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趋势

点赞:25746 浏览:1183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了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发展趋势,力图在现状的基础上找到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途径,就业难的问题.

关 键 词: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趋势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15-03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我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的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河南省各级组织和各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力图寻找大学生就业的最佳路径,以河南省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

一、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将会长期并存,从当前状况以及“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就业市场来看,主要的矛盾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据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大约2500万人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左右劳动力中,青年学生大约占了1400万人.每年实际上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1200万人左右,大约还有上千万人的就业缺口.在这样的整体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相当严峻.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27万人.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企业招聘量自然缩水.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今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同时,公招性(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招聘量大幅减少.由于近几年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乡镇基层工作岗位因大量公招均已得到持续补充,“乡镇人才计划”实施5年到2012年上半年已结束,因此,这些公招性工作岗位招聘量大幅减少,给那些只想迷念于走公招就业路子的毕业生筑起了一道巨大的屏障.河南省劳动力市场在大环境下也不例外,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2.劳动力市场分割尚未消除

劳动力市场分割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外在制度因素或经济内生因素的制约,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征和不同运行规则的领域.不同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作稳定性、劳动者获得提升的机会等方面有明显区别,使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块现象,而且劳动者很难在不同块的市场间流动.在不同块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双方,尤其是劳动动力供给方的选择自由度并不相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我们国家成立后,国家在劳动力流动上制定了严格的城乡隔绝措施,通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自由流动,这些制度安排促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并未完全消除.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由于在优势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差别大于劳动力素质差别,导致劳动力供求行为发生扭曲,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就业等情况的发生.

3.劳动力市场秩序还不规范,缺乏流动与无序流动并存的现象

劳动力市场秩序还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各种劳动法规不是很健全,包括:劳动平等法律制度缺失、劳动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的执法不严,包括:劳动行政执法不力、劳动行政执法不公、劳动司法不力.劳动力流动不规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缺乏流动,二为无序流动.无序流动又变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在不同用人单位之间的无序流动;二是劳动者在就业状态之间的流动无序.

4.工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作为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自主结合的组织,其根本宗旨在于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正是这一宗旨推动了工会成为现代劳动关系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成为劳动力市场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设立的组织,应该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但是,我国的工会却没有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功能,一方面,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会尚未改变附属于企业行政的状况,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还未建立工会,已成立工会的还几乎全部被老板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工会难以真正代表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从事的是日常性福利工作,很少涉及其应该注重的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正是由于我国的工会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功能,这就大大削弱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其后果就是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和劳动关系的恶化.

(二)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情况

正是因为河南省同样存在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共性问题,导致了该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就业分布的区域和行业受到影响,出现了新的情况.

1.就业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比值较低,离期望值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3年大部分专业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6%,比2010届上升了1.5个百分点.但从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就业率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的比值较低,离期望值还有一定的距离.2.专业对口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近些年来,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不对口的行业谋求生计,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连年下降.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受雇全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4%.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7%,比2010届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3年我们课题组做了专项调查,从中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本科及高职院校之中,我们课题组重点对河南省五所本科及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得出了这样的结果:大学生初次就业专业“不对口”率超过了1/3.

3.就业地区以沿海地区以及内陆一线城市居多

收入水平是毕业生择业考虑的重要经济因素.一线城市享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长期居于产业中心的地位,薪酬水平较高,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近些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工资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就业机会较多.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去内陆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就业.根据麦可思的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发现,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3%,其中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是最吸引本科毕业生的五大城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长期成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聚集地.去年,北京大学发布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乡镇,在农村就业的满意度最低.这表明,大学生不愿意“低就”,更加钟情大城市.从这些数据和事例中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和内陆一线城市成为大学毕业生首选之地.河南省大学毕业生也不例外,许多人愿意去内陆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省内的地市,除了省会郑州外,许多大学生不愿去中小城市、城镇等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趋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就业行业以新型行业为多

由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昔日被看作“冷僻”的专业如土木工程、气象、园林、印刷、针灸、物流、中医按摩等,则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状况.河南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河南省就业促进办公室副主任孙银正说我省大学生中语言类、艺术类、法学类、教育类、行政管理类传统学科占比过大,2013年达23%,但这些学科的市场需求基本饱和.而一些新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从2013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怎么写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怎么写作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师范类院校也出现了新型专业好就业的情况,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全国说,河南农业大学这几年开设的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本科专业,包括农村社区管理、农村能源工程等,着重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的规划设计、管理怎么写作等应用型人才,短短几年,招生规模就达1700余人.这样新型专业就业前景很是光明.

二、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中原经济区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助于增加河南省新的就业岗位

2011年十一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就与河南省数十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知道,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大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建设带来巨大的就业潜力.就业潜力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现在河南省经济增长很快,GDP占全国第五位,人口全国第一,中原地区具有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二是中原具有发展工业的前提.中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河南省应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特别是中原地区高校林立,可以培养大量的高科技型人才,向研发、生产、制造等产业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发展相关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原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再加上河南省及周边各省府大力招商引资的开展,如深圳富士康、格力空调、可口可乐等相继在中原落户,标志着中原地区已经逐步的从农业区积极地向工业区前进,这些也定当为大量的中原人提供就业的岗位.中原地区要由农业取代工业必将需要大量的科技型人才,这就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则更应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因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自觉把个人追求转化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行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原经济区上来,努力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领头兵和先行者.

2.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个人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等因素的综合.其中动手能力是一个关键环节.针对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高校必须做自己应该做到的.高校应针对学生的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对象的认识,使知识与能力、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到和谐的统一.因此,高校要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应起到主导的作用,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对口,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应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条件.教师除了钻研教材,搞好教学以外,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理论和实践首先在教师身上实现真正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3.全社会正在努力建立一个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前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毕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毕业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信息、促进就业机构改变就业歧视现象等.另外,还要调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避免现在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的个人主观化、理想化的倾向,适当调整就业预期目标,以适应社会现实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全社会正在努力建立一个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比如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怎么写作等措施.

4.各级政府正在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政策

我们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政策层面的途径来加以实现.换句话说,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更进一步地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当中,从而最终从消除社会问题的基础层面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当前,各级政府正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力的政策导向体系,做好高校培养人才和社会使用人才的相关工作.首先是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比如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劳动人事关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其次,正在统筹相关行政和政策资源,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最后,正在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