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与现代商贸再生产的地位作用

点赞:33742 浏览:1567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流通、生产、消费构成了现代商品贸易再生产的“三位一体”,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得以创新,然而,在主流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和我国的经济学中,都对流通创新理论有所忽视,本文在探讨了流通创新理论的演进史后,就我国的流通创新理论进行了秉承与拓展,并结合现代商贸再生产的内涵,阐述了我国流通创新对于社会商贸再生产的促进作用和地位,以利于通过流通创新促进现代商贸的再生产.

流通与现代商贸再生产的地位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流通创新现代商贸再生产生产和消费

引言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链接纽带就是流通,因为对于社会商品贸易的再生产以及社会经济运行来说,流通具备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社会思想因素,导致了对流通地位与作用的忽视,虽然流通理论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进步,但是和一些国外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所取得的成果相比,我国学者们对流通创新理论的研究就略显薄弱了,很多内容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我国学者对流通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直还处在一个边缘化的状况,并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且独立的学科体系与框架.所以,本文就流通的创新和现代商贸再生产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分析,以利于通过流通创新促进现代商贸的再生产.

流通创新理论的演进史

(一)流通理论的发源史

流通理论的发源史也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前古典经济学中,对于分工与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最终发现了社会分工的产生以及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这是流通理论也就是商品交换最开始的发展历史.第二阶段是“重商主义”对货币、生产以及财富的专注.在这一阶段中,虽然“重商主义”推动了古典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将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直接导致了流通理论被忽视的结果.第三阶段则是古典经济学对价值创造、分工和生产,以及流通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在这一阶段中,经济学家们对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了生产领域,然而,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去关注主流经济学,并认为流通的过程是不会创造财富的,这样更直接导致了进一步对流通相关的理论研究的忽视.


(二)流通理论的缺失史

流通理论的缺失史是自边际主义革命之后开始的,简而言之,就是边际思想导致经济学的发展偏离了分工思想,此后,新古典经济学的体系也转变成了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的体系,学者们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在此之后变成对供求分析的资源配置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转变导致了在虚拟市场的基本检测设中,流通企业、组织以及交易等很多比较关键的问题,都已被过度的抽象化,并且还形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活动是没有摩擦、没有损耗的思潮,这种理想化的概念同时也影响了流通在社会商贸再生产中的地位,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合理性,也没有了其存在的意义,这就形成了流通理论在古典经济学中的缺失.

(三)流通理论的回归史

流通理论的回归史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度学派对交易和组织等一些问题的普遍重视.在这一时期内,受到流通理论在古典经济学中的缺失,直接导致对流通问题相关研究的断层.第二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分工和市场理论的重视,这时,新兴的古典经济学家通过引入超边际分析法,重新构建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加大了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这也让流通理论的研究渐渐地回到了社会商贸再生产研究的主流中,但就目前来看,国内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还是停留在生产与消费方面,对流通在经济的运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仍然不足.

流通演进史在我国的秉承与拓展

我国的经济学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并且深受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对于流通理论也是有所认知的.而且可以看出,并不是任意一个商品的交换都能形成流通,流通是有一定内在要求的,它必须以商品的为前提,并且是由商品交换的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交换行为体系.

马克思经济学对流通创新理论的认识,主要是沿着一些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关于社会商贸再生产的研究思路进行理解和认知的,他对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尤其是“四要素”中的一些合理的部分进行了吸收和秉承,并用发展的眼光解释了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下的四个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这样也就影响了马克思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的一些看法,也导致其在看待流通理论时比较看重交换,即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那种一般性的交换.由于马克思经济学在看待社会商贸再生产与交换问题时,主要是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他的核心与重点还是放在生产与社会商贸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生产关系问题,对流通创新理论以及其地位、作用等还是不够重视,而我国的经济学主要是来自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度影响并限制了我国的一些经济学者对流通创新理论的研究.

虽然我国的经济学来源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并且深受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流通创新理论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使得我国对流通创新理论的研究也在马克思流通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更全面的发展.

在1986年的全国中青年流通经济理论讨论会中,就已经在会上针对流通的范畴提出了“一重、二重、三重、线性与立体”的流通观,同时,还针对我国流通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流通领域专家进一步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创新理论和观点.杨昌俊就提出了“生产流通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此后又有杨承训、陈学工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流通创新理论.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社会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定,流通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时又出现了如徐从才、陈阿兴以及高铁生等将流通理论上升到了产业的创新高度,还提出了“流通产业论”.随着我国学者们对流通创新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流通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逐步的完善,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利用.现代商贸再生产的本质内涵

在现代商贸中,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可以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这也使人类社会从比较原始的自然经济阶段迈入了商品经济阶段.而分工则让早期的物物交换逐渐演变成以货币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这样一来,社会商贸再生产也就成为了以交换为目的的扩大化的再生产,而且,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交换就是此时社会商贸再生产的组成部分.在这个经济关系中,比较主要的是由生产者、流通者以及消费者等之间形成的关系,而在这个经济性、社会性的经济关系中又掺杂了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怎么写作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我国经济学学者对经济的研究就应该以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这三者之间的资源配置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研究更好地协调、处理并解决经济活动中所出现的一些冲突,但是,不管是现行的国外主流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中,都忽视了生产和流通、以及流通和消费之间所存在的经济关系,只看重生产与消费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西方的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流通问题都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商品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问题上,二者都忽视了使用价值.而实际上,使用价值才是社会商贸再生产的最根本的目标,微观经济主体和经济要素之间最核心的纽带也是使用价值.同时,具备使用价值的社会性、经济性活动,才是社会商贸再生产最根本的出发点,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目标.因为,社会商品贸易的再生产的开端就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并且以使用价值的流通为过程的,以具备使用价值的消费作为社会性、经济性活动为结束的.再深一层也就是在社会商贸再生产中的每个经济关系,都是在使用价值的联系下形成的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消费者对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就是社会商贸再生产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流通创新在现代商贸再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

流通创新在现代商贸再生产中的地位

在现代商贸中,社会商贸再生产就是使用价值的商品再生产.而在生产阶段,厂商会根据要求将不同的要素进行组合加工,然后得到具备新的使用价值的商品.对于这些具备不一样使用价值的商品,会在分工与专业化等约束的基础上,考虑到交易的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将尽最大的可能去降低成本,最终实现使用价值的转移.而对于现代社会的商贸再生产活动来说,其本质也就是将使用价值的环节:生产、流通、消费三者有机地连接起来.这三个环节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社会商贸再生产循环的整个过程就是由这三者共同构成的.所以,这三者是一体的,如果缺少了某一环节,那么社会商贸再生产必将难以进行.可以说,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对于社会商贸再生产来说,既是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持、保障社会经济运行顺畅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流通创新在现代商贸再生产中的作用

流通创新在社会商贸再生产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国流通创新在保证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社会商贸再生产的顺畅进行中应该发挥着根本性作用.

凝聚着流通业者劳动的价值增值过程.首先,从流通业者的劳动价值来看,流通业者是将商品,即使用价值的载体,从生产的领域转移到了消费领域,这个过程可以把流通业者的劳动融入到被流通的商品之中,这样一来,再根据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关理论,可以得出这个过程必然会将被流通的商品价值有所增加的结论.其次,经历了流通的过程之后,商品的市场也会有所上涨,这是相对于流通业者在取得商品贸易时的来说,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证明经过了流通过程的商品,其价值增加了.所以就可以得出商品在经历了流通之后会被赋予更多的价值与内涵的结论.其实质就是流通业者将自己的劳动凝结在流通的商品之后,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流通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实现使用价值在时空、产权转移的过程.从使用价值的本质上来看,流通的过程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追求,并让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消费,最后再通过获得使用价值,为消费者提供心理与生理的双重体验.简而言之,流通所实现的使用价值的传递以及转移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使用价值在空间、时间、数量以及产权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要素与资本等所出现的转移与变化.

基于矛盾运动的交易费用节约过程.流通不仅实现了使用价值的增值与传递,还承担着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降低交易的费用,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中表现的十分明显,同时也十分重要.因此,流通的过程就是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交易成本最优化的目的,并且这个过程也具备社会性和经济性,虽然交易成本并不一定是最小的,但是可以保证是最优化的结果.

结论

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流通创新理论的发展,因为流通创新理论的发展可以让社会商贸再生产更好的进行,也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循环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因此,必须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这样的全球背景下,将流通创新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可真正地将流通创新理论在现代商贸再生产中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