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与科学化职业管理

点赞:13951 浏览:584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定义内涵的深化,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职能范围扩大.护理行为不仅限于满足病人生理需要,还对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为了适应新的护理要求,必须规范护理行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而护师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加上科学化职业管理,是促进现代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人才整体水平的“最佳组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水平的职业管理,可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成职业心理素质及职业效益的良性循环.

1对护师的心理定位要明确

某护师因身体不适而致情绪起伏、易激惹时,与患者沟通中难以自控地发生了冲突.此时若管理者主观、武断地将其归结为“职业心理品质欠佳”而批评或责备下属,最终不仅难以令其心悦诚服,反而给其造成较大心理压力,久而久之,该护师便会产生职业价值的困惑,对胜任职业角色缺乏自信,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偏差越来越大.因此不宜把出自千差万别个体、众多因素制约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都归结于“职业心理品质”的道德问题.诸多实践证实,仅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护士,无益于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管理者需更多探索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新途径,要把护士身心健康为重要目标

护师作为人类“健康使者”与患者联系最多、关系密切,病人不仅需要以护士那里得到医疗技术怎么写作和生活的照料,还希望从护师那里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的安慰.因此,尊重和爱护病人是护患道德最重要的要求.随人类健康需求迅速增长所承受的压力渐增,其身心状况不容乐观.除特殊职业性质、特定环境氛围可给护士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压力,我国相对于众多人口的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部分“健康使者”的健康水平下降,甚至罹患心身疾病.而其身心状况又对其工作对象具直接、重要影响.只有高度关注本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把促进其身心健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贯穿管理过程始终,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总体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即为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开发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如运用管理的激励原则,较好把握“内激励因素”,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护士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在积极性、保持身心健康,更使职业管理事半功倍.

2规范护理行为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规范护理行为不仅是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是职业首先的基本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把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护理行为往往是由护士一个人独自进行,怎么写作对象也许是不会说话的小儿,也许是意识不清的危重病人,由于他们无行为能力,也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完全依靠护理人员观察和护理.因而,护理行为的正确与否、规范与否是由医护人员单方认可.如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是否严格执行医嘱,进行无菌操作时是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巡视和观察病情是否及时等等,这些往往不易被人察觉.全凭护理人员的道德观念、思想品德、良心和责任心.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把人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养成良好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做到人有人监督,无人监督一个样,始终如一,尽职尽责.

3优化护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管理对策,动态分析指导为常规职责

护师个体的身心健康、职业心理素质总是不断变化、呈动态发展,常出现起伏.管理者不宜谋求每做一次工作即获得显效或一劳永逸,也不宜用同一模式解决不同个体的问题.管理者应将其作为常规职责,随时根据护士身心状况的动态变化而展开工作,探索特定状态下实施对策的规律.如护士身心状态较好时,以专题讲座、集体讨论等形式,帮助其提高对应激的心理承受力;当护士身心状态欠佳时,管理者则主要予以关怀、支持、引导,协助其有效应对、重建平衡、恢复健康.此外,管理者还可通过收集一手资料,熟悉护士身心健康的基础特征.管理者若能动态把握护士的身心状况,随时采用“倾听宣泄、分析引导、”等形式,便可为护士身心健康提供有效支持,对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深刻而持久.

3.1实施人才管理的先进模式

传统人才管理模式对人才的岗位选配,大多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如手术室护士长因看中某实习护生灵活、利索,就在其毕业分配时首选其到手术室工作的做法,即属于经验型选才模式.选用人才主要凭经验的做法,与伴随科学技术进步迅速提升的职业管理水平显然很不相称,人才管理模式必须随时怎么发表展而更新,不断尝试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但强调科学的同时绝非排斥宝贵经验.如有言道:“经验诚可贵,科学价更高,优选好人才,二者结合牢”.

此外,实施人才管理模式的优化,还可显著增强管理者的威望,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模式可使下属个个心悦诚服、人人心情舒畅.

3.2注重人才的“人-岗匹配”

“人-岗匹配”,主要指护士职业范围内具体岗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相对匹配性.即在护士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匹配的总体框架下,仍有个体对具体岗位的适应问题,如有人做内科护士“如鱼得水”,做外科护士却十分吃力等.“人-岗匹配”,对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潜能、帮助个体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等,具有连锁性积极效应.

同样置身于特殊环境的不同个体,为什么有人很容易出现身心健康偏差,有人却长期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状态,最主要是个体应激水平的差异.如某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集中收治血液病、肿瘤患儿科室的部分护士因常面对重病患儿导致精神过度紧张而无法继续该科室工作,只得放弃不菲薪水之职位另谋他就.各种岗位的人才配备,还需要考虑许多综合因素,如各科室护士需有合理的人才梯次,其年龄、经历、人格特质等搭配,都须符合现代管理科学原则.也只有考虑综合因素所实施的“人-岗匹配”,才能较充分调动个体在“人-岗匹配”的过程中主动适应岗位的能动作用,确保人才作用的较好发挥.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首先护士长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合理搭配,以便遇到特殊情况互相配合.其次根据不同护龄,安排不同的班次和工作任务,如有危重患者或患者较多时,可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以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护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与科学化职业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素质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3强化人才的岗前培训

资历再深、学位再高的人才进入新岗位之前,必须经数周系统化岗前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岗前培训,旨在通过针对性强化训练,帮助即将进入特殊岗位或易出现角色适应不良的部分护生及护士建立起适应岗位、胜任角色的心理准备.

新护师岗前培训的重点,是即将进入重要岗位的新手.通常只有常规化职业培训中表现出色的护生,才有机会参与特殊岗位选配人才的竞争.新护士初到特殊的重要岗位,面对高强度压力、紧张工作氛围难免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等角色不适应行为,极易使其工作质量、职业心态受挫.若管理者能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新护士的岗前模拟化培训,其上岗后的角色不适应行为就会显著减少,从而更符合患者需求,更有利于其职业心理素质优化.当未来的骨干人才较好胜任其岗位职责后,便会产生职业价值的积极认同,并对其职业发展目标充满自信.此外,对少数角色适应困难的新护士,管理者需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其个性特点,给予较具针对性的岗前强化训练,以确保其上岗后基本胜任角色.


此外青年护师上岗后,护师主管要以关心,提醒,疏导,帮助,鼓励,理解为主导,主动找青年护士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根据不同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指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根据每个新员不同特点为其配备适合的带教指导老师,使其能合理安排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度过工作适应期,通过学习优秀护士的先进事例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训练自我调节能力,正确面对压力与竞争,成功与挫折,使其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