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德的语文课

点赞:5196 浏览:197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美国:把语文课上成阅读课

美国中学实行宽松的选课制,语文课也更像是“阅读分享课”.虽然美国大学入学对写作要求非常高,但很多中学都不设专门的写作课程,而是通过阅读各种体例的作品、写书评等方式来锻炼写作能力.至于语文课上读什么书,也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开书单,无论教育部还是学校,都不会印发统一教材.尽管中学语文课的深浅是可选的,但无论是哪种课程,大量的阅读都是不可少的:刚上初中的13岁孩子,一个学期下来可能要读六七种风格的英文作品;而希望上好一点大学的高中生,平均一学期也要完整地阅读10本左右名著.

与中国学生多少能吟诵几首唐诗宋词不同,美国教育工作者经常抱怨美国学生已不懂诗.几十年前,能读诗曾被美国人认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相反,小说、传记类阅读材料在美国中学语文课上所占的比例却很大.从古希腊故事《特洛伊》《奥德赛》,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再到《安妮日记》《罪与罚》《蝇王》等,都是学生最经常被布置阅读的著作.与中国语文课本主要收录选段不同,美国中学生要完整阅读整本著作,然后按进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读一本作品,并且进度相当,是美国人熟悉的“读书会”式的语文教育.一些学区还大胆地引进了“工作坊”式的语文课,这意味着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读的书,并跟同学们分享.曾主张学生只该读“精华读物”的英国文学教授Mark Bauerlein就表示,学生读《哈利波特》还是狄更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无所谓,关键是在信息时代保持阅读的习惯.

法国:“通识教育式”的语文课

与美国类似,法国中学的文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学校可根据教育部定立的大纲自主选择课本.受多年的精英主义教育观念影响,法国的语文教育曾长期被等同于文学教育,16至20世纪的经典纯文学作品,尤其是法国和法语区的经典小说、诗歌及戏剧,都是法国中学教师热衷选择的教材.从巴尔扎克到雨果、从拉封丹到拉伯雷,几乎每一个法国文学分支都可能涉猎,文科学生还要完整阅读如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的《豹》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译作.

为了应对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文学课的现象,法国教育部近年还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浪漫爱情、反叛精神及性引入日常课堂.法国教育部官员认为,他们选择的电影能帮助正经历青春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目前,已有200部经典电影被列入其中.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陪同下观看法国电影《轻蔑》中男女主角的“调情”,以及《赤胆威龙》的战,并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法国,有个流行的说法,“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哲学这一关”.虽然法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将分科(主修文科、经济社会或理科),但中学毕业会考时都要考哲学作文(类似高考语文作文).

因此,法国中学生在语文课的阅读材料方面涉猎非常广,除了经典的法国文学作品,还须阅读萨特和加缪等看上去对中学生而言过于艰深的哲学作品.而这很可能还不够,2010年,法国中学会考作文要求考生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英国政治哲学巨著)和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意大利神学家和哲学家)的《神学大全》节录.

德国:“惊心动魄”的公民教育

允许不一样的东西存在,仅仅展现了德国中学语文课的一面.在“不在吃饭就在思考”的德国,中学生德文课的讨论更是与众不同.据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回忆,德国课堂上的讨论甚至涉及到人与群体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机器间的关系,可以说已脱离了纯粹的语文教育.本身身为大学教授的龙应台称,这样的语文课让人听着“惊心动魄”,因为它实际上已触及了“公民教育”的范畴.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也有超越时代的不朽名篇,但经典和名篇并不是选取语文教材的唯一标准.美国人将流行文学引入语文教材,法国人考虑引进电影,而这里,并不存在孰是孰非的判断.好的语文教育,必然不为服从政治需求,也出于教化目的,同时应有助于塑造完整的灵魂和独立的人格.

(本文摘自凤凰教育网)

E-mail:sdm780609@yahoo.. 编辑/申冬梅

美、法、德的语文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