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2006年第7期

点赞:3341 浏览:108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坛需要“旗手”吗?

新华社:去年巴金去世后,谁是当今文坛的“旗手”老作家蒋子龙和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何开四认为,现在的中国作家可以用“卧虎藏龙”来形容,由于题材的多元化,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在不同的领域做出好的作品,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以从作品来看,现在要出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旗帜性人物很难,因为大家的实力都很平均.”中青年作家表示,中国文坛不需要“旗帜性人物”,不论精神也好,艺术也好,都应该是自由的.
简评:树“旗手”,在中国文坛是一个传统,比如,“鲁郭茅巴老曹”,无论他们的道德文章,人格魅力,还是在中外的影响力,作为文坛的“旗手”,是当之无愧的.巴金逝世后,推举当今旗帜性的人物,体现了对发展现阶段中国文学的关心,但是,一个时代的文学的领军人物,并非通过一种人为的认定就能够确立其地位的.文学界需要不需要“旗手”,是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学命运的发展选择的必然结果.

如何看待“娱乐化”?

《人民日报》:“娱乐化”一直是令人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且娱乐化形成了一股文化潮流.电视节目“选秀”,网络里“做秀”,作家讲“明星效应”,出版商在书名和包装上只求卖点,对人物的介绍也开始标榜所谓“娱乐化报道”,连诗歌界都想推出“天王”,各个行当似乎无不以娱乐化为改革的法宝.至于那些排行榜、网络歌曲、娱乐节目、电影大片,更是娱乐再娱乐,好像唯有娱乐化才是起死回生、转危为安的灵丹妙药.
简评: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娱乐化的泛滥,有当今信息技术的普及这种物质因素,其实,更重要是文化,精神信仰在这样一个时代处于一个逐渐衰落的状态,结果就是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而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娱乐可以解脱工作、生活的压抑,满足浅层次的需求,但“娱乐至死”,最终不能推动个性的发展,也代替不了优秀的文化等

“杀人游戏”仅仅是心理游戏?

人民网:一个叫做“杀人游戏”的群体性娱乐活动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年轻人中间悄然流行开来.据有关人士称,全国大约有100万人接触过该游戏,其中大部分为学生和白领.有人说,“杀人游戏其实是个心理游戏.而它的内容,也跟暴力完全没有一点儿关系”,“喜欢杀人游戏,是因为觉得可以在这里放松一下,缓解工作压力”.但在普通人眼里,这个游戏的暴力外衣让很多人不舒服,担心会不利于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人们质疑:这款游戏究竟有什么魔力,它代表的是一种什么价值取向
简评:游戏的这种暴力色彩,其实目前在相当多的游戏中存在.游戏《反恐精英》,“血液”和“尸体”充斥画面.《雷神》中屠杀场面频繁出现.《天之炼狱》以暴力为卖点等如此多的内容,把游戏文化带入了歧途.进入当代世界,随着消费经济时代的到来,把娱乐消遣活动作为经济,把游戏作为产业,游戏成为商业市场的附庸形式,追求功利,追求商业化,追求价值利益,越来越成为游戏的直接目的.游戏文化评论者更从我国目前网络游戏法制不健全方面找出原因.其结果之一就是,网游中带有暴力色彩的游戏纷纷出现等

社会流行语的价值

《人民日报》:从去年以来,中国主流报纸所评选的流行语仍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应用着,比如,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十一五”规划、神舟六号(神六)、节约型社会、和平发展、一篮子货币、油价上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取消农业税等等它们涉及国内时政、国际时政、经济、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社会流行语是依据媒体的发行量、媒体价值、阅读率、发行地域、发行周期、涵盖领域等因素,在掌握了大量文字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做动态跟踪研究的结果.
简评:一般来讲,一个历史阶段,社会生活中总会出现、兴起、流行一些频率较高的新词语(新话语).语言与世界和现实的联系最为密切,我们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我们感受民族的生命活力,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形式.社会流行语尽管无法囊括以往社会生活的全部精髓,但可以通过它基本把握社会的趋向.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某一方面又总是通过社会语言来展示它的精神特征的,它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城市青年重拾“媒妁”?

新华社:南京举行了一场“万人相亲大会”,在本应是年轻人唱主角的“相亲大会”上,却满是替子女寻觅对象的父母的身影.与其说这是“相亲会”,不如说是“做媒会”,“媒人”就是婚龄青年的父母.类似的现象,在天津、上海、杭州、重庆、深圳等大城市已不稀奇.据父母们介绍:家长越俎代庖,一是因为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二是一些大龄青年性格内向不擅言谈,而父母们有闲暇,经验老到,更易沟通.但是,年轻人仍坚守自己的爱情婚姻观念,婚姻并不是全部,他们还有事业,有更宽广的生活空间.
简评:今天的“集体相亲”,不过是这多元化的婚恋方式的一种,人们对它的态度,就像看待其他多维的婚恋方式一样,有的喜欢,有的则抱谨慎、怀疑的态度.这也就是说,人们只把“集体相亲”看作是男女追求爱情关系的一种模式、一种途径,并不能最终决定青年男女是否喜结连理.人们更懂得婚恋中的爱的价值最重要,婚恋的幸福内涵更甚于任何婚恋形式.所以,我们不妨对“集体相亲”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切莫匆忙否定这种婚恋交友的形式等

幸福感列入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人民网:“你生活幸福吗”“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北京市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幸福感调查,从个人收入、工作、居住条件、人际关系以及综合评价等五个方面观察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市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心理感受调查是评价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市民都不幸福不开心,这个社会就没有了和谐的基础.
简评: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制度稳定,经济发展,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殷实.把“幸福感”列入和谐社会指标的体系,实际上,是更加注重了社会生活中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感受、心理感受.经济发展也好,文化繁荣也好,还是人民生活富足,都可以具体内化为一个人的幸福感受.人们如果没有幸福感,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是有缺陷的.当今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我们提供了创造幸福的机会.

闲暇是产生文化的基础

《新京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闲闲书话》.沈昌文、陆建德、止庵等读书界名人对“闲暇是产生文化的基础”谈了自己的看法.沈昌文说,“我希望能一边聊天,一边吃饭,一边谈书.我希望以后大家多提倡一点闲读书”.陆建德说,闲暇是中国当下很缺少的一种精神,闲暇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中国现在多的是什么呢多的是专业.当年当大众文化在英国流行的时候,英国的大哲学家们突然提倡闲散,因为有了闲散这个精神以后,你做事情才可能从兴趣,从爱好出发,避免了功利色彩.
简评:闲暇是产生文化的基础,这是说到了文化的一个本质问题.历史上的一些哲人,比如罗素早就说过,闲暇是普遍幸福的源泉,对文明的发展是重要的,为艺术的培养,科学的发现,写书,阐述哲学和提出文雅的社会礼仪,提供了条件.今天富裕的生活已经提供了充足的闲暇时间,但是,闲暇文化并未有真正地建立起来,闲暇精神更是少人提出.所以,提倡闲暇文化,对消解这个社会的物欲色彩和奢靡气息,重视人文关怀,和性灵的培养,很有积极意义.

培养阅读经典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湖北少儿出版社推出《圣人100句》丛书,分别精选了老、庄、孔、孟的智慧哲语编撰成册,是一套很好的青少年传统文化读本.注解部分,既用现代的语言,把古人之理说得明白晓畅,又把笔调拓宽,从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求得论证,让读者在吸取道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配图也独具匠心,趣味横生,大大加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应该是从孩童就开始的人生修炼,因为每一个字句,都指向心灵,引导生活.
简评:中学生目前阅读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它们的阅读时间大部分被时尚流行读物、电予网络文本所占据,加以社会上阅读率下降的阅读氛围,青少年的阅读正在与经典拉开距离.但是,以经典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传承的、习得的,培养青少年阅读经典的能力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今阅读文化经典氛围越来越缺少的环境下,这个任务却是艰巨的.而出版旨在提高少年读者阅读经典能力的祖国经典,文化眼光则更显得远大等

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在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设立国家的“文化遗产日”,对于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引导民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中国建立国家保护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简评: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是目前文化媒体上讨论和关注的较多的问题之一.其实,目前,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设立“文化遗产日”意义重大.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文化遗产,是“历史献给现在的礼物”,我们应该把这份“礼物”比较完善地献给未来.
(责编/孙建新)

文化视点2006年第7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