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视野下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动因

点赞:12879 浏览:498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经济才能持续增长.文章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个案,从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因,最后为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关 键 词:新结构经济学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动因阿坝

引言

发展经济学认为,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内容,在经济结构所包含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多种构成中,产业结构尤为重要.产业结构既是民族地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主要经济问题,也是民族经济学者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产业优势与约束、产业调整策略三个方面,研究地理尺度涵盖民族地区、西部民族地区、西南民族地区以及西南民族地区范围内的民族地区等多个层次.新近有学者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行了研究(郑长德,2013),主要从禀赋结构变迁的角度论述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因,拓展了研究视域,深化了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看,全面、系统研究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动因的成果目前还较为少见.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的经济落后地区,2011年人均GDP为18084元,为全国人均GDP的51.4%,是内蒙古的31.2%、新疆的60.1%、青海的61.3%、宁夏的54.7%、广西的71.4%,不仅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还远不及其他民族省区.西南民族地区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5.1∶41.5∶43.4,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于全国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与全国持平,产业结构层次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也有不小的差距.贫穷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探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研究产业结构变迁的机理,寻找产业升级的战略和路径,对于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影响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新结构经济学(NewStructuralEconomics)是林毅夫教授在总结分析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第二版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及其实践教训和东亚经济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古典分析方法构建的第三版发展经济学理论,根据笔者的梳理,其理论要点有三:

第一,经济增长本质.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术持续创新的连续性结构变迁过程,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内生并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每一种产业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作为禀赋结构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来降低交易费用,因此,一个经济体要实现快速发展,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主要是提高人均资本存量和改善基础设施.

第二,比较优势战略.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路径.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密集使用本国丰裕且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其产业才会具有竞争力,多数企业才会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够创造最大的经济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并反过来促进要素禀赋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市场与政府的作用.新结构经济学试图调和旧结构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对于市场、政府作用的两极化认识,一方面,它认为要确定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前提是要素相对必须充分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而只有竞争性的市场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制度;另一方面,它也强调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的缺陷,在改善软硬件基础设施以及发现、诱导和促进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的因势利导作用.

总体上看,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是一个正反馈环路模型,可以用图1来表示.

新结构经济学不仅提出了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而且还从政策层面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套名为“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GrowthIdentificationandFacilitation)的操作指南,这一指南包括了挑选产业、消除瓶颈、吸引外资、壮大规模、产业集聚、产业激励等六个步骤,其中的第3、4步均取决于国内或国外企业的自主选择,政府的作用则是以有限的资源来帮助那些具有潜在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消除它们自己难以解决的具有外部性或需要多个企业协调才能成功解决的增长瓶颈限制(林毅夫,2013),因此,这一框架既体现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也体现了政府的产业发现、诱导与促进作用.

阿坝州产业结构变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州的产业结构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变迁,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图2显示了阿坝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根据阿坝州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特点,可以将其产业发展划分为1978-1990年、1991-1998年、1999-2003年、2004-2012年四个阶段,表1列出了阿坝州各阶段三次产业的年均增速和年均变动比例.

从图2、表1可以看出,阿坝州产业结构变迁特点主要有:首先,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表现出“慢-快-慢”的演变轨迹.第一阶段下降速度极为缓慢,年均下降0.12%,第二阶段有所加速,年均下降0.89%,第三阶段达到降速的顶峰,年均下降2.05%,第四阶段降速有所减缓,年均下降0.68%.其次,第二、三产业比重交替上升.在第一、三阶段,第三产业分别以年均1.67%、2.33%的速率上升,并在第三阶段上升到三次产业的首位;在第二、四阶段,第二产业分别以年均0.8%、1.73%的速率上升,并两次重回三次产业的首位.再次,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一般来说,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愈快,经济增速也会愈快,且增长更为平稳.阿坝州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禀赋结构变迁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变迁正是阿坝州产业结构变迁的内在原因.在阿坝州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基本生产要素中,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自然资源禀赋和物质资本禀赋的变迁.

自然资源禀赋变迁是阿坝州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森林资源禀赋的变迁在2000年前对第二产业比重的影响很大,在第一阶段,随着森林资源的日渐枯竭,森林工业由支柱产业转为夕阳产业,导致了第二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48.1%下降到1990年的29.5%;第二阶段,森林工业产值继续下降,部分地抵消了水电产业发展带来的第二产业的增长;第三阶段,1998年9月,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森林工业退出历史舞台,第二产业比重在1999、2000年分别下降了2%、1.5%.森林资源禀赋的变迁促进了阿坝州加大对水电、旅游资源的开发,改变了资源利用结构,形成了阿坝州第二产业“下降-稳定-上升”的U型演变.

物质资本禀赋变迁是阿坝州产业结构变迁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对水电产业及高载能产业的投资,促进了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1991-1996年,阿坝州政府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共同投资6.78亿元修建太平驿电站(26万kw),在电站机组投产的1995、1996年,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提升了2.7%、5.0%.2001-2004年,国家投资19.45亿元建设福堂水电站(36万kw),民资投入7.95亿元建设天龙湖水电站(18万kw),在两座电站投产的2004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9%.2005年,随着高载能工业改建扩能工程的完成和新的水电站的投产,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3.9%.汶川大地震后,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阿坝州水电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高载能重化工业也得到较大扩张,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急剧上升到50.1%.另一方面,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1993-1998年,阿坝州投资4亿元改建九环线,在九环线全线贯通后的1999年,旅游人次数较上年增长211.1%,旅游收入增长64.8%,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6%,2000年比重上升3.5%.2002-2003年,投资10亿元修建九黄机场,在九黄机场通航后的2004年,阿坝州旅游人次数较上年增长70.4%,旅游收入增长87.6%,在第二产业以23.1%的超高速度强劲增长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重仅下降了1.8%.纵观阿坝州产业发展过程,在2000年西部大开发之前,资本投入很少,阿坝州产业结构升级缓慢,2000年后,随着资本投入力度的加大,产业结构升级也随之加快,因此,对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产业结构变迁的根本动力,决定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快慢.

(二)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是指导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策略,其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阿坝州的产业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探索调整过程,1985年1月,在《关于阿坝州经济翻番的初步设想》中,阿坝州提出了“七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战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放手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电力工业和第三产业4个优势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业、采矿业2个新型产业,积极发展农、林、畜、矿产品的加工业”.1994年3月,在州委第六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农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水电开发为龙头带动高耗能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002年9月,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对“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阐述,将旅游业置于优先于水电业的地位.2008年1月,阿坝州在《加快推进富民强州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方案》中,突出生态立州、工业强州、旅游富州、稳定安州四个重点,将水电、高载能等工业再次置于优先于旅游业的地位.从阿坝州产业发展战略的形成和调整过程来看,它长期将水电业、旅游业、高载能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反映了它在水力、旅游资源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总体上是符合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是阿坝州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重要原因.

(三)市场与政府的影响

持续增加物质资本投入,促进要素禀赋结构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阿坝州之所以将大量资本投入水电、旅游、高载能等产业,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是有效的,阿坝州在这些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具有竞争优势,资本投入这些产业效率会更高,可以获得更多利润,这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

但是,在阿坝州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机制极不完善,如果任由市场自发发挥作用,显然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这就给政府积极有为提供了空间.阿坝州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发现.阿坝州很早就有了小中型水电站,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以水电能源为先导,发展高能耗电冶工业”的工业发展思路;在“七五”经济发展战略中,将电力工业列为优势产业,将旅游业列为新型产业.二是产业诱导.阿坝州不断出台鼓励投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财政、金融、土地、电价、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有时间限制的优惠政策来促进符合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三是促进产业集聚.1998年阿坝州成立了四川省能源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区;2003年正式成立阿坝州工业经济园区,先后筹建了5个工业集中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将5个工业集中区调整为4个,并与成都市合作组建成阿工业园区.四是产业直接投资.主要体现在对水电业的投资、早期对高载能产业和旅游景区的投资.五是改善基础设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放于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阿坝州政府的作为,与新结构经济学“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的操作指南是基本一致的,较好地发挥了因势利导作用,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极为重要的推动因素.阿坝州产业结构变迁对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启示

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坝州地跨我国地势两级阶梯,无论是从地形地貌、资源特点、民族构成、人口分布,还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空间布局来看,均可视为西南民族地区的缩影,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其产业结构变迁动因进行分析,可以为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以下启示:

新结构经济学视野下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动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提升要素禀赋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

第一,继续改善基础设施.以交通为例,阿坝州的九环线和九黄机场的建设、云南省的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西藏青藏铁路的贯通,都曾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四川甘孜州因为交通滞后,其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产业结构升级较为缓慢,因此,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应从长远、战略的高度,继续加大对西南民族地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二,提升人均资本存量.西南民族地区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争取国家投入,加大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同时,改善投资软环境,主动出击,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促进资本深化.第三,增加对人力资本和科技的投入.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最终会趋于下降,为保持和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不断改善生产工艺以降低成本,增加科技含量以提升产品附加值,这就要求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技的投入.

(二)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重要保证

相对于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西南民族地区在资源上更具有比较优势.受制于近年来我国空气、水源、土壤遭受大面积污染的影响,西南民族地区煤炭、有色金属资源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相关产业发展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凸显,发展生态农业、食品加工、药品生产、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具有较好的前景.在不超过生态承载量的前提下,水能、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相对较小,具有可再生和永续利用的特点,水电、旅游及关联产业应继续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随着技术的巨大进步,太阳能开发的成本正在迅速降低,西南民族地区在太阳能资源上的潜在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建立太阳能电站将是未来能源开发的方向.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条件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市场充分有效和政府有所作为,新结构经济学关于市场与政府作用的认识与这一论述总体上是一致的.西南民族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资源相对较低,可以保证相对较高的资本获取一定的来自资源的溢价,在促进资本增值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源资本化,而且还会吸引更多资本投入,有利于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动力.同时,针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继续有所作为,在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制度改革与建设、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经济集聚区、协调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政府发挥作用是有边界的,这一边界就是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要确保政府不逾边界,西南民族地区应加大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继续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能,以有效防止权力寻租和对经济的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