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的新与新评价

点赞:15882 浏览:693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新发展的梳理,通过对美国二战后贸易政策演变的分析,与重商主义和幼稚工业保护论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一种保护贸易政策,是一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是一种国际竞争政策.

关 键 词: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新发展;新评价

二战后,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间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大幅增加;美国经济地位下降;产业组织理论兴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从而形成了“新贸易理论”(New-TradeTheory),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的新与新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规模经济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

(一)利润转移理论

利润转移理论主要包括关税抽租论、战略性出口补贴与R&D补贴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1.关税抽租论

布兰德(J.A.Brander)和斯潘塞(B.J.Spencer)在其1981年的论文《Tariffsandtheextractionofforeignmonopolyrentsunderpotentialentry》中指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在存在潜在进入时,一国主导企业便会做出令对手信服的行动(如过度投资)来迫使其退出市场.而政府可以配合主导企业设定关税以限制外国企业的进入,最终将迫使外国企业减少产量或退出市场,从而将外国利润转移到本国.

2.战略性出口补贴与R&D补贴

(1)Cournot竞争方式下的出口补贴

Brander和Spencer(1985)在研究战略性出口补贴与R&D补贴的Cournot双寡头模型时指出:两个企业将形成Nash均衡,本国企业产出和利润增加,外国企业产出和利润减少.政府的最优政策是出口补贴.

(2)Bertrand竞争下的市场均衡与政府最优政策分析

Eaton和Grosan在《OptimalTradeandIndustrialPolicyunderOligopoly》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ertrand竞争中,如果本国政府征收出口税,将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3.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1984年,克鲁格曼在《ImportProtecti

onasExportPromotion:InternationalCom

petitioninthePresenceofOligopolyandEconomicsofScale》一文中证明:当存在“规模经济”时,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进行保护,可帮助其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出口,转移国外利润.

维纳鲍斯(Venables,1984)的研究表明:关税和补贴既可增加本国政府收入,还能使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更为不利.

(二)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理论包含技术外部经济与货币外部经济两方面.技术外部经济指的是公司从本行业或关联行业的技术溢出(Spillover)和干中学(Learningbydoing)中获得免费的技术和知识;货币外部经济指的是公司从产业集聚中获得成本的下降.

外部经济理论认为,政府对存在巨大“外部经济”的产业进行保护,既可提升其竞争力,还能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益于整个国民经济.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新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思维方式,但该理论非常复杂,约束条件极其苛刻,实践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信息不对称”.为此,一些学者对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正.

(一)信息不对称与企业竞争方式

1996年,Maggi在论文《StrategicTradePolicieswithEndogenousModeofCompetition》中指出,生产规模上的竞争实质是企业先在生产能力上做出承诺,然后再来决定成本和竞争的条件,即Maggi将产出视为一种不完全的承诺,从而寻找到一种独立于企业竞争行为的政府政策――即使政府无法掌握企业参与竞争的完全信息,仅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给予对应的补贴,就能获得本国福利的增加.

(二)战略性R&D补贴

在1992年和1994年,Bagwell与Staige在战略性R&D补贴模型中加入“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企业进行R&D投入实质是一种战略替代,由于产品市场中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如果企业面临的是寡头竞争,而且市场规模经济较小,那么在可控的风险内进行R&D补贴是可取的.如果该行业中本国的企业超过一家时,那么本国的福利将因企业过度投资所产生的负外部效应而降低.因此,为了让社会福利达到最优,政府就必须遏止企业的过度投资,此时比较好的方法是政府向企业征收校正性的税收.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信息不对称

Brainard和Martimort的研究表明:由于在处理信息不对称和提供公共怎么写作方面的成本高昂,政府没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来对本国的高水平产出做出承诺.那么,如何做到既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又能减少企业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寻租行为,政府必须在这两个目标上进行决策以形成均衡.而当引入双边干预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事前承诺便重新得到了强化,企业虚报成本的动机减弱.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委托-写作技巧

2000~2005年,美国学者Miller和Pazgal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研究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企业中存在的委托-写作技巧关系:首先是政府制订补贴企业的方案,然后企业所有者根据政府的补贴方案来制定企业的激励机制,最后由企业经理人根据前两个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并在第三国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Miller和Pazgal认为,均衡取决于经理人的行为,而不受市场竞争方式的影响;只要企业的所有者给予经理人一定的激励,便能实现最优贸易政策只取决于产品的性质而不受制于企业的竞争方式.此时,政府的最优决策是对互补性产品征收进口关税,而给予替代性产品补贴.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新评价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种新贸易保护政策

1.战略性贸易政策适应战后美国经济形式变化的需要

二战后,美国相继实施了“自由贸易政策”、“公平贸易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本文仅对美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分析.

(1)克林顿时期美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克林顿时期美国实施以“国家出口战略”和“公平贸易政策”为核心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质是强化政府干预,大力扶持主导产业,积极扩大出口.

一是国家出口战略.减少对出口的管制;完善政府协助企业出口的机制;实现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大力开发新兴市场;拓展对外贸易空间,推动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协定.

二是公平贸易政策.强调贸易政策的规范化、法律化:以“1988年综合贸易法”和“301条款”来管理进出口贸易,并以此为法律依据来打开他国市场.

(2)小布什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小布什时期,美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竞争性自由化”为核心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国内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以期通过战略性产业的扩大出口来增加本国的就业和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这些受惠产业包括高科技怎么写作、电脑、半导体、环境保护、通信等.

因此,从实践上看,战略性贸易政策既是一种产业政策,又是一种新型保护贸易政策

2.战略性贸易政策与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学说一脉相承

(1)都是针对贸易困境而提出的

重商主义是通过分析西班牙的贸易困境而提出的,目的是扩大贸易顺差来增加生产.幼稚产业保护学说是基于美、德无力面对英国工业制成品强大竞争背景下而提出的,目的是对国内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也是在美国受到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冲击时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政府对“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以获得更多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

(2)都以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为目标来选择保护对象

在“规模经济”方面,李斯特曾指出,对国内幼稚产业进行保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利规模经济,最终提升国际竞争力.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规模报酬递增为检测设提前,通过保护本国企业,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利润的转移.

在“外部效应”方面,由于幼稚产业初期通常得不到完全的补偿,政府只有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才能促进其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也强调对存在巨大外部效应企业的保护,扩大其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3)在政策上更具有战略性

从政策目标看,保护幼稚产业是通过暂时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以实现进口替代.但由于受保护的幼稚产业还缺乏国际竞争力,成本高,而又不能从国外进口同类商品.因此,但在实施幼稚产业保护措施的初期,本国的福利将会减少.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目标是出口促进,以实现外国垄断利润的转移.因此,不存在利润的丧失期.

从政策措施看,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选择主要是关税.而战略性贸易政策则以关税保护与产业支持相结合一,以产业支持为主.

可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思想来源于重商主义和保护幼稚产业论,且具有更大的隐蔽性、进攻性与掠夺性.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政策

20世纪80年代后,人类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为了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把国家权力运用到国际市场.他们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扩张.由此,世界市场的争夺方式日益变成了跨国公司间的寡头竞争.战略性贸易理论正是以跨国垄断公司为基本的研究对象,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就能在国际市场中猎取更多的利益.

同时,政府还积极对这些所谓的战略性企业进行各种保护,以增加其国际竞争力,帮助其积极进行海外扩张,从世界范畴内获取垄断利润.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项国际竞争政策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进行大规模的跨国移动,从而改变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一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再也不可能是一种静态比较优势.同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再可能脱离世界市场而独立存在.因此,一个国家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把静态的比较优势转变成国际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体现的是国家间要素禀赋结构和不同经济部门间劳动生产效率的相对差异,因此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而竞争优势则体现了国家间同一经济部门的生产效率上的绝对优势,因此竞争是一种现实的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一项全球竞争政策,通过保护本国战略性产业,促进本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以此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


四、结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强调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和对别国利润的“转移”.在实践上,是美国政府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保护性干预.从贸易理论的历史沿革来看,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仅延承了重商主义和幼稚工业保护论,且更具隐蔽性、攻击性和掠夺性,是一种新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是一项国际竞争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虽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因其苛刻的约束条件、“以邻为壑”的掠夺本质,且与WTO主导的公平自由贸易原则相悖,所以在参考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时还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