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的理问题

点赞:30184 浏览:1428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规律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内(区域)资源间优化配置组合和经济运行规律的边缘学科;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由于资源在空间上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和互动性.

【关 键 词】区域经济学学科属性理论创新平衡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在当前是一门有着较短发展历史的新兴学科,因此并没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对所研究对象进行的表述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诺斯(H.O.Nourse)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

(二)程必定(1989)认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

(三)刘再兴、周起业等(1989)认为:所谓的区域经济学也有另一个名称为区域科学.主要是针对一个国家的区域经济系统的建立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然后再根据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方法原则对区域的各类型产业进行布局,进而保证该区域的经济能够与世界经济发展相接轨,又能够将当地的优势产业发挥到极限;得出一个企业大小规模大小都有的多层次区域经济,进而让当地的城乡经济连接成一片的有机经济体.

(四)艾萨德(WalterIsard)认为:区域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该区域内的一些进行生产工作从而来收获利润的个体产业或者企业;让当地区域的居民的福利扩大化;当地区域的人均收入增加,收入分配得到有效改善和衡量让该区域内的资源能够得到每个产业的合理利用等等.

(五)杜贝(V.Dubey)认为:“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学观点下研究资源不均衡分配的科学”.

(六)陈栋生(1993)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七)郝寿义、安虎森(1999)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科学”.

因此,针对以上研究与论述的比较可得:首先,(1)、(2)两者都有着较为一致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认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经济地域系统与产业分布.并且两者主要强调内容都是低于组织、地理分布与经济空间秩序的规律.不过实质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有着一定去别的.再者就是(4)的观点中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问题和市区内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主要强调,但是却忽略了区际的关系.然后就是与(4)相反的(5),主要强调了区际关系与地区差异的重要性,而对区内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忽略.不过(5)观点中有一点创新就是区际关系没有被限制在国内,即区际关系是可以跨国界的.还有就是(3)、(6)、(7)三者的观点都对区内经济及进行了重点强调和研究,同时也注重对区际关系的研究.不过各自的表述有所差异,(3)(6)认为区域经济学是对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而(6)(7)则是将区域经济学认为是决策类型的科学学科.

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一)属于经济学科论.

区域经济学在多数的经济学家眼中是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相融合的学科,即被分为了应用经济学范围内.经济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只是关注和研究宏观、围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但是都却不注重经济发展要素的空间布局和运动规律问题、产业与空间方面的区域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区域经济管理的主要运行机制问题.所以对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实质就是对经济学进行渐渐完善的一个过程.所以,包括我国的大多数区域都认为经济学科内包括区域经济学.

(二)属于地理学科论.

针对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差不多是一致的,这是最近多数地理学家的观点.尤是针对区域地理经济学的研究.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个经济地域内如何建立较为完善的经济系统、布置地域内的产业布局,进而使得空间内的产业布局结构较为合理.而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是经济地域系统与产业布局.因此,比较二者可发现研究对象几乎相同,且很多的经济地理学家后来都开始事区域经济研究工作.所以地理学内应包括区域经济学.

(三)属于边缘学科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学既不是经济学范围又不是地理学范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边缘性质的学科.虽然区域经济学在研究内容上与地理学内容类似,同时也对区域差异和条件分析持重视态度;不过区域经济学也是与经济学相同,对经济学内的企业、产业、和相关政策的研究也是比较注重.研究者的群体中包含着经济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因此,将区域经济学看作为两者的边缘学科,对经济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精华内容进行吸取,并对进行全面发展.

我们的观点则是,看一门学科是否有这比较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实践功能强大与否.即根据问题出发,结合实践内容而跨学科的主要攻关是奔着学科、市场以及实际实践的需要而说的,也是未来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所以将区域经济学科视为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两者的边缘学科是更有利于将区域经济学的实践功能发挥极致.

三、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规律性

(一)空间规律的不平衡性.

区域资源由于受到社会、自然以及经济方面的影响使得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配置开始出现不平衡性.虽然平衡是暂时性的,但不是绝对性的不平衡.区域资源空间配置和经济的空间不平衡分布的恒久性在全球角度下来看主要是自然环境对进行了主导作用.而部分地区和国家不平衡的区域资源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则会由于社会、自然以及经济条件的综合作用出现相对稳定;如果再根据一个国家的一级行政区进行分析,则区内资源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不平衡,由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劳动力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之间的差异而使得存在普遍性.因此,那种盲目的追求区域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忽略了实际情况,除了让预期目的实现出现困难之外,还能够让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使得宏观效益得以下降.(二)时间规律的阶段性.

根据时间规律来分析,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过程,分析每个区域的以前、现在和未来的整体过程都会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变化而表现出每个时期各个的特点,所以就会由较为鲜明的发展阶段出现,这也是当地的区域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主要体现.区域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超越发展阶段的,深圳就是一个发展的特殊例子,不过该种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在一般情况下实现的.

区域经济学的理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动力机制人地互动性问题.

区域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时间规律是区域的阶段性,那么空间规律就非不平衡性莫属了,区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是人地互动性.而人地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则就是区域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即人与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人地之间关系的互动和综合平衡是区域发展应重要关注的,同时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

四、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新区位因素研究.

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生产技术以及地理位置等是研究传统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且对于自然资源、运费、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重视程度更大,但是对社会经济条件的状况忽略了,该状况在我国区域研究和原苏联的区域研究突出更加明显.新型的区域经济学在对传统区位因素进行研究时,对网络、市场、信息技术、政策、外资等新位因素研究重视程度更高.自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多,专家学者非常重视这一系列新区位的影响因素.并且他们试着想根据数学相关模型来解释这些新区位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这与传统区域经济学对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有差异.


(二)新地域运动规律研究.

1.新地域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要探讨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地域运动之间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主要原因,发现限制因素,并分析几个因素间的互相作用模式.

2.新地域运动的空间模式及演化规律研究.要研究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之间地域运动的功能与构成要素、空间组成模式,并分析这些空间模式的不同演化规律.

3.新地域运动的城市效应研究.根据实证调查结果,分析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城市规模、性质、空间组织所造成的影响机理,并根据这个基础,分析全球城市体系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三)新空间集聚研究.

1.报酬递增与空间集聚研究.对报酬递增和集聚空间的研究内容在早期是阿瑟、维纳布尔斯和克鲁格曼等人开展的.根据形成专业化和贸易方面的报酬递增、经济规模以及不完全竞争相比于报酬更加稳定、完全竞争的相对优势是更加重要.使得报酬递增的主要因素、技术、市场等并不是国内也不是国际上的规模,而是一个区域经济通过集聚而逐渐形成的.每个学者对于报酬递增在空间集聚过程中的形式强调是不同的.例如,维纳布尔斯、克鲁格曼研究得出的模型里将技术溢出、劳动力市场、中间商品的供求关系这三个外在因素作为集聚的动力,是这些外在因素使得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开始集聚.

2.区域成长与空间集聚研究.区域增长与空间集聚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是新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强调对象,人们研究区域集聚的兴趣来源是由于一些经济学家在增加内生增长变量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改进大前提下得出了新增长理论.据分析沙拉马丁和巴罗的研究成果,国际之间的新古典集聚模型没有国内的区际之间的实用性强.主要是由于同一个国家内的各个地区的文化、政府管制政策、技术、立法体系等工业发展因素都是比较相似的.因此一国内部的各个地区间的集聚比国际方面的集聚形式实现比较容易.

市场的交通费用、波及范围、区域间劳动力可移动性等都是根据区际经济活动的扩散与集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而决定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得以提升,并使得空间集聚开始向更大范围发生,边缘与核心区之间的差距也将变得更大,进而导致空间不平衡性情况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