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人口增长、贸易政策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点赞:7348 浏览:204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农产品贸易逆差连年扩大引起人们对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广泛关注.笔者以Porter的模型理论为指导,基于1986年~2010年中国及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人口增长和贸易政策对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展缓慢、人口持续增长和农产品对外不对等开放导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中国应加大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力度;用好、用活、用足WTO规则,为发展中国农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人口增长;贸易政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VEC模型

作者简介:姚文(1973-),男,四川巴中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与流通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2-0050-07收稿日期:2012-09-2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自古以来就有农产品外销海外.农产品出口是带动国内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2009年达到创纪录的366.87亿美元,进口额超过出口额1.2倍.农产品进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内农产品的供给,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但长期的、巨额的贸易入超意味着国内市场不对等且被外国农产品占领,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农产品定价权问题、农业安全问题和农产品销售困难,等等.怎样解释中国农产品贸易长期入超且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的现象、如何才能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市场逐渐国际化,竞争跨越国界,竞争中的非经济因素逐步让位于经济因素,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影响该产业进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农产品的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下降趋势(刘林青等,2011),抑止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且抑止作用不断增强(李岳云等,2007;赵亮等,2012).哪些因素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笔者将采用模型理论予以解释,并进行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模型理论由Porter(1993)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的表现等4个基本要素决定了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竞争力.4个基本要素之外还存在2个变数:政府政策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但政府政策的影响不可漠视.该理论弥补了先前一些理论仅从某一个方面来解释国际竞争力的不足,更全面地揭示了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及影响因素,极大地提高了对国际竞争现象的解释能力.近年,学者们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Hobbs等(1998)从供应链角度分析了丹麦猪肉的国际竞争力,指出丹麦的猪肉生产合作社拥有先进的屠宰、加工技术是其猪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原因.Wijnands(2001)分析了荷兰和西班牙在西红柿、辣椒和黄瓜等蔬菜上的国际竞争力,认为荷兰的优势在于供应链的性能和有效性,西班牙的优势在于产品质量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帅传敏等(2003)认为出口结构不优、市场结构单一是制约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应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阮尹(2008)认为制约中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因素主要是政府、企业和市场本身的问题.邓启明等(2011)基于浙闽两省的调查,分析了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农业标准化以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周灏(2011)提出加强反对贸易伙伴滥用反倾销权利,以维护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廖翼等(2012)认为国内产量、出口、人民币汇率、加入世贸组织、品牌和技术对中国烟草及其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必须改善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推动技术进步以提高中国烟草及其制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人口增长、贸易政策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上述文献要么局限于定性分析,要么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多视角实证研究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文献不多.正如Porter所指出的,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鉴于此,笔者将在Porter的模型理论指导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贸易政策等角度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

二、方法与数据

(一)变量构造

1.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笔者借鉴许咏梅(2005)的方法,选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评价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CA由Balassa(1978)提出,该指数既强调一国或地区某产业出口在世界同类产业出口中的地位,也强调一国或地区在世界出口中的总体地位.RCA指数将各国产品的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或在该国总出口的比例标准化,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从动态观点看,如果该系数上升,表明该国该商品的竞争优势扩大,反之则表明动态竞争劣势扩大.结合农产品贸易,RCA的计算公式为

RCA等于Xc/XctXw/Xtw(1)

Xc表示中国农产品出口额,Xct表示中国货物贸易总出口额,Xw表示全世界农产品的出口额,Xwt表示全世界货物贸易总出口额.

2.生产要素

模型理论中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一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可以看作是波特的模型理论中“生产要素”的综合体现.不同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测度方法不同,如夏春萍等(2010)采用农业机械化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王贝(2012)以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王学真等(2005)认为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包括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吴旭晓(2012)认为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包括农业土地生产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按耕地平均的农机总动力.笔者认为,采用单一指标进行测度有偏颇之嫌,应采用多个指标从不同角度测度农业现代化,但要素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采用难免有重复之嫌.更重要的是,上述方法忽略了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事实上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农业现代化.鉴于此,并考虑到本文主要是从生产能力的角度研究农业现代化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从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生态环境优化、从业人员知识化等角度来衡量一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关指标及其描述如表1所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上述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Modernization,以下简写为M),其计算步骤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