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

点赞:4931 浏览:151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中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由其改编的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将对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和演奏进行深入地剖析,以更深地理解艺术经典的意蕴所在.

关 键 词 :二泉映月,钢琴曲,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8-0100-01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中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由其改编的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耳熟能详的旋律、丰满的织体以及编创者深刻的意蕴为各位钢琴艺术爱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记.在对钢琴曲《二泉映月》多次欣赏的基础上,对其的创作和演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更深地理解艺术经典的意蕴所在.

一、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探析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手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独特之处:


(一)提炼结构,强化重点

钢琴曲《二泉映月》初创于1972年,定稿于1977年,首演于1978年,是储望华先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在原作基础上,经过自己‘倾心酝酿’编创而成的.在曲体结构方面,全曲由引子、主题段落、四次变奏另加3小节具有尾声性的补充组合而成.与原曲相比,改编后的钢琴曲除保留引子、主题段落及第五次变奏外,原来的五次变奏经作者“对旋律结构做了不伤筋动骨的剪裁之后”而精简为四次变奏.其中,以原作第三变奏经第1、2乐句〔a3、b3〕后而直接引入第四变奏的第3乐句(,全曲,重点段落)为明显剪接手法,裁减第三变奏第3乐句〔c3〕和第四变奏第1、2乐句〔a4、b4〕,减缩原作第一变奏第3乐句〔c1〕、第二变奏第1、3乐句〔a2、c2〕,结构规模由89小节缩减为65小节,充分体现出改编后的钢琴曲在曲体结构方面的鲜明特征,既精减了旋律结构,又强化了全曲重点.

(二)以厚重的织体烘托苍劲的主题旋律

正如作者所述:“我改编《二泉映月》,只是为了使阿炳的名曲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之一在钢琴上作一次尝试.”作者以厚重的织体烘托苍劲的主题旋律主要表现在:

第一,紧扣主题情感的发展脉搏,在四次变奏中以分层递增、递减的配置手法展示出中国式的渐变并逐步进入后再逐步回落的总体布局特征,第二,以大跨度的音区对比,拓展表达主题音乐的音域空间.在主题音乐段落中及随后的四次变奏中均通过技巧性的演奏手段为主题音乐的充分展开提供了广阔的音域空间,使主题音乐的陈述增强了层次感和立体美,最后,以大幅度的力度对比,拓展表达主题音乐的力度空间.纵观全曲,储先生正是明析此艺,最大限度地将钢琴的力度表现手段发挥出来,力度变化与对比由ppp拓展到ff,使原曲的力度表现范围大大扩展.

(三)以民族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展现中国音乐风格

首先,它以传统五声性旋律展现民族音乐风格.钢琴曲《二泉映月》之所以大放光彩,正是由于它在继承五声性旋律风格的基础上,又将鲜明的五声性旋律风格大量溶入到纵向的和声性处理和横向的线条性处理之中,特别是复调手段在不同声部的穿插运用等,使传统民族器乐曲在西方音乐载体上得以新的尝试和突破,其次,它具有二胡演奏风格的装饰音的处理.钢琴曲《二泉映月》保留并加强原有作品中能够体现原曲风格与特色的精华部分,巧妙地将钢琴难以表现的具有二胡表现风格的滑音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处理,使改编后的作品体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格和艺术魅力,再次,充分利用钢琴的表现手法表现中国音乐的民族风格.例如,作者在全曲即将结束时,独具匠心、巧妙地增加一个具有尾声性质的三小节的补充,与引子形成呼应关系,以节拍散化的形式和徵、商两音呈纯四、五度上行跳进,加之宫、徵两音以纯八度关系奏出空灵、祥和的泛音效果,恰似惠泉山上绵延不断的钟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空灵、自然的美感特征,实属画龙点睛之笔.

二、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奏特征

乐曲从一个感慨万千的短小引子开始.引子要短而轻,仿佛是一声沉重的叹息.接着,引入本曲第一段的主题旋律,从低到高,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段是叙述性的旋律,委婉而动听,演奏时要平静、均匀、适度,但声音要深沉,语气要清楚,要充分反映出旋律.旋律演奏时触键要慢慢推出来,在第4小节中出现的装饰性的七连音,要能感觉到二胡演奏中的揉弦效果,还要注意一些琶音的奏法,要能真正推出旋律音,使这个音集中挺拔.第二段继续了第一段的情感,此段旋律基本保持原主题,只是比第一段起伏更大.注意低音旋律和高音旋律要有音色上的变化,衔接自然.第三段的情感则变化较大,变得亲切而明朗.第一句要弹得自然、流畅,不要太深沉.第四段是全曲的乐段,这一段情感幅度大,是表现挣扎、反抗、愤怒的手段.第一句旋律在中声部较平静,织体已比前几段增加了密度和厚度,用两个声部的模进,增强了动力感.这第二句中的sub.p要弹得扣人心弦,有内心的隐痛和悲伤之感.第三句的情绪慢慢激动起来.这里开始运用了大量的八度和弦,使和声效果更加丰满,加强了旋律的力量,尤其在句尾又用了八度和弦大跳.其中,从47到52小节是全曲的处.这一段的力度变化很大,从p一ff.47小节开始的句子虽是弱奏,但左手的分解和弦,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平静,激动的心终于按捺不住,在一浪一浪中爆发出来,进入了全曲的最高潮.然后,进入全曲的尾声.尾声的演奏情绪变化十分重要,要真正体会出人的情绪从最高点跌入低谷的感觉.情绪的过渡和转换虽然复杂,但要自然连接,从中感受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无奈和疲惫不堪.最后三小节用极轻的琶音及和弦结束,声音要尽量的松下去,共鸣长一些,使人陷人宁静的沉思之中.

总之,钢琴曲《二泉映月》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基本风貌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西方传统乐器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器乐艺术结合起来.演奏此曲不但要抓住全曲情绪变化的细节,还需要平时多搜集与其相关的音乐资料,不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修养,慢慢渗透,使钢琴曲《二泉映月》得以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