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文学教育: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剂良药

点赞:14716 浏览:603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母语、接受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在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对儿童故事等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其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文学教育

什么是儿童的文学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借助于适当的文学文本对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一般而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文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诗歌类,包括童谣、童诗、古典诗歌、现当代中外诗歌等;故事类,包括民间故事、童话、动物故事、儿童故事、神话传说、儿童小说等;还有儿童散文类和儿童戏剧类.在儿童文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学文本来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并不单指课堂的文学教育,还包括家庭的文学教育、学校的文学教育和社会的文学教育.在此,笔者将重点聚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这个框架内,并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儿童的文学教育意义何在?其意味着什么?应该怎样在课堂中实施文学的教育?

一、探讨儿童的文学教育的原因

首先,它顺应了儿童不断被发现的世界教育大势.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人的价值不断被发现,伴随而来的是儿童的被发现,儿童的被发现在西方教育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个前提下,西方的语言教学理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全语言教育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根据全语言的理念,教学语言时,不应将语言分割成听说读写等不同的技能,然后分别教授,而应该将语言视为一个整体的沟通系统,让学习者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学习.而文学教育恰好符合整体教学的理念,符合时怎么发表展的潮流,这就从大的历史背景上决定了我们要实施儿童的文学教育.

其次,它是对五四“发现儿童”的教育精神的一个承接,是对确立儿童本位的教育的历史回应.我认为,个体价值的确立和儿童的被发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没有个体的解放、没有自我价值的确立,就没有真正的社会解放和社会变革.没有儿童的被发现,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改革.从周作人先生提出“发现儿童”,到大量介绍和创作儿童文学,到以吴研因、沈百英先生为代表进行的文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民国教育对儿童的文学教育的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民国时期很多学术大家都有对儿童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们都十分关注儿童的文学教育.因此,为了发扬五四的科学的教育精神,为了传承这些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必须要实施儿童的文学教育.

再者,儿童的文学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虽然现在儿童阅读运动蓬勃兴起,但我们也看到,许多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教教科书,每篇文章教两三课时,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然后花大量时间让小学生去做看拼音写词语、组词造句、改错别字的练习.此外,小学语文教材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来说,其对儿童的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依旧存在着经典文本不足,教材里存在着不少被改编得质量不高、短小轻薄、教化很重、不符合儿童特点的劣质文本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现状决定了我们实施儿童的文学教育的紧迫性.

二、儿童的文学教育意味着什么

儿童的文学教育: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剂良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儿童的文学教育对儿童、对教育意味着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华德福创始人斯坦纳认为,人的成长、自我体的确立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特点:0到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是以无意识的吸收和学习为主的;7到14岁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他将这个时期称为“美的阶段”,这个时期对儿童进行过多的理性教育和灌输是没有太大作用的;而14岁到21岁是意识的逐渐确立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性的教育相对比较合适.由斯坦纳的这个理论可以得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是符合感性的美的体验的,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是热爱故事和旋律的,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文学的滋养,需要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教育.儿童的文学教育是艺术教育方式的一种,是母语教育的需要,其意味着教师对小学教育开始了全新的教育进程.不可否认,单纯的工具训练,绝对不可能提高母语学习的能力,让小学生做过多的习题、组词造句、写同义词反义词,是对童年的伤害.事实上,有丰富的阅读经历、有充分文学滋养的学生是不怕考试的.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更多的是其内在精神生命的外在表现,而文学教育恰恰是作用于小学生内在精神生命发展的.在小学这个“美的阶段”,学生有丰富的情感才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对人心的体察,有对他人的爱,才能有丰富的表达.

三、如何有效开展儿童的文学教育

儿童的文学教育应该使用艺术的方式,通过滋养、熏陶来实现,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分享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进行文学文本的教学时应尝试找到一两个切入点,不要面面俱到.每一个经典的文本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应防止儿童的文学教育走进原来小学语文教学的窠臼.每一个经典的文学文本背后都有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作家,每一个经典的文本一定都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同样是童话,《夏洛的网》的表现手法和《小王子》是完全不同的.同是新美南吉的作品,《去年的树》和《红蜡烛》虽然有不少共性,但在叙事方式、塑造形象甚至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要带领儿童分享和讨论文学文本,帮助学生找到进入这个文本的切入点,要特别重视不同文体的特点.这个切入点应该最合乎“这一个”文本的特征,这是体验、学习这个文本的钥匙.这样一篇篇积累下来,儿童就会逐渐形成文学欣赏的经验.


第二,文学教育应该艺术化地作用于儿童的情感和精神发展,而不是道德的灌输和理性的认知.儿童文学教育的过程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过程,是他们内在生命体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文学教育过程中,不要总想着教育学生,因为一切教育蕴含在故事中,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苏珊说:“我们所说的故事和我们所听到的故事,会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第三,要重视语言的反复品味,而不要总是浅尝辄止.要试图让儿童充分地浸润在文本之中,在不断的分享中,引导他们不断地回到文本本身,充分感受和体验文本.此外,教师还要充分重视诵读和表演在文学教育中的作用,要让孩子在具体而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体会经典文本的魅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的文学教育是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剂良药,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儿童的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