成和确认,不仅取决于主体的创作实践,还建立在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其诗歌的阅读与接受的基础之上.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和不同读者的审美取好都会影响人们对于某一诗人诗歌风格的体认,对于陆诗接受来说,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由于一般读者难以获取或遍览陆诗全集,陆诗的面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本的呈现.清代比较流行的陆诗选本因过多遴选模写事情、品题花鸟的闲适诗乃至于使陆游被认作“苏州一老清客”[10],可知选本本身的审美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于陆诗风格的认识.

陆游诗歌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的价值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接受美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作为元明两代广为流行的陆诗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的选诗情况亦决定着陆诗的面貌进而影响着后世读者对陆诗的接受.关于《精选陆放翁诗集》的选诗特点,现代诗人冯至有一段精辟的概括:“前集所选多闲情逸致之作,不能代表放翁诗全面,刘辰翁编选之后集,则慷慨悲歌,读之使人振奋,盖与选者身世及思想水平有关也等平心而论,两集正好互相补充,可以看出诗人的全貌.”[11]遗民诗人刘辰翁对陆游豪宕沉郁的爱国诗作感触深刻,其《须溪集》卷六云:“陆放翁诗万首,今日入关,明日出塞,渡河践华,皆如昔人想见狼居胥伊吾北,有志无时,载驰载驱,寐语出狂徒,以资今人马上之一笑.然今人马上万里复少此.”[12]言语之中透露着对陆游浩荡之气的敬服与欣赏;而资性淡泊又仕途坎坷的罗椅对于放翁留恋光景、叹老嗟卑之作则更为偏爱. 《涧谷》《须溪》二集不同的选诗趣好使得陆游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得以呈现.其美学意义在于,作为陆诗的早期读者,他们以选本这种审美实践的方式表达了各自对于陆游诗歌不同风格的审美取好并为后世读者提供了陆诗欣赏的两种审美范式——“豪宕沉郁”与“清新刻露”.后代读者对陆诗风格的体认,虽然带有不同倾向,但大体都跳不出这个审美框架.

三、推进了陆游诗歌经典化进程

“宋人之诗,多者莫如子瞻、务观.等务观闲适,写村林茅舍、农田耕渔、花石琴酒事,每逐月日,记寒暑.读其诗如读其年谱也.”[13]陆游笔耕不辍、勤勉作诗的精神得到后论家的广泛称许,近万首的诗篇亦奠定了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然而成诗过繁过快也给陆诗带来了蹊径太熟、章法句法雷同的缺陷,清人对此多有批评.对于陆诗研究来说,披拣出那些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作,深入研究其内涵质素、生成机制、价值影响,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陆诗精髓的了解,还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社会心理和文化思想变迁的轨迹.经典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为“经典不仅仅是刻写于竹简、书页之上的实体存在,更多地存在于作家与批评家、读者共同的阅读、阐释、接受与创造之中.”[14]就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产生的特殊形态而言,主要受到选编、评点、引用、目录的著录与评价等影响.要还原经典形成的过程,我们就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在这诸多因素之中,选本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批评方式,最易在大众读者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对经典的形成可谓居功至伟.对于陆诗经典化来说,选本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不同时代选本的选录与评点,一些诗作一再进入人们的阅读视野,被反复地阅读、注解、评论,遂成为地位稳固的经典之作.而在经典形成的历时态的进程中,早期选本、权威选本起到了主导与支配的作用.据江西师大黄英硕士论文《陆游诗歌五十首经典名篇的考察》统计,在排名前五十的陆诗经典中,《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选入12首,《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选入16首.[15]又据复旦大学张毅博士论文《陆游诗传播、阅读专题研究》统计,48首出自《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的作品,在清代吴之振、陈訏、杨大鹤、朱陖、周之麟、曾国藩等许多大型陆诗选本里反复出现.[16]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收诗总数不足陆诗全集十分之一的《精选陆放翁诗集》,其名篇选入率却在50%以上(《别集》一卷选入陆诗经典篇目情况尚未考虑在内)[17];二是在清代陆诗全集俱备的情况下,面对近万首可供选录的陆诗材料,选家们却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与《精选陆放翁诗集》重合的陆诗的小部分诗篇中,使得其中的某些诗作反复出现,最终成为陆诗中的经典.

这种情况看似偶然,实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接受美学认为“文化传统对文学接受的支配、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接受群体、个体提供了一个经历史选择和淘汰遗存下来的、群体审美经验积累而成的期待视野.这个视野成为每个接受群体、个体现实的接受活动由以出发的前提.”[18]作为在陆诗接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早期选本,《精选陆放翁诗集》以权威选本的身份为陆诗欣赏树立了一种基本的视界和规范,这种视界和规范被元明两代的读者所采纳和继承,从而形成了群体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并作为一种文学传统一直影响着后世的陆诗接受.审美接受传统一旦形成,就会无意识地支配着人们对陆诗阅读、欣赏的发展走向,使人们不自觉遵循着已有的审美原则、方向来对陆诗进行阅读、欣赏、理解和评价,从而保持了陆诗经典的相对稳定性.

当然,文学传统的形成不是单向性的,后世读者除了继承文学传统外,亦有对传统的选择与调整.不同的时代由于文学风气、审美取向、政治环境的不同,会带着各自的审美视界对传统加以扬弃和革新,这也正好解释了某一时代的陆诗经典在另一时代退出读者审美视野的原因.在文学传统形成的双向作用之下,《精选陆放翁诗集》能够保有50%以上的名篇入选率[19],足见其作为陆诗选本的经典性.《精选陆放翁诗集》作为陆诗经典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推动了陆游诗歌的经典化进程.

注释:

[1][清]永瑢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144页.

[2]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艺圃集》、《石仓历代诗选》统计核实.

[3]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70页.

[4]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16页.

[5]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6][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

[7]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89页.

[8]朱自清:《经典常谈》,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126页.

[9][明]费经虞:《雅伦》(卷二)《陆放翁体》,《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4页.

[10][清]阎若璩:《潛丘箚记》(卷四),转引自孔凡礼、齐志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4页.

[11]冯至:《手握旧卷,倍觉情深》,范用编:《写书琐记》,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0—31页.

[12][宋]刘辰翁:《须溪集》(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20页.

[13][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一)品藻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3页.

[14]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5][17][19]黄英:《陆游诗歌五十首经典名篇的考察》,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6]张毅:《陆游诗传播、阅读专题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32页.

[18]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4页.

(王丽 上海 复旦大学中文系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