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法审美自觉的核心价值

点赞:4609 浏览:136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坛主小传:言恭达,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0多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群众文化的繁荣,精神需求的重组.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休闲情趣的寻求,以及“民粹文化”的膨胀等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因此,当代书法界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书法回归心灵!同时,还需要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重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书法艺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铸.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当代经典的文化创造,以艺术的审美自觉唤起全民族对文化的觉醒,完成书法艺术家书法文化的时代担当!

全面认识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和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价值取向,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当代社会各种纷繁杂芜的文化艺术思潮显示了不同的价值指向.一是以儒、道、释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仍拥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二是自西方涌进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所谓崇尚非理性,解构真理和理想,追求游戏状态已有一定市场;三是以现代化的追求为旨归的艺术思潮,即尊重理性、个性及人格,崇尚平等、,倡导科学精神这一现代化的价值导向.

不能否认,这些年来中国文化生态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不同程度造成了一个功利泛滥,非常世俗化的社会现象.一个为一博眼球甚至可以娱乐至死的年代,无论是极美、极丑或者超级自恋等都可以拿来炒作自己,不惜以最疯狂的形式替代艺术本体的理性思辨.仅仅为了满足虚荣的功利心,“人们将会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赫胥黎).

当下书坛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心态的浮躁、艺术的浮华、形式的浮夸、评论的浮浅、创作精神的平庸等等.在当下社会多元格局却又如此“同质化”、“单一性”的功利主义消费市场的弥漫中,文化的贫困,文化深度的缺失,传统文化命脉似连又断的危险时刻在逼近我们等书法进入大众文艺的另一面出现了摆脱传统文化需要审美静观与理性释义的重负,回到了游戏状态等君不见这种惊人的热闹已逐步走向惊人的庸俗,势必走向惊人的荒凉.

强烈的社会变革,相应出现了人们精神需求的重新组合.价值观念趋于多元,物质上的追求财富的社会心理,必然导致需要休闲娱乐的消费文化的寻求.面对一个浮躁的、不安的时代,尤其需要思想的滋润,美的纯化.时代需要文化人,需要艺术家.——他们是不急功近利,耐得寂寞地思考着社会文化与审美的深层课题,思考现代艺术的基本精神的智者.

中国书法当下文化语境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将引导社会确立一种主导价值,即高扬科学理性和现代艺术精神.必须十分清晰地看到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转型,对传统技法与经典的深化理解,对艺术形式构成的新的拓展,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其要义是艺术审美定位与导向中的科学理性.

书法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它本体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它将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德大厦上的现代化价值导向.弘扬时代主流文化,对国家发展承担历史责任,其根本要义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以人的尊严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层面,高扬科学理性,把握现代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当代书坛需要一种基于价值传承与价值创新的文化自觉,需要文化的光照与引领.

中国历代优秀书法经典显示着中国人借以彰显的生存意义与底色的价值之源、文化道统,也是当今我们应加以珍惜、弘扬与创新的精神之魂、民族血脉.

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书法,正如杨振宁博士说的,是中国文化精髓的核心.因为中国书法包蕴的人格理想是人类的至高理想.艺术创作的心理体验是书法家心灵与人类原始精神的交融,是对宇宙生命和自我生命的双重感悟.中国古代对书法的理解是以人文理念为根本支点,从书法的内在精神到技法体系,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其思想源是老庄的“天人合一”,其审美情趣是“虚静”.因此,当代书法的历史使命是用中国人文艺术的“元语言”融合时代精神去构建当代书法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

艺术最基本的意义在于非功利的超越性的价值追求,这是经典的真正含义所在.追求“不朽”而不妥协于市场的消费文化,不屈服于由金钱来显身的不平等的价值体系.要拒绝诱惑,坚守经典艺术的科学理性与审美方向,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常说,文学与艺术将给人们的思想以启迪,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升华,但同时文艺又是消费性的,尤其当今的时代,社会关注的重点已转移,社会精神空间的扩大,市场经济启动了消费性的通俗文化的兴趣,全球化运作中社会文艺生活多元文化现象的并存等由此可见,清醒地认识当今社会精神生活的变化,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与理解文艺的多重角色,我们只能用选择来适应今天的变化与转型,既要宽容,更要选择;既要理解,更要在理解前提下的艺术批评!

当前艺术批评的某种失语与失信,反映了中国书法文化当下批评标准的缺失,呼唤着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坛构建科学审美评判体系的紧迫性.确立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立场与文化身份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建构书法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丢失书法的核心价值,那是失魂;摒弃艺术的包容心态,那是落魄.

如何推动书法批评回归本质,坚守人文审美理想,是当代书法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批评是真诚、纯粹的,非一味阿谀、炒作、吹捧、包装.要坚持真理,遵循艺术本体规律,观照时代特质,要具备解剖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这是对批评家的基本要求.


书法批评的文化自觉、文化立场的选择与文化身份的重塑,也是文艺批评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蜕变.

我国文化经典历来呼唤崇高,要求文艺走向德性化与人格化.诺贝尔文学奖正是以作品是否具有“观念和生活哲学的真正崇高”,是否体现着“高尚的、健全的理想主义旨趣”为其评判标准.以批评家眼光看当下中国书坛的某些现象:丑侧身于美,正大连接卑俗,畸形扭曲崇高等对书法艺术崇高美的呼唤,也是对当代史诗性经典的深情呼唤! 时代在变迁,审美在转型,这是客观事实.自八届国展起,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出了国展评审标准,即书法篆刻作品的创作必须遵循书法艺术规律.一是艺术的历史传承性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二是表达性情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三是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统一性是艺术繁荣的标志.四是唤起美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北宋提出“文道两本”以来,“文以载道”是历代文人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而“技进乎道”是历代文人从事艺术的本体认识,即经技进入艺,从艺升为道的层面,从而完成从自觉文化到文化的自觉的历史进程.中国书法“艺术自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一是传承性:文化精神、审美风格、技法程式;二是中和性:敦厚、含蓄、和谐、古雅;三是深约性:精微之处见精神,内质变化显个性.与绘画一样,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技巧的递变,都处在东西方文化、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这种“时空差”和它的受众空间,提示我们在当代“散乱”、“多元”的各种流派的形式语言与技巧的异化中需要按经典规律不断醇化与锤炼.我们看全人类的文明是一体化的.全人类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文化不是谁战胜谁,而是互相补充共进的.现在的世界是互补的世界,像东西方文明互相补充一样.东西方文化艺术将互相渗透、交融.但我们切不能忘记自己是东方的!未来文明的建构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东方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取决于它的过去,而是未来.取决于它在未来文明建构中的活力.

当代中国书法审美自觉的核心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书法艺术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审美文化的重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净化人的灵魂,培养良好的素质.传统审美向现代形态的转变,首先,它的创作与接受对象都发生了变化,由文人艺术向大众艺术转化.为此,它的内在机制也必须相应转换.就书法而言,改变群众运动状态,强化学科建设,提升艺术作品的学术含量.其次,审美转型带来传播方式的变化.理性与感性的分裂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程式化、平面化的大众娱乐艺术占据了人们的审美心灵,它与在竞争社会中的广大市民心态正相契合.因而,书法创作心态的浮躁与浮面,产生了“文化快餐”效应.再次,社会生活节奏变化不仅是文化现象,也是审美演进的重要特征.盛唐文化豪放激越,当时都市生活节奏轻急热烈,车马火热,故出现了书法之“狂草”,舞蹈之“胡旋”,乐曲之“急竹繁丝”.

书法艺术创作的审美自觉,应该具有真诚的灵魂观照,强化艺术的纯粹、真诚、抚慰、自信、通达、尊严,这是我们期待中国书坛新秩序到来的个体条件.文化价值最终体现和作用于国民性上.其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个书家的灵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追求.因此,书坛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书坛的新秩序将会到来则不言而喻了.

中国书坛新秩序到来的机制改革与推进——要旨之一是展览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二是科学审美评价标准的建立;三是艺术传播机制“云”媒体现代形式的转扩;四是学术支撑机制的有效互动;五是名家推介机制的改革与深化.

现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动荡.纵向历史的封闭单一与横向时代的交叉多元形成冲突.不同的文化参照塑造出不同档次的艺术家.古代大师的书法作品是与古人的文化心理相默契,是由历史的情境造成的.审美价值的标准是有时间性的.当代书法家就应在这一点上观照当代文化,建立新的价值标尺.“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的审美将强化,因为当今是个“写意”的时代,“造虚”的时代.意随字出,书随意深.大凡高明的书家都是从写形寓意,挖掘深层内涵,到达写神赏心之境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当下书家追求将是更多的开拓、强烈、抒情.如古人所说:“格调情怀为第一性,技法乃第二性”.故书法创作将在格调、内涵、情趣上做文章,注重精神性.反对创作的平庸化、媚俗化,以豪阔自如的心态抒写自己的灵性,提升写意层面.挖掘中华民族深层的本能气质,更多的写心、写意、写个性、写我神.在书法体类上寻求个性高度发挥,宣泄更强的正大气象.必然碑帖结合,风格多异.书风注重宽博雄强,飞动朴茂.

当代中国书法要树立起自身的审美自觉,就亟需建构与当代社会实践相匹配的“时代中国性”的艺术观,以实现它的本土价值与时代创造.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创造既反对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侵袭,也不能成为对传统书法的简单重复或表面形式的夸张,而真正需要的是对时代特质、传统特色、个性特点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建立在本土传统上的时代艺术.“时代中国性”的本土传承必须研究“艺术与生活”的课题,明晰当代“审美泛化”的双向效应.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艺术日常化,将为我们的“生活美学”赢得双重变奏.

时代的本质是生活,时代的生命是民众.每位书法艺术家必须拥有一份感恩时代、敬畏传统、关注民生、关爱自然的现代人文关怀,这是人类的至上关怀.时代呼唤书法艺术家真善美的艺术追求与文化创造,呼唤对中华民族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的思考,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汇入人民生活体验的实践中去,以此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我们呼唤时代经典,呼唤审美的崇高,也呼唤艺术包容.以对当今主流文化命运的思考,来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国书法30多年来的发展,其核心是重建书法现代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书法艺术家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我以为,艺术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要有机统一于时代精神,这是对客体的升华与超越.当今书坛呼唤现代人文关怀,看重文化品格的铸造.

环顾书坛,我们更需要坚守、开拓、营造属于本土、属于时代的纯净的家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将书法还原于文化,求真于经典,提升于大众,引领于方向,积累于当代,实现从小技进入大道,小我进入大我,小众进入大众,小文化进入大文化的历史性进程,真正赢得无愧于时代的“文化身份”.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