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恶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

点赞:16592 浏览:715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先秦广阔的天空下,一位姓荀名况的哲学家,面对强大的孔孟儒学,发出他富有逻辑思想的不同声音,酣畅淋漓:天人可以相分(儒家天人合一),要法后王(儒家法先王),王道和霸道可以兼用(儒家倡王道,反霸道),更主要的是,他提出人性恶(儒家强调人性善),也就是说,人与生俱来都是想满足自己的的.正因为人性的普遍弱点,所以,我们要以各种规章和纪律约束,用道德品格涵养,使其达到完善.因此,恶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

虽然荀子和儒家大唱反调,但也应该说是个善于兼收并蓄的哲学家思想家,从荀子身上,我们看到他思想的许多闪光点.

壹 山里有玉,连草木都会润泽

荀子用众多通俗的比方来告诫人们,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要学习,更要积善成德.

他的立论依据是:正因为人性的恶,才要用善去改变.这就像薄的想变厚,丑的想变美,窄的想变宽,穷的想变富,贱的想变贵,道理都一样,自己本身没有才会向外寻求.于是他认为,人的本性中,本来没有礼义,所以要努力去学习求得它,天性不知礼义,所以要思考以求知道.因为人没有礼义就会混乱,不知礼义就会悖乱.

《荀子》:恶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明礼仪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既然通过学习能得到礼义,那么,从理论上讲,路上的普通人也可能成为大禹的.普通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专心致志,认真思索,仔细考察,日积月累,积累善行不停息,就会到达神明的境界.普通人有可能成为大禹那是一定的,普通人却未必成为大禹,脚可以走遍天下,却鲜有走遍天下的人.道理就这么简单.

好,现在让我们回到荀子劝学的经典课堂里,聆听先生的谆谆教导.

首先,学习是一件必须实干的事情.

大道理你们都懂的吧,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冷,把笔直的木材做成弯曲的轮子,再怎么复原,它都不会回到原来的样子了,这中间蕴含着什么道理呢?我以为这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水在0℃以上仍然是液体,在0℃以下就变成了固体,液体和固体,是两种不同的形态,促使形成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然而,这个外力的促使过程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因各种事物的不同而不同,没有这样的过程,液体就不会变成固体.如果我们广泛地学习,并且不断地反省自己,那么,你就会聪明智慧,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水到冰一样的过程,只不过学习的过程贯穿人的终身.

要完成这样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检测.你必须一天天地学,一天天地积累.我们曾经终日地胡思乱想,因为道理我已经懂了,那就想象吧,想象是一件美好的事,想象也是一件不累的活,可是,我们想了许久许久,都没有一个结果,远远不如片刻学习而得到的知识多.一个基本常识是,当我们站在平地上时,人的视野是非常有限的,你根本不可能望到比较远一点的地方,即便你踮起脚尖朝远望,也无济于事.可是,当我们爬上一座小山坡时,我们的视野一下子改变了,眼前的景象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什么原因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小山就在你的脚下呢,你正是借助了外物而改变了自己.

无论你实现量变到质变,或者借助外力,都必须实干,都要由你一步步地完成.你不可能凭空落到小山顶上,那样你会摔死,你必须一脚脚踩上去,脚踏实地的,不怕苦累的.

其次,学习必须扫除一些障碍.

芦苇丛中,和风煦阳,景色甚是不错,有一群蒙鸠鸟兴高采烈地来到了这里.它们用自己的羽毛做巢,又用毛发细细地编织,它们把家安在了芦苇秆上,很惬意噢.它们很舒心地在上面养儿育女.有天,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啪,芦苇秆纷纷折断,啊呀,鸟蛋摔破了,幼鸟也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屋盖得不好,而是所盖屋依附的东西造成这样的,如果它们学学燕子,把屋筑在人们居住的屋子里,那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从上面这个角度说,我们人类定居时,一定要选择乡邻,一定要亲近有品学之士,这是我们学习要扫除的一个障碍.

第三,学习必须积累和专一.

土丘岩石堆积得多了就成了高山,风雨自然就会兴起;涓涓细流汇聚得多了,就成为大河深渊,蛟龙也会在这里诞生;人也一样,积累善行养成了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从而具备了圣人的精神境界.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到达千里之外,哪怕你是一匹体质不怎么好的马,只要你不放弃,一步步坚持,一天天坚持,终会达到目的地,我们千万不能做想一跃千里而一劳永逸的千里马,自以为有本事,却往往不能有所作为.因此,没有坚定不移的行为,就不会有巨大的成就.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要向蚯蚓学习专一.它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更没有强健的筋骨,却上能吃到泥土,下能饮到清泉,原因就在于它的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比丘,坐禅入定的时候,野火烧起来烧不到他,别人看到以为见到了鬼,便砍他,刀折断也砍不进去.因为用心专一,所以刀不能入,因为身体柔软,所以火不能烧.

第四,学习当然还要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

方法至关重要,它是成功的关键.荀老师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经典,另一个是亲近贤师,向好的教师学习.

学习经典.同学们,荀老师讲的学习,你们不妨将它的外延和内涵进一步扩大,不要局限于读书,还可以指为士、为君子、为圣人的学习.哪些经典呢?就他那个时代说,要学习记载古代政治事迹的《尚书》,要学习极致中和之声的《诗经》,还要学习万事的纲要法律的根本《礼记》,当然,还有《春秋》、《乐经》,总之,这些经典敬重文明礼仪,广博精微,将天地间的所有道理都包括进去了.

亲近贤师.大家的水平其实并不一样,有的人要完全读懂上面的经典还会有一些困难,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些好的教师.那些好的教师,本身就是通过学习而使自己成为各方面的楷模,他们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再加上他们多年对经典的认识,向他们学习,一定能很快有收获.当然,好的教师学费可能有点贵噢!

好了,荀老师讲了一大通关于学习的道理,简单说来就是,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必须坚持和积累.再打个比方你们就更明白了.先前的伯牙鼓琴,连马儿都仰首而听,瓠巴鼓瑟,连水中的鱼儿都浮到水面来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小而听不见,行为不会因为隐蔽而看不见,山里有玉,连草木都会润泽的,深渊里有珠,连崖岸都不会干枯.一样的道理是,如果你终身学习不断积善,哪里还会有人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