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文的质——人情味和文品味

点赞:20748 浏览:941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考作文基本上是考议论文,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对议论文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议论文的一般知识,为学生能学得更清楚,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像论点论据论证,也注释成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或者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代替.在论据上,论据的类型分成事实的材料和理论的材料两部分,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和亲身经历感受;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和科学上的公理、规律.总结出八种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法(例证法)、道理论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层进论证法和引伸论证法(归谬法).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纵贯式结构方式、并列式结构方式、递进式结构方式和对比式结构方式几种——总之,所涉及议论文的写作基本知识并不多,这段文字基本概括,让学生记住也就一节课的时间,但这议论文的教学和写作,中学老师教了整整六年,中学学生写了整整六年,这就不能不想想我们这样做是为什么?我们在追求什么?

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上,学生在中学的六年时间里每年都被教到,没有哪位学生不会写,但我们还在教,而且是想方设法地教,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学生会写,我们追求的是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通俗说,就是在高考中能获得高分的议论文,教师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却很少甚至没有去探究这些高分的议论文的共性.为了论述方便,我将在高考中能获得高分的议论文的内在因素定义为议论文的质.那议论文的质是什么呢?

首先,议论文的质不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结构,在理论上是完美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却呈现的是不完整结构,对于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议论文,是很难把这三方面问题回答全面,能把一个问题解决了,就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为例,这篇文章其实质是回答了一个“是什么”的问题.恩格斯在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已经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了.其次,议论文的质不是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相对固定而又是有限的写作方法是议论文的形而非质,就像在高考中能获得高分的议论文形式上各不相同似的.

不可否认,决定议论文质的是内容.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那么,在议论文内容的什么地方体现出议论文的质呢?前些日子听了北京十二中特级语文教师王俊鸣关于议论文教学录音,很受启发,他给议论文定义是,议论文就是用论证的方式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实用性文章.这个实用性,让我思考一些新的东西,即议论文的质——人情味和文品味.


二、

议论文的第一个质是人情味.

文章是书面语言,本质是人与人交往的载体,相较与文学作品而言,议论文是更直接的更直白的人和人交流.而人和人交流的基础是人情味,人情味源自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关爱的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种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

目前,在中学议论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在强调针锋相对唇舌辩,行进在是与不是的写作过程中,最后得出事实胜于雄辩的结论.这里存在一个重大的误区,既作文者只考虑针对文中所论述的对象,忽视文章所交流的对象(读者),而这恰恰是文章的本质.

在议论文中,即使驳论,读者听者也是放在首位,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国会上对日本宣战的讲话,就是经典的范例.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虽然对日本偷袭珍珠港及同时偷袭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极度的愤怒,但是罗斯福总统还是将听者即国会议员和全体美国人民放在首位,耐心的讲事实,更真心真意的告诉听者,告诉全世界,美国军队是不可战胜的,美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上帝和美国同在.美国人民不但要打赢这场战争,而且要保证将来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罗斯福恳请国会通过,即日起,美利坚合众国和日本帝国处于战争状态.此文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文章强烈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的直接表现是始终将读者听者放在首位.

议论文的人情味具体表现如何?

首先,议论文的人情味表现在论题上.经典的议论文的论题都不故弄玄虚都不标新立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拿来主义》《人生的境界》《纪念白求恩》《谈骨气》《多余的话》等等,这些看起来大白话的论题有个共同的特点:贴近读者,其本质即人情味.其次,议论文的人情味表现在论据上.越是初学者(如我们的学生)所写的议论文越爱引经据典,论据总是那些锋芒毕露的东西,这和社会的引导,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直接的关系.社会上大量的作为议论文的经典事例和名人名言的书的出现,教师们为了让学生写议论文言之有物,就要求学生记住这些,以备不时之需,仿佛不引经据典就不足以证明观点的正确.在我看来这是议论文教学的误人之道,造成许多很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卖弄这些知识点,结果失去高分而堕入平庸之中;反观经典的议论文的论据极少引经据典,而是家长里短娓娓道来,普通的说理中蕴涵深厚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其本质即人情味.最后,议论文的人情味表现在语言上.去年,一个厦门考生获得作文满分,评卷老师们给予的评价是:思想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语言非常精炼老到;恰到好处地运用有针对性的、深刻的、富于哲理性的材料;作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谓语言非常精炼老到,就是说他的文章的语言是作为人的个体的语言,个体的语言是因为其特殊的情感因素,这特殊的情感因素的主宰就是人情味.

三、

议论文的第二个质是文品味.

说到文品,必先说人品.中国传统重视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文如其人,有人品,其作品会产生更大的震撼力,但现实生活中,文如其人与文不如其人均有.写过“锄禾日当午”的李绅,对乡民甚至亲戚均少照顾,当了宰相后,原来被他称作叔叔的乡农李元,反而要叫他叔叔了.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谢灵运,有着难以数计的田产,还欲壑难填,竟然将别人赖以为生的湖沼霸占,而变为田地,苛以租税,颇似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近闻湖面亦收租”所言.名士的风雅也有检测装的,竹林七贤的王戎就是亲自拿着筹码算账,计较分毫,他家的李子很好,怕人写去作种子,于是想出一招,取核.看文人之文品与人品,只须听其言,观其行.疾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鲁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朱白清,呼吁拯救中华的闻一多,他们皆是文如其人的典范. 高考作文的作文者是固定的、教材是固定的和生活学习的环境是相对固定的,就文品而言,不必联系人品;我们看学生高考作文,是只见其文不见其人,是只看文品而不知人品,也不用以文品妄推其人品,完全处于就文论品的层面上.

什么是文品,词典的基本注释有三,第一是文官的品阶,明朝张居正《辞免恩命疏》:况左柱係文品穹阶,而中极乃殿学峻秩.左柱,左柱国;中极,中极殿大学士,皆官名;第二是文章的品级,《平山冷燕》第十二回:吾兄若肯一往,则你我二人之文品定矣.第三是文章的格调,清朝姚鼐的《郑大纯墓表》: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很明显本文所说的文品是指文章的格调、境界.作为高中毕业生,议论文写作有着数年的经历,关于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都非常熟悉,高考考的是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最能在文品上表现出来,我将学生高考议论文的文品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无品的虚检测作文,初品的普通作文,中品的个性作文和上品的创新作文.

首先是无品的虚检测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者写作是件痛苦的事,由于综合能力差,更因为处在高考的特殊环境中,只是根据议论文的知识进行写作,写好事就想到雷锋;碰到危险就说董存瑞黄继光,以此论据证明论点,虽然结构完整三项齐全,但作文本身为虚检测之作,列五品范畴,只能是中等以下成绩.

其次是初品的普通作文.绝大数考生的作文属于此范畴,处于写作的成长期,这类考生的作文,语言文字论点论据真实并有考生的真情实感,文章中规中矩,看不见考生自身的影子是初品文章的最大特点,为中等甚至可能获得中上成绩.

再次是中品的个性作文.中品作文已步入高分作文的行列,从我入笔的构思,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这类考生的作文里,我们能看出他的学识教养、思维意识、阅历素养、价值观念、人格修养、生活积累等因素,这点正是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的最根本的标志.

最后是上品的创新作文.个性加创新是为文者的最高境界,此为文中上品.

我认为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得出高格调的文章,即使是作家,也不免有平庸之作,所以只要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好,文章的最大功用就是能宣泄情感,没必要太过强求,顺其自然恰恰能表现出作文的人情味和文品味来.我们看学生高考作文,是只见其文不见其人,是只看文品而不知人品,也不用以文品妄推其人品,完全处于就文论品的层面上,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能给予学生文如其人的评判,为人做人体现的就是人情味和文品味,这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议文的质——人情味和文品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议论文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责任编辑:赖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