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山乡风云》开局成功告诉我们什么

点赞:13996 浏览:581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代粤剧经典《山乡风云》新版的公演,仿如为夏日的南粤大地送来甘霖.观众、媒体、文艺界人士、党代会代表用掌声、心声、喝彩声和惊叹声告诉我们,这出现代戏半年多来精心重排,蓄势待发,今日终于赢得了成功的开局.

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广东艺术的形象标志,粤剧的改革、发展、繁荣、振兴,关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其意义非同一般.新版《山乡风云》的筹划、组织、修改、重排、公演,浸润了方方面面的心血,是地域文化和地方剧种建设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是粤剧艺术生产的一次重要操练.它在文化战略、队伍建设、人才培育、传承创新等方面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意味深长的启示――

“萧笛能翻百样腔,识者吹来不一样.”传统文化建设和地方剧种变革,要处理好学习、借鉴、探索,传承、创新、超越的关系.学习、继承是基础,探索、发展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出路.戏曲改革正如《山乡风云》的一句台词:“萧笛能翻百样腔”,而排演现代戏无疑更具挑战性.在现代戏中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使得戏曲既保有传统文化的特质,又能吸引当下文化选择多元、口味更为挑剔的观众,是戏曲界必须面对的问题.此次明智地选择《山乡风云》,一系经典剧目,经得起时间考验,产生过巨大影响;二系广东乡情故事,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三系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演绎,艺术上比较成熟.剧组首先抓住学习和继承这个要点,充分体现传统戏曲的艺术特色,如保留原版精粹――原剧本及唱腔、唱段,继承老艺术家的唱、做功夫.《山》剧女主角蒋文端说,作为青年演员,首先要做的是继承传统的优秀的东西.在舞台表现上,她是在模仿红线女老师的唱腔和情绪.她说,自己以前演的多是古装戏,有习惯的发声方法,经过红线女指点,尽管还未达到红线女独创的“红腔”般宏亮,但受益非浅.

重排版《山乡风云》除保留传统精粹外,为适应现代人的欣赏习惯,进行了改动创新,突出了“精练、紧凑、流畅、动人”八个字.压缩唱段,加快换场,使全剧更明快、整体效果更佳.不仅剧目本身,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等也有了新的突破.该剧艺术总监陈小汉说,何启翔先生原来的舞美设计在几十年前得过奖,如今重来,用大榕树、竹林、芭蕉等岭南特色植物作舞台背景,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和超越.在灯光设计方面,为表现反动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苦难,表现山乡的“风云”,使用了烟雾、电闪等烘托气氛,调动观众情绪,效果不错.编排上加入电影元素,更是新的舞台表现形式.新版《山》剧进行了很有勇气的、成功的艺术探索,这种探索应当继续进行下去.实践证明,戏曲改革既要大胆突破,又要稳步前进;既要坚持传统特色,又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要以丰富传统戏曲的表现力为依归,以现代观众喜闻乐见、产生共鸣为依归,以传统艺术和现代意识真正融合为依归.重排经典本身就不容易,至于这个戏是否“不减当年”,是否实现了“整体超越”或“局部超越”,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千溪齐水涨,河水变汪洋.”文化艺术界和方方面面的大联合大团结,凝聚队伍、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是繁荣文化事业、戏曲事业,迎接内外困难和挑战的前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院长梅晓认为,此番重排不仅是经典再现,更是粤剧界的集体智慧创作,希望借此能让粤剧界更团结.粤剧在清末八和会馆期间,就有合力团结的传统,后来出现了各立山头的现象,此次能将不同团体团结起来,非常难得.《山》剧重排演职人员有来自7个不同剧团的200多人,参加者都是全省筛选的粤剧精英,由于角色关系,并非每位优秀演员都能演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但通过细致的工作,大家都能理解,都积极认真地投入排演.历时半年多的重排过程中,出现了1965年版《山乡风云》中老一辈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等前辈多次亲临排练场指导、教诲年轻演员的动人场景.看到粤剧界摒弃门户之见,抛开“文人相轻”、“伶人相轻”的陋习,戮力同心,共奔繁荣粤剧的大目标,人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一个戏,能集中全行业的力量,形成拳头,形成合力,其意义已超出打造剧目本身.由此想到,不仅前辈和后辈的团结、不同剧团之间的团结、行业内部的团结,而且,文化各界的团结、港澳与内地的合作、政府与民间的互动都是凝聚力量、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是文化事业包括传统戏曲迎接挑战、冲出困境的前提.

人才培育是百年大计,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戏曲艺术兴旺发达的根本.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地方戏曲发展的关键.《山乡风云》排演中,前辈艺术家以十高龄现场教戏的一幕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也令人焦虑不已.后辈演员好学上进,成长迅速,取得各方认同,固然十分争气.可是,看着从七十多到九十多的一批“大老倌”在力撑年方三四十的“嫩竹”,不由人不对粤剧界的人才断层感慨万千.经过“”的折腾和近年的市场冷遇,粤剧人才的流失可想而知,如今保留下来的队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有关部门一定要树立人才意识,千方百计为有才华、有潜质的人才创造成长条件,既要爱护他们,又要严格要求他们.演员和编创人员要立大志,干大事,争当名家名角,认识肩上担子的分量,千万不要偏离成长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比剧本重要、比资金重要,甚至比制度重要.俗话说:“人靠戏捧,戏靠人捧.”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磨砺摔打,精心培育一批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优秀人才,形成老中青衔接的人才梯队,粤剧界才有希望出现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生生不息的大好局面.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粤剧的春天真正来临了.

良好的制度、机制和文化战略,是传统艺术振兴的重要保障,而营造氛围和创设平台,更有着不容低估的文化发展意义.新版《山乡风云》是广东“文化精品战略”的产物,其目的是通过精品、名牌的示范效应,提升粤剧的水平和品位,带动粤剧艺术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客观效果是明显的.在省政协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关注下,“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成立一年,建树良多.最重要的是,它为岭南文化的代表――粤剧艺术构筑了一个交流、怎么写作、生产、发展的可贵平台,为优秀人才的配置、优秀剧本的催生、优秀剧目的演出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粤剧界的进一步大联合大团结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今天,繁荣粤剧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下一步需要考虑的,也许是如何培育市场、培育观众、培育创作、培育演员并在粤剧改革创新的前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版《山乡风云》开局成功告诉我们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粤剧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民族文化建设是一种社会责任.繁荣岭南文化、振兴粤剧是岭南地区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2007年4月,省政协陈绍基主席在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动情地说,要“用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大努力,扭转粤剧事业发展的颓势,决不让粤剧事业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衰落”.这一番话,对广东文化界、粤剧界同仁,当不无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