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

点赞:29410 浏览:1335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如何科学的、合理地制定新的培养目标,能否制定出合理的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课程设置,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问题,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笔者就自身任教经验与研究,以邢台学院为例对高师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作如下简述与思考.

【关 键 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掌握发展方向

(一)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若要既重视本科教育的特点,又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应进行更加准确的目标定位.而要做到更加准确的定位,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特长,关注学生兴趣,在课程设置上应相应地增加专业课程.如可实施“双语教学”,培养能用中、英双语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毕业生;培养“学前教育特长生”,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在学前教育工作中能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促进儿童智力开发,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的毕业生.这样,不仅重视本科教育的导向性、发展性和基础性功能,又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学生需要的目标.然而实施这种培养目标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如专业开设杂、教师需求大、资金需求大等.笔者认为当前高师学前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应该尽快更新,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强化基础、发展专长,重视理论,彰显技能,突出应用性.

(二)完善培养目标及实施的具体规格

与当前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培养目标相比,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更具体的阐述,让学生在报考本专业时可以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最佳决定.如增加: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优质师资.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制定发展性的专业培养规划.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的设置都应利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把相关的专业科目有机的结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培养师范类学前本科专业专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之怎么写作.

基于对培养目标的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学前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应包含: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管理和设计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实施的培养模式;培养理念等.

二、课程设置

高师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的构成

高师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的构成有基础文化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

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规范

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全面体现上文中提到的适用于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强化基础、发展专长,重视理论,彰显技能,突出应用性.

首先,课程实施要体现学生专业取向,注重个性发展.课程实施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又要为学生未来就业考虑.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不仅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点,同时制约着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培养学生优良品行的相关课程.笔者经过对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慈母的心肠、爱的性情、宽容的品质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内涵,这些都是要通过大学四年的熏陶积淀而来的,应当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的灵魂.幼儿园老师最重要的不是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而是博雅的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因此,这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可或缺的.

(三)课程体系设置

本科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灵活、精炼、全面而有所侧重的原则,在技能上向幼师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在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上保证本科质量.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并不容易.上文探讨的“学前教育特长生”的培养体现在在课程设置上,应相应地增加专业技能技巧课,如音乐基础、钢琴、美术与手工、舞蹈等.但是不能削弱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质性分量.因为,本科与专科层次学生的区别主要反映在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上,而这种水平与能力的保证必须靠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施来完成.

对高师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课程设置上,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增强专业技能技巧课程的同时,应注重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应有的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课程领域和课程模块来组织课程材料,实现课程的结构化、灵活化、精炼化和可操作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把课程体系设计为基础知识类、学科专业类、教育类、实践类四个课程领域,再将各领域分支.以下简单介绍笔者的看法:基础知识领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人文道德和科学素养;学科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要突显就职方向和学科领域特长的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幼儿专业知识,获得保育和教育能力;教育领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教育知识并取得教师资格;实践领域旨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集体实施,加强就业技巧训练.

在课程实施的课程量安排上,应倾向教育类和实践类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是本科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特长的发展,又有利于发展研究型人才,即研究生博士生方向的发展.本科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教育实践技能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主要包含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技能展示等.

综上,笔者认为作为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专业,既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性,又应该保持自己的本科专业标准.既要努力适应和引导就业市场,又不能为迎合市场的需要而放弃对专业的追求.对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探索应该更加深刻,应引起社会教育学者的认真思考研究.

三、结论

以上是笔者在自身实践基础上从理论上对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思考,本文在培养目标上关注本科的教育标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应用性的课程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历史的和动态的,在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背景下,应积极地对其进行调整.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招生问题等.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要使素质教育的理念成为现实,致力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