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合理性

点赞:10428 浏览:439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1990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软实力”一词.软实力是为文化和政治的魅力、信息媒体传播的声誉和一种普遍的价值观的传播.近年来,各国对文化软实力及其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儒学复兴”、“中国梦”等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称赞,但就事实来讲,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及其保护仍比较靠后,保护知识产权仍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些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均衡,批驳知识产权保护过度的声音,那么,知识产权的保护究竟是否合理,怎样保护知识产权才算合理,本文试图从法理学中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对知识产权保护合理性进行阐释,并不希冀有何作为,只求能将一些理论作以梳理,供大家学习交流.

关 键 词权利义务知识产权保护合理性

作者简介:朱云,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2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3-281-03

现在法学发展可谓遇到了一个瓶颈期.从法学研究的现状来看,现存难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所学的理论很难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理论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动摇,理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轻视和忽略.姚建宗教授说“在中国法学中,法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或者创新是相当困难和受到局限的,其难度绝对远在其它部门法学之上;而同时,只要法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它就多多少少将会对其它部门法学的发展产生相应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朱景文教授也提到“法理学是从比较抽象的层面上对我们所研究的法律现象的把握,它的优点在于它能比部门法学站的更高,能够统揽全局性的问题.但是,这种抽象、统揽应该建立在对部门法知识的详细的了解、把握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法理学者能够了解部门法所提出的问题,深入到部门法的领域中去.过去有一句话:一个好的部门法学家,都应该具有法理学的思维.如果部门法学者只局限在部门法的字句、条文中,跳不出部门法条文的框框,他最多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只能对法律的条文作出字面的解释,不会对自己的学科发展提出开创性的真知灼见.”由此,我们必须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一些法律问题,本文所讲从法理角度谈知识产权的保护合理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相关语词的释义

霍布斯曾说语言是人类最高贵和最有益处的发明,并指出语言是由名词或名称以及其连接所构成的,这些名词和名称也被霍布斯称作语词.“人类在几何学中便是从确定语词的定义开始的等对于任何一心追求真实知识的人来说,检查以前作者的定义是怎样有必要了.”“语言的首要用处便在于名词的正确定义.”语词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待任何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我们将要讲的东西进行一个精准的定义,至少它必须是大家广泛接受的一个定义,而不是随便编造,让人无法理解的.


(一)权利

在当代中国法律、法规以至法学中,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一般与公民作为民事关系主体相联系.对权利一词的理解有两个共识:第一,权利主体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或享有权利的人.一般指个人(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其他团体、组织以至国家.第二,权利的内容一般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者要求其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以选举权为例:选举人(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有权参加选举;也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将自己的姓名列入选民名单;在有人侵犯自己的选举权时,有权向主管部门提出控告等等.

(二)义务

义务是权利的关联词或者对应词,有权利即有义务,有义务即有权利.义务有法律、道德、宗教、习惯、社会团体章程等意义上的理解,此处仅指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即由国家制定定或承认,法律关系主体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法律或者积极地规定或承认人们必须这样行为,或者消极地规定或承认人们不应这样行为.对承担义务者来说,前一情况是作为义务,后一情况是不作为的义务.像权利一样,义务的主体,是法律关系主体或承担义务人,一般是指个人(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其他团体、组织以至国家.

(三)知识产权

在民事权利制度体系中,知识产权的用语是与传统的财产所有权相区别而存在的.在知识产权的相关语境中,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德文gestigesEigentum,原意均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智慧(财产)所有权”.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从权利的角度看,知识产权的主体即为权利所有人,包括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等;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知识产权的主体则为权利人及与权利人相关的相对应的义务人.

(四)知识产权的保护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权利保护的对象、范围、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基本特征三方面来谈.

1.保护对象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也就是知识产权的客体,这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对象的控制、利用和支配行为而产生的利益关系或社会关系.

2.保护范围

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法律给予特别的规定.在限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可行使各种专有权利,超出这个范围,权利人的权利失去效力,即不得排斥第二人对知识产品的合法、合理使用.

3.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一,侵害形式的特殊性.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剽窃、篡改和仿冒,施加影响的是对象是作者、创造者的思想内容或思想表现形式,与知识产品的物化载体无关.第二,侵害行为的高度技术性.这类侵权性的使用行为一般要凭借相应的技术手段,因而较一般财产权侵害行为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给侵权行为的防范、侵权责任的认定、侵害后果的评估和避免带来相当的困难.

第三,侵害范围的广泛性.由于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和公开性,合法使用和侵权使用通常是在同一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易造成广泛的影响.

第四,侵害类型的多样性.在立法上,侵害知识产权有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之分,法律对此规定有不同的过错条件和处罚标准.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思考

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是否还应该如此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时是阻碍信息发展的.例如:目前多数法院接到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大部分法官会判定被告人停止对知识产权的侵害.事实上我们知道停止侵害是一项请求权,并不是一项绝对权,不是所有侵权案件就必须判定的停止侵害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停止侵害的结果.其实这样会带来许多不妥.这会加大使用人合理搜索的成本(为了不致侵权,使用人就得在使用前进行合理的搜索,期望得到权利人的许可),但是有些知识产品确实是权利人无法确定或很难确定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求使用人一定要得到许可就势必会增加使用人的搜索成本;其次,如果一项侵权的使用带来的是极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成本小于停止侵权后带来的损失,那么这种停止侵权请求就反而阻碍了社会发展,这样的情况下或许事后授权和补偿损失后的继续使用更有利一些,也更能为我们和社会需求所接受.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来看看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其合理性在哪里.

(一)从权利的角度

1.知识产权是一项私权

知识产权是一项私权.私人权利要求我们对其给予充分的保护.知识产权以私权的名义强调一种私人的专有权,是一种私人占有的产权形式.我国宪法明确指出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作为私人权利的知识产权不容侵犯,不容侵害.知识产权是人类大脑的智力劳动所形成的智力成果,自己劳动得到的成果自然是属于自己而不受他人支配的,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是付出了劳动我们就必须承认其占有劳动成果的合理性.

2.知识产权制度有其特有的作用

首先,为知识产权权利人也就是智力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和创作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方面.其次,对知识产品的传播、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法律规制模式,尤其是在专利产品方面,使得这些智力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并扩大社会效益.最后,为不论是国内社会还是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技术交流和文化艺术交流都提供了一个法律保护平台,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以上三项把从公民个人到社会大众的权利一一梳理,指出只有对知识产权给予相当的重视才有可能保障大多数人的权利,才能使得大部分的公民的权利得以存续发展.

(二)从义务的角度

1.道德的义务

与其说是道德的义务,不如说是中国5000年传统沉淀下来的义务.道德是一种正面的意识形态,他的具体表现在于: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表达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符合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天理.人们本能的不去侵害他人的权益和人本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相符,人们知道这东西不归属于自己的时候就自然的不去触碰,如果他人动了别人的东西,人们会指责那个侵犯者;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存续,人们也彼此分享一些东西,比如农民相互分享自己的种植技术,母亲分享自己的育儿经一样的,分享知识也是无可厚非的;人性的趋利避害决定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人们不会犯险去做不该做的,去拿不属于自己的.这些天性使然的道德义务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存在并进一步发展.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合理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知识产权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现在知识产权发展下我们的注意义务

首先,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断的扩大.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是传统的三大知识产权,但是在保护对象方面三大权利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就著作权来说,从最早的图书文字的东西到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等再到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现在还增加了民间艺术作品等.尤其是与信息网络传播有关的一些权力.其次,新的财产权权项和新的财产权制度陆续出现.著作权中的改编权;专利权中的进口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和中草药;商标权中的知名商标等让我们目不暇接.最后,经营标记的财产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驰名商标的保护、知名商标的认定、商誉权的保护等.这些在知识产权中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注意,注意的同时需要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规制,否则我们无法判断何时侵权,无法在保障自己的权益的同时更好的维护他人的权利.

三、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一)立法保护

国家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较完善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一些其他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行政保护

相关行政部门利用其职权职能,通过干预、调解等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等都是这样的行政机关.

(三)司法保护

这又包括民法保护和刑法保护两种.刑法中规定了:检测冒注册商标罪,检测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7种罪.民法中的保护措施有:诉前保全,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四)社会保护

这是指民间商务仲裁或争议双方协商的方式,解决纷争,保护知识产权.其中著作权管理机构,专利写作技巧机构,专利文献怎么写作机构,商标写作技巧机构等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五)国际保护

各国积极加入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积极履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义务.目前为什么熟知的国际条约和条例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这些保护制度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就之前的民法保护中的停止侵害就有利有弊,利在可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保护知识产品的价值;但也因为过度的保护而损害了使用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还有民法中的诉前禁令也有不足之处,若对每一件知识产权侵权案都无一例外的判定诉前禁令,或许是保全了权利人的权利,但如果这项所谓的侵权实际上是使用人穷尽搜寻方式的情况下实施岂不是损害了使用人的利益,再者如前所说如果这样一项在他人技术之上的改进技术或以他人技术为基础的创造性技术实际上有着更大的开发价值,或者说诉前禁止会带来相对更大的损失,那我们采取这样的禁令措施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四、结语

综上,最后引出一点,即知识产权的保护要顾虑到权利的均衡.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存在毋庸置疑是合理的.在这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可以说是一个不文明的象征.但保护要有一个限度,就像有些学者说的对于知识不要浪费,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社会文化艺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是需要保护的,但却不是绝对的物权式的保护,我们应当考虑到保护私人权利的同时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这样便是权利义务的结合.我们说的无权利不义务,无义务不权利也将得以体现.

注释:

姚建宗.主题变奏:中国法学在路上――以法理学为视角的观察.法律科学.2007(4).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出版社.2009.22-23.

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6.

张勤.论知识产权的道德基础.知识产权.2012(1).

王言书,任燕.知识产权保护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