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点赞:18982 浏览:836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教师需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孙双金老师的《儿童〈论语〉――学习之道》一课带领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学法的指导.整个课堂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智慧引导,言意兼得,体现出浓浓“语文味”.

[关 键 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平等对话;智慧引导;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26-03

在苏派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有王兰的“和谐、本真”,有薛法根的“组块教学”,有于永正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有孙双金“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情智教育,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等可谓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细细研究品味这些教学流派,无不显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追求,那就是“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观念,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走过了一条由“低效”到“有效”再到“高效”的探索之路.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明道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由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自编教材并执教的《儿童〈论语〉――学习之道》一课,赞叹之余,我感触颇深.孙老师的课堂竟然能够如此美丽、和谐、高效,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个个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孙老师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他通过创造性的教学环节,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之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强调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丰富和加强.《论语》距今已有2500多年,离我们今天的孩子十分遥远,再加上文言文深奥难懂,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孙老师却独具慧眼,他从儿童的视角,精心选出《论语》中最精华也最贴近儿童的内容.正因为有了这一“儿童版”的《论语》,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纷呈.来自四面八方的弟子汇聚在高大的杏树下,静静地等他们敬爱的老师――孔子来给他们举行开学典礼.只见高大的孔子走上讲台,面向他的弟子们朗声说出了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孙老师就是这样巧妙地创设孔子讲学的大情境.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跟随孙老师,走进2500多年前的孔子的课堂,聆听着孔子的谆谆教诲,领悟着孔子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温暖的话语牵引,和谐的课堂氛围,还有儒雅的孙双金老师,就是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气息中,孩子们走近《论语》,走进了温暖的语文.没有想象中的艰难晦涩,孙双金的《儿童〈论语〉――学习之道》一课始终充满情趣,他充分运用故事来激趣,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欢快的笑声中,在亲和的话语中,走近儒家学派的经典,激发起研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二)强调学法指导

孙老师很重视学法指导,课堂上他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孩子们去学字、品字.如“学而时习之”的“学”,孙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繁体字的“学”,接着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学”字就像一个孩子想伸出两只手去获取知识和智慧.但是,他头上总有一个长长的东西把他遮蔽着,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掀开自己头上的蒙蔽的东西去获取知识、获取智慧的过程.中间的两个“叉叉”代表知识和智慧.而“习”字呢?孙老师则让孩子们先组词,再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这句话意思的词语.还有“愠”“悦”等字,他也都运用了比较直观形象的方法带领孩子们去理解.整节课,孙老师就像一位率先得道的现代孔子,以其独特的视角,精妙的安排,儒雅而的教学,和孩子们一起演绎了一曲古典与现代的文化乐章.

(三)自主探究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通过自己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下大工夫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上,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把握文中的“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期待,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花足工夫,对于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认真研究,力求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当然,在课前做足功课的基础上,课堂上还要进行适时有效的调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自学的氛围和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而有深度地诱导,科学地指导,灵活地训练,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抓,不仅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且对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也是大有裨益的.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教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二、研读经典,平等对话,点亮学生心灵之灯


经典作品,犹如种子!语文教师,就是播撒种子、守护种子、浇灌种子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人心浮躁、娱乐至上的时代,一个网络无极限的时代,一个喜欢读图的时代,如何激发孩子对经典的热爱?如何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经典汉语之门?如何用经典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如何引导学生去研读好《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为他们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子?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涉入课堂,充分彰显优秀教学的本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何实现对话?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和《论语》对话,和孔子对话;联系生活,和老师对话,和同学对话;思考聆听,和自己对话.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拉近距离,和孔子面对面,和《论语》心灵对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比如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孙老师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不动声色地让其说说另两人的优点、缺点,谈笑声中师生面对面的对话,使课堂的学习氛围亲切自然和谐,在学生说出优点之后微微一笑:“这一点我们也可‘从之’”,当学生说出缺点时,哈哈一笑:“这一点我们也可‘改之’”.文本、师生、生生之间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进行着面对面的阅读交流和心灵坦诚,在这样平等的对话过程中,人文内涵的解读和教学内容达成默契,经典的内容和精华的文本积淀为学生心灵的财富.在这样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学习《论语》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而是这样的生动有趣;走近孔子,也不再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而是如此的亲切自然.

三、智慧引导,言意兼得,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学要“言意兼得”.“言”从文章角度讲,就是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言”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意”从文章的角度讲,就是作者的“立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论语》一不留神就会被上成思品课.如何保证其语文味?孙老师在带领学生充分领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蕴含的要做一个君子的“人文性”后,便巧妙切入“工具性”.孙老师说:“我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不仅要讲做人.你看,孔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我看谁有发现的眼睛.孔子三句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经过一番品味,学生很快明白了《论语》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完全是口语化的.这三句话的句式都是“不亦等乎?”,这是反问句式,也是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堂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研读以明道,经典润人生.孙双金的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他的朴实与情智令我惊叹,他的灵动和深情令我折服,这样的经典阅读课将滋养孩子的一生,令我终生难忘!听完孙老师的课,我不由得想起了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孙双金老师不正像那位点灯的人吗?他把《论语》这本耐人寻味的国学经典,带到了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孙老师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但愿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成为这样的“点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