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维的“蓝”与“绿”

点赞:5894 浏览:208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根据Sapir-Whorf检测说,我们所说的不同语言会影响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个检测说有两大主要争议观点――语言普遍论和语言相对论.通过实证研究,许多学者论证了Whor检测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感知产生影响.实证方法让研究更具可靠性与说服力,因此实证研究可以成为研究语言与思维的更有效更创新的途径.在中国的学术环境下,采用实证研究将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带来更创新的方法以及更广阔的前景.

[关 键 词 ]语言;思维;Whorf检测说;实证研究

一、引言

如果我们把中文词“绿林好汉”翻译成“heroes of thegreenwood”,英文读者是否能只是把这些英雄当做是某群年轻毫无经验的毛头小子,就像他们见到“a green hand”一样同样,当我们翻译“blue Monday”为“蓝色星期一”时,中文读者是否能从这个“蓝”中读出一种忧郁“蓝”与“绿”都只是普通的颜色词汇,然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却能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显然,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当我们探索这二者之间的关联时,我们看到了著名的Sapir-Whorf检测说,它包含两个主要理论: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语言决定论是指语言决定了某些非语言的认知加工.也就是说,学习一种语言将改变一个人的某些思维方式.语言相对论则认为被决定的认知加工因语言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不同语言的话语者可能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Carroll,2000)

从whorf检测说出现半个世纪以来,在语言与思维领域出现了两派主要的争议观点:语言普遍论与语言相对论.众多领域的学者不断讨论它们,但在一段很长的历史中,普遍论主导了语言与思维领域.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认知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研究Whorf检测说投入了新的动力,其中实证研究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词汇层面上颜色词的使用.

二、语言与思维――实证之路

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我们所说的语言影响了我们思考现实的方式,这便形成了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Lucy,1997)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Whorf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均开始采用实证途径证明他们的观点.

1.实证起点:颜色之争

心理学家Eric Lenneberg是第一个将Whorf语言相对论检测说构想为一个科学的可验证的检测说.利用蓝色和绿色,他发现祖尼人(祖尼语的蓝绿为同一词汇)的确在区分蓝绿差异时存在识别与记忆的困难.他的研究开启了通过颜色词研究语言相对论的实证路径.

在颜色命名方面,著名学者Brent Berlin和Paul Kay以及Regier等人在2003、2005、2007的研究均发现在命名方面存在语言普遍论.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同样发现了部分可支持语言相对论的证据.本论文在此方面不作详细讨论.(如需更多信息,可参见论文Language and Thought:Which side are youon,anywayBy Reiger)

然而在颜色感知与认知方面,则更多证据支持Whorf语言相对论检测说.以下本文将介绍几个通过颜色词对whorf检测说进行验证的实证研究.

2.实证发展――经典范式

Kay和Kempton 1984年提出了一个经典的研究范式.为验证Whorf检测说,他们选择了两种语言颜色词存在差异的被试:英语和Tarahumara(墨西哥土著语,仅用一个词表达蓝色和绿色).实验刺激为8个色块,取自蓝绿色阶.每三个刺激为一个实验组,例如ABC三个色块,A,B为明显的蓝和绿,C则介于二者之间,要求被试判断颜色差距,分别记录下被试认为的c与AB的距离.在第一个试验中,英语被试在颜色分类感知上能明显区分颜色分界,而Tarahumara被试则未能有效区分.研究者认为这种颜色判断的差异可能来自于英语的命名策略.即同时看到近似颜色ABC时,AC均可命名为绿,而且B可命名为蓝,则认为C更接近A.而Tarahumara被试则无法运用这种命名策略,而这种命名策略便可能是语言影响思维的一个证据.为验证这种命名策略,二人调整了实验任务,采取了奇异判断.在色块上添加一个移动滑片,因此被试一次只能看到AC或者BC.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发现两组被试对颜色距离判断的差异消失,说明两组被试自身的颜色辨别能力无差异.

通过实验,Kay等人认为颜色的感知受到了我们所选词汇范畴的影响,语言差异虽然不绝对,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非语言的认知差异.该实验支持了Whorf检测说并且这一研究范式则被众多后来的学者们应用与改进,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经典研究范式.

3.实证进步――Whorf检测说的进一步验证

以往讨论语言是否影响感知大多基于跨语言数据,很少有人从大脑功能的角度研究.随着医学与神经科学的发展,左脑的语言侧化效应被发现.它带来了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既然语言的加工更多依赖左脑功能,那么如果语言影响感知,是否对右视域(左脑控制)的影响要比左视域更为明显著名学者Gilbert,Regier,Kay和Ivry等人于2006,2007年设计了一些实验支持了这一观点.

语言与思维的“蓝”与“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他们讨论了Kay和Kempton 1984年的经典范式,认为如果语言可以通过词汇编码的使用影响感知辨别,那么影响效果更可能呈现在左脑.他们也选择了蓝和绿作为实验刺激,仅用四个色块ABCD,按绿到蓝色阶选取,AB均属绿色的词汇分类,CD属于蓝色.他们同样采取视觉搜索的奇异判断任务,在每个实验任务中,将同样的色块排成环状,仅在左半圈或右边圈插入一个不同色块,即例如A排成一圈,仅在左半圈或者右半圈插入BCD任意一个色块.被试在实验开始时被要求注视环状中心注视点,然后判断异样色块位置并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

第一个实验在无干扰条件进行,结果发现,在左视域范围,异样色块无论同色分类范畴还是不同色,反应时无明显差别.而在右视域,同色分类的异样色块的搜索时间显著长于不同色分类的异样色块.结果证明与检测说一致,语言的词汇分类选择性地影响了右视域的颜色辨别.

研究者们随后进行了第二组实验,增加了言语干扰和非言语干扰,即在被试正式搜索蓝绿色块之前,先给被试呈现另一个颜色词汇或者另一组其他图形.结果显示,两种干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右视域任务,而对左视域任务无显著干扰,并且言语干扰对于右视域的影响尤为显著.

第三次实验他们对一个脑损伤病人(胼胝体损伤,左右脑信息不能互通)进行了同样任务,同样发现了右视域范围内对不同分类词汇的搜索时间显著短于同分类词汇.因此研究者们总结三个实验支持了Whorf检测说的右视域(左脑)侧化效应,显示语言通过词汇分类调节了人类的非语言感知(如颜色感知).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Boroditsky和Winawer等2007年也 进行了类似的实验,支持了Whorf检测说.他们结合了Kay和Kempton的经典范式以及Gilbert等人的实验,选用了色阶排列上20种蓝色色块,每三个一组排列成正三角形,要求被试判断下方两个中哪一个与上方一致,记录下反应时,并同样进行言语和非言语干扰任务.实验被试为英语和俄语话语者,因为英语blue代表深浅所有蓝色分类,而俄语中goluboy代表浅蓝,siniv代表深蓝,拥有两类蓝色词汇.实验发现在无干扰环境下,对比英语被试,俄语被试呈现出对深蓝浅蓝的分类优势,言语干扰会削减这类优势,而非言语干扰则没有显著影响.

三、讨论

从Lenneberg对英语与祖尼语被试进行蓝绿辨别实验开始,Who棚说的验证进入了实证领域.Lennebeg创新地利用了颜色感知这一非语言的感知行为来探索言语对于思维的影响.随后Kay和Kempton设计了经典的研究范式,让不同语言的被试对近似的三个色块进行相似度判断.而这个范式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判断颜色的相似程度距离比较主观,并且需要其他更为复杂的感知加工的参与,因此实验设计自身的干扰足以影响结果.二是选择的语言,祖尼语与英语在使用程度以及成熟度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被试自身的差异过于显著,这些都可能对实验结果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后来的学者对这两个缺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相应改进.Gilbert等人的实验采用了反应时记录,降低了记忆等其他感知加工的参与,大大的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Boroditsky等人的研究不仅采用了反应时记录,同时选用了俄语和英语被试,可以排除语言之间的过大差异对于结果的干扰.同时,Gilbert等人与Boroditsky等人的研究都采用了言语干扰和非言语干扰,不仅证明Whorf的语言相对论检测说,发现语言对于认知行为存在影响,并且为揭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分析思路.


四、总结

通过上述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语言影响如颜色感知等非语言感知行为.这近一步支持了Whorf检测说,我们所说的不同的语言将影响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然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更多更为有效研究思路和手段去探索这些问题.实证研究这一科学手段在对Whorf检测说的验证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国内的语言学研究中,实证研究还并未普遍.因此,在未来的语言学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将成为一个更为创新科学的研究视角,将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