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维修工作

点赞:4366 浏览:160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本文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关 键 词:工程机械维修探讨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工程机械维修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程机械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三、机械维修制度

在企业机械维修施工企业中,工程机械维修制度长期实施的是“计划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定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施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然而,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延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但是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环节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有关资料表明,两种制度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计划保修制”正在发展故障的早期诊断技术;而“预防检修制”也提出根据维修记录资料,找出机械的磨损规律以确定修理周期.由此看来,这两种制度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工程机械而言,两种制度没有先进、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总是在于对某机件视情最适用、最有效、最经济.所以,面对两种制度要认真结合实际,根据人员构成,维修能力强弱,维修机具装备及机械的自身技术状况一并考虑,即要做到最大限度追求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有漏保漏修的现象出现.

四、结语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中几个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我们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完善,加速机械维修工作的现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