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对象、方法和分新范式

点赞:21360 浏览:958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我们可以将马克思这一经典表述解读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生产组织或劳动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这种经济形态的特殊运动规律.这就是说,《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论》的宏大的理论体系的展开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具体化为经济学分析的一系列规范:(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3)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人的经济行为;(4)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和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

关 键 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方法论;分析范式;经济形态

中图分类号:FOl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6-001-06

一、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要想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首先需要弄清“生产方式”这个概念的含义.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下,马克思赋予它的含义往往是各不相同的.他大致是在三种含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第一,指生产方法或劳动方式,即采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通过什么样的劳动组织进行生产.这是在生产力的意义上使用“生产方式”这个范畴.第二,指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特指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范围内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机构中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则指包括生产、流通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体系.第三,指社会经济形态,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那么,马克思在规定《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时,是在上述哪一种意义上使用“生产方式”这个概念的如果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可以将马克思的表述改写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很显然,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来看,这样使用“生产方式”这个概念都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同样是说不通的.因为这样等于说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经济形态”的外延大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已经将它们包含了.可见,马克思只能是在第一种意义上,即生产力的意义上使用“生产方式”这个概念的.马克思在这个意义的“生产方式”前加上“资本主义”这个定语,是要表明,他所要研究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特定生产方式.我们不能因为“生产方式”之前有“资本主义”这个定语,就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解读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生产组织或劳动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的生产关系,是狭义的,即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这种解读是与作为《资本论》的方法论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相一致的.按照这个原理,研究任何社会经济形态,都必须首先研究作为其根基的生产力.事实上,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写成的大量笔记和手稿表明,他对生产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地反映在《资本论》第一卷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论述中.在那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产生到确立的历史过程的阐述,正是以劳动组织由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工厂的发展为基础的.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不是工程和工艺的研究,也不是科学技术史的考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研究的着眼点,在于体现在新的生产资料上的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组织的演化,以及这种演化如何引致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资本》的对象、方法和分新范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产力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根据以上解读,又可以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表述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因为马克思的表述,既包括生产力,又包括广义的生产关系,而经济形态正是这二者的统一.《资本论》的这个研究对象,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任何社会经济形态的运动都是由内在于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要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运动规律,就必须研究它所特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二、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说:“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一方法的各种相互矛盾的评论所证明.”在当时的《资本论》评论者中,有人认为马克思“形而上学地研究经济学”,有人说这就是英国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法;有人“发现”马克思用的是分析的方法;有人还攻击马克思的方法是“黑格尔的诡辩”.为了澄清这些人造成的混乱和误解,说明自己的方法,马克思对一位叫考夫曼的俄国学者写的一篇专谈《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的文章作了具体评论.考夫曼认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在论的”,即唯物主义的,而叙述的方法不幸是黑格尔辩证法这种“坏的唯心主义”.他大段地引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之前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序言中关于经济学方法问题的论述,并加以详细解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引用考夫曼的解说之后说:“这位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的东西描述得这样恰当,并且在谈到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时又抱着这样的好感,那他描述的方法不正是辩证法吗”但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辨证法根本不同.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甚至被他在观念这一名称下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