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有计划的摄影师

点赞:30647 浏览:1438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摄影:你的西部系列,主要包括哪几组重要的作品?

李泛:主要是西部影像四部曲,总的题目是《存在的神情》.第一个系列是彝人,在近八年的时间里,我一共去过20多次.然后是塔吉克,喀什的高台民居其实是包含在这个过程中的,我拍摄了大量的当地居民生存状态的图片,现在喀什的老民居已经拆掉了.然后是云南的基督徒,随着拍摄的不断深入,我想重新命名为“云南乡村信仰”,这个系列主要是集中在云南的茨中拍摄的.其实基督教进入中国,最早是我所在的陕西,叫“景教”.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拍陕西,而是远赴云南拍摄,摄影不是小说,是视觉艺术,宗教失去了形式的时候,很多东西是看不到的,加之云南的民族服饰等,很有特点,庄严神圣.我一直想往经典影像的方向走.在法国,当时在戛纳电影宫索尼世界摄影大赛(WPA)的颁奖仪式,我是首位获奖的中国摄影师(民间体育类铜奖),马克吕布当时获得终身成就奖,那次我们相识,他还给我写过一段话.走出国门之后,我也在思索中国的摄影应该怎么走,我们之前看到的都是国外以前的大师作品,应该多了解当今外国摄影的动向,不能盲从.摄影是舶来品,如果永远跟着西方走,那是没出息的,我提倡鲜活的方言式影像,中国特色的影像道路.

中国摄影:既然是经典影像的路子,那就避不开大师的影响,你怎么办?

李泛:大师的东西都是开篇立业的,同样,经典也无法复制,就像真正的艺术也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真正的大师也无法复制自己的经典.艺术不是押宝,变则新,新则立.能否成为经典,我说了不算,而是若干年后世人对你的总结,需要时间的考验.我只是在努力朝这个方向走着.

我大部分的作品采用方构图,这是形式上的经典,在内容上,我追求庄严的人文影像,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典型性人物,有时代感,有历史感.同时要有一种“摩擦力”,我认为摩擦力造成了一种艺术的视觉冲击力,但不是来自于镜头的任意的夸张和变形.

中国摄影:你这个“摩擦力”的概念很有意思,这不是摄影名词啊,能否详细说一下.

李泛:摩擦力是一种时空感,不是影像的光滑感,彰显着个人的个性.我也在排查同时代的摄影师,有没有拍摄人文记录的,又是方构图的,同时主要是关注西部的?我做了一个曲线图,同类型的越少,我的曲线峰值就越高,同类型的越多,曲线峰值就越平,题材、拍摄时间、拍了多少年、使用什么相机、他的成就有多大,我必须都心里有数.

中国摄影:一些人也对你的作品提出质疑,认为有摆拍的痕迹.

李泛:关于拍摄的摆与不摆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当影像的使命感和影像价值已经让人感动的时候,还在纠缠于摆拍与抓拍,我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周老虎”的照片是真的,但是传递的信息是检测的.比如,多萝西娅兰格的《母亲》,我看过她写的拍摄自述,当时拍了很多张,她还感谢两个小孩,感谢母亲.《硫磺岛升起星条旗》的照片被质疑,还有二战的《胜利之吻》也被质疑是检测的,但都没有阻止这些影像给世人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在国内,卢广的照片也被质疑,我和他说,你的照片是纪实的,但“真实的世界”有时候用“非典型瞬间”是不足以表达的,我认为这个很像报道文学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道文学是记录一点一滴,报告文学则不同,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但又来自于真实的事件.

中国摄影:那你个人怎么理解著名的“决定性瞬间”?

李泛: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他的关 键 词 在于“借”,他的真正意思是“借最好的一刹那,使事物产生全新的意义”,我认为摄影就是借天象地象物象.

有人说,李泛的影像太完美了,甚至有人说,我的照片像剧照,我那时听了非常纠结,因为如果是剧照的话,那就是检测的啊!我纠结了很多年.我这个人是完美主义者,不仅仅体现在我的摄影作品上.我1980年开始搞摄影,那时候都不宽裕,很节俭,没有那种让我触电的感觉,我是轻易不按快门的,测光什么的都是当时练就的.另外除了摄影以外,我这些年一直研究根雕,一根原木,你如何取舍如何定形?16年下来练就了眼力,根雕讲究“看人不看兽”“看虎不看猫”,根雕是“取”的艺术,所以练成了火眼金睛,这也帮助了我的摄影.

中国摄影:因此,也有人说你的影像过于唯美.

李泛:在我的潜意识里面,唯美的因素根深蒂固,这个也是长期形成的,我拍摄有点像钓鱼,没有绝对的把握不甩钩,心里有形象,它就产生了,我可以做到人机合一.我的影像视角绝大多数是水平的,与对象是平等关系,有时候微微仰视,这是摄影的一种态度.我的影像没有变形的,我常年使用哈苏903,38毫米的广角,但是绝没有变形.有人写我的作品,我也会告诉他回去悬挂的高度是多少,怎么观赏是最佳的效果.没有敬畏与谦卑,你的影像也是不尊重观者的.敬畏拍摄对象,其实就是尊重观者.

我是一个有计划的摄影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影像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中国摄影:既然说到马克吕布,他有一张照片我印象深刻,在上海豫园,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国女子把装有化妆品的塑料袋忘在了石桌上,那塑料袋被他拍摄下来,很像一只小白兔,类似这样的瞬间与场景,完全是生活的赐予,你在家里预先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带着预先的想法去拍摄,和去生活中发现,这种矛盾你在拍摄中怎么处理?


李泛:艺术离不开生活,离生活越远,离艺术就越远.我认为生活里的瞬间是可以预判的,是建立在对拍摄区域的人文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拍摄预案,我出发前做的准备不是摄影的准备,而是摄影外的工作.当精神准备没好的时候,物质准备再充足也是没有用的.当瞬间出现的时候,你心里面没有,没有印证,好的作品它就出现不了.完美的影像没有出现,是因为它在你的心里没出现.当你所有的味觉都需要的时候,你会感觉烤鸭很香,当你吃饱了饭,你就不觉得它香,因为你心里不需要.影像是发自内心的,心里必须首先要有.当你没有想法的时候,镜头也无奈.

中国摄影:有一篇评论你的文字,里面提到“苦难意识”,似乎你的很多题材都涉及到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

李泛:这些题材的选择,除了兴趣,背后还有一个价值观的存在.我只拍西部,西北和西南,立足西部的门户―西安,将西部有价值的东西抓紧时间留下影像.很多文化不拍的话,就永远消失了.我更多地关注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承的问题.说到责任感,摄影师应该有责任感,但我们实际上做不到,我只是希望拍摄下来,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卫生所、麻风病村、氟骨病村、地沟窑等

关于别人提到的苦难意识,有人说摄影是快乐的,我认为不对,当你走进去的时候,摄影是责任.不能要求所有爱好摄影的人都去关注苦难,第一不现实,第二过于残忍.但作为专业的摄影人,况且我还是教师,看到苦难的时候,我曾说过:面对苦难,你怎能背过身去?你的良心在哪里?有些摄影人不喜欢贫困地区的发展,抱怨说去年去还没有电线,今年就有了,怎么这么煞风景啊?我听到这些就不高兴了,当地人家要发展啊,我的学生跟我下去,很遗憾没有看到破旧的草房,我说你今天记录下来的就是明天的落后,和城市比永远差几十年,你不拍这种差距,就又拍不上了.大凉山的村子都刷了白墙,固然有行政的干预,但毕竟整洁了啊,养眼了啊.我就是一张作品没拍成也高兴,因为他们在发展.绝不能因为我们要拍照片,希望人家的发展再晚几年.

所以我就不停地下去拍摄,有人说我是高产的摄影师,我说我不是,我是一个有计划的摄影师,没有想法,拍得再多也仅仅是影像的堆积,没有影像的逻辑.

中国摄影:为什么西部系列最后总的命名为《存在的神情》?“存在”在哲学上是个很大的词啊.

李泛:《存在的神情》,还有最近西安美术馆我的个展《生命之重》,这两个题目都有点沉重,这是我多年西部的一个总结吧,也算是用摄影对我生活的土地的一种回报.

我希望我的影像能够进入殿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被悬挂着,我管这叫做庙堂之气,艺术殿堂其实也是庙堂,进不去就不能够称之为艺术品.我也不希望我的作品单纯只是人文的文本记录,只是成为人文学研究的图片,我觉得作为摄影师是失败的,我给新闻系讲课的时候说,今天的新闻如果成为明天的垃圾,那就是失败的,今天的新闻成为明天的人文影像的记录,成为后天的影像艺术品,那就是成功的.这也是我的影像想要追求的.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