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实用的启蒙教育方法(二)

点赞:18351 浏览:823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好妈妈语录“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才艺班,他的大脑都会健全地发展.”——尹建莉愉悦的感觉最重要语言输入,背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能量储备.应该让孩子尽早进行母语经典背诵,这对各国孩子同样适用.把经典语言文化早早放进如白纸一样纯洁的大脑中,这些东西迟早会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文化财富.孩子的大脑先被好东西占领,以后遇到差东西,他自然就不屑于去接受.童年是记忆的黄金期,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背诵一些母语经典作品,既是一种智力教育,也是一种人格培养.中国人其实早就这样做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学校教育使用的就是背诵,效果当然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惜的是,传统私塾教育没有发展出其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条腿走路,越走越跟不上现代学校教育的步子.人们在批判传统教育时,找不到别的目标,就把怨气都发泄到了这一条腿上.民国开始建立现代化学校教育,中西方教育开始融合.“一条腿”尽管饱受责难,按惯性还在使用着,它也确实仍然有力地支撑着教育的重任.所以,在那几十年间,中国教育呈现新局面,人文、科学各领域产生了不少国际级大师.哪怕是文化界那些完全否定文言文的白话文倡导者,他们自身其实也是文言文的受益者.新中国成立后,古典文学的学习被挤得仅剩立锥之地,经典背诵被一些无聊的内容挤占,语文教育全面沦陷.在经典背诵方面,中国人显得尤其幸运,《诗经》以来出现的各种诗歌、辞赋等经典文言文作品流芳千百年,都可以成为背诵内容.建议幼儿最好先背诵诗歌.因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就是诗歌,诗歌是和童年最接近的文学形式,文字精美,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很容易被孩子喜欢.并且,它比较短,容易记忆.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背《三字经》或《论语》,恐怕会让孩子感觉为难,影响兴趣.有人反对经典背诵,担心这是“机械记忆”,对儿童不好.这是把当下课程学习中的“死记硬背”和“经典背诵”混淆了.其实,两者完全不同.分水岭就是:第一,孩子背诵的内容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还是用于考试的标准答案.第二,孩子是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背诵,还是在被逼无奈中完成一件苦差事.记忆力也是用进废退,儿童时期的背诵,不但记得牢,背诵对记忆力本身也是一种训练.很多人记忆力不佳,这和他们早期缺少相关训练有关.关于幼儿诗歌背诵,我的另一本书中有专门内容.在这里补充三点.第一,这项工作可以做得更早一些,从孩子几个月就可以开始.具体办法为,把古诗当作普通儿歌,在和孩子玩耍或哄孩子睡觉时,顺口背给孩子听.比如在哄孩子睡觉时,随着轻轻的拍打或晃动,有节奏地反复背几首古诗.这对孩子来说,和听摇篮曲一样.不要在意孩子理解不理解,这是一种潜移默化,记住没记住并不重要.第二,不要操之过急,目的性不要太强,对背诵应该有游戏心态,不要计较孩子花多长时间背会一首诗,也不要在意孩子背会又忘了,这些都正常.只要孩子一直愿意和你玩这个“游戏”,你就做成功了.第三,经常在某个固定时刻或固定场合下背诵,让孩子慢慢养成一种习惯.培养习惯中也不必过分刻板,有时孩子会很有兴趣地依习惯行事,有时会打破习惯,甚至两个月都不想背一首诗,这些也都正常.孩子成长是个比较长的过程,一切教育行为切忌操之过急,底线是不要让孩子感觉厌烦.一直有意识地做,但要做得随意些.智力启蒙的分支还有数理启蒙、艺术启蒙等,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最好在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在早期教育中,还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就像运动可以促进肌肉骨胳生长一样,运动也可以促进大脑新细胞的生长,促进智力发育.这方面兴趣的培养和其他兴趣的培养一样,要注意这几个方面:家长的表率做得如何,家庭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内容,是游戏还是任务,孩子从中感觉到的是快乐还是压力?可能会有读者注意到,在上面陈述中,我总是强调不管做什么,都要让孩子感觉愉快.这其实是涉及智力启蒙、非常重要、又常常被人忽略的一个方面:情绪.心理学研究已证实,长期不快乐和压抑,会导致一些原本天赋很好的孩子越来越笨,“在糟糕的情绪下,我们的思维也更抑郁”.由于情绪不同,最后在心理上剩下的东西就不一样.警惕启蒙教育的误区上面主要谈启蒙教育应该做些什么,下面简单谈谈要防止进入哪些误区.第一,不要轻易把启蒙教育委托给早教机构.把孩子送早教机构的目的也许不一样,如果是为了让孩子到早教机构找小朋友玩,这没什么说的;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或情感开发,真的寄托了一个“早教”的期望,请家长想一下,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真的是一群懂教育的人吗?他们的课程设计真的合理吗?花钱真的能写来教育吗?“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才艺班,他的大脑都会健全地发展.” 换个思路,把上课外班的时间用来让孩子玩耍,把家长在课外班等候的时间用来进行亲子阅读,把省下的钱用来重新购置被孩子损坏的杯、碗、电脑、手机等,收获是否更多?不少家长送孩子进早教机构,可能是出于攀比心理,这种心理盲目而有害.明白什么叫启蒙教育,知道给孩子什么是最好的,内心就会有定力,就不会为了虚荣去折腾孩子.第二,不要把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混为一谈.否则,会导致走两个极端:早早逼孩子学习功课,令孩子厌学和大脑迟钝;或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误失启蒙教育的良机.我接触过一位“海归”,她接受了“玩耍就是教育”这样一种理念,就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只让他玩,甚至不把孩子送幼儿园,担心幼儿园会教孩子认字、学拼音.孩子在家里除了摆弄玩具、和老人逛菜市场,就是看电视.结果上小学后,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很快表现出厌学和自卑.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她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她让孩子在学龄前完全没有智力生活,所以,后来孩子在学习上的吃力几乎是必然的.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对立.人的天性是爱学习的,如果学习没有急功近利地奴役孩子,它就是好的.一个背了100首唐诗的孩子就肯定不如一个只背了10首唐诗的孩子快乐吗?数量说明不了什么.诗歌是如何背会的,在什么心情下背会的,孩子的感觉如何,这才是判断的标准.当下,人们对“启蒙教育”的否定来源于词语造成的概念误读.“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事实上是性质相反的两种东西,前者激活了孩子的脑力,后者只是往大脑中灌输了一点儿知识;对未来学习的影响,前者是推动力,后者很可能成为阻力——这里面的分水岭,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否激活了孩子的兴趣.在启蒙教育的问题上,形式不重要,感觉才重要.第三,不要相信任何测试,不要试图提前预知你的孩子智商如何、有哪方面天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人的每一种才能都是多方面协作的结果,每一种命运都是千百种因素共同造就.量表或仪器不是上帝,不能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而且,这些测试往往并不能给孩子以正面激励,却会给他们很多不良暗示,对他的发展形成束缚和限制.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好的智力基础和心理基础,剩下的,交给未来吧.中国人早就悟透了早教的重要,所以才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一个无中生有的生命突兀地来到世上,在平均25000天的人生中,必须在最初最弱的1000多天中完成从混沌走向清朗的大飞跃.这是生命中最初的一次飞跃,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飞跃.一个三十而立的人,他站立在什么位置和高度,不是30岁的他决定的,是3岁的他决定的.这就是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12年12月下半月期)

非常实用的启蒙教育方法(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启蒙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