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课程改革与实践

点赞:9651 浏览:35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从“职业分析导向”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许多职教专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为例,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使课程教学和职业需求深度融合,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工作过程项目课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

一、引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一直沿用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严重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把学科型课程开发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知识组织,将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模式,代表了当前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完善,教学中沿袭了学科课程模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课程改革文献的回顾,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广泛调研,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报告分析》项目课程改革,对满足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是职教专家争论的前沿.经过职教专家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

(一)“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分析导向课程开发的基础是社会职业分析和工作规范分析.国外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MES、源于北美的CBE课程开发以及澳大利亚基于培训包的课程开发.余祖光(2000)认为这些方法的引进明显提高了我国职教课程开发工作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赵志群(2005)指出MES让人们意识到:“课程并不一定是固定和系统化的,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CBE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刘育锋(2008)认为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它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二)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研究

徐国庆(2003)针对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大难问题,指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必然选择,并就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石伟平(2005)指出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路是专业课程的项目化.但是姜大源(2008)认为项目课程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三)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姜大源(2004)研究了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认为其主体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赵志群(2004)定义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每个职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姜大源(2008)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与理论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知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顺利适应工作环境.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以上课程改革的文献分析,不难看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对国外职业分析导向课程的借鉴和发展,是对项目课程的一种继承、改革与创新.经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笔者以我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为例,详细阐述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自2009年9月起,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团队,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长期的实地研究.企业专家负责工作过程的深度调研和指导,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做好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以其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其次,按工作过程对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序化整合,形成任务学习的教学项目内容;最后,开展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

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在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下,对财务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明确地定位了课程目标.根据调查,每个企业都要进行财务分析,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早已出现财务分析师职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网上各大招聘网站都有财务分析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主要职位有:财务分析员、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等.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人员,一般先从事基础的财务分析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成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财务经理等.可见,财务分析工作有一条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按照这一职业发展规律,读懂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做好财务报告分析,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财务分析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也是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简称CFA)资格考试课程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目标的定位:从最基础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预测公司财务收益和风险、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等.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沟通、协调、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渗透其中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为学生提供由财务分析员到财务分析师再到财务分析经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将典型的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以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项目内容.

财务分析工作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借以帮助利益关系主体改善决策.其工作过程如下:(1)明确分析目的(不同的分析目的,决定不同的分析内容);(2)列出分析计划;(3)搜罗分析依据(主要包括:被分析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4)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5)撰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工作,也要遵循这一工作过程.


基于上述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几经研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工作要求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框架为“工作认知――基本方法(工作所需方法)――各项报表及资料分析――综合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按照这一框架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遵循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序化方式,设计了10个项目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先是认知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紧接着根据工作过程围绕具体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流量表等各项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然后扩展到专项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项阐述;最后是综合财务分析,阐述如何运用杜邦分析法、效绩评分法等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等进行分析,直至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中,都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实例设计学习情境,以这些情境为载体实施教学.

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述财务分析工作的调研分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首先,修订了《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载体设计.然后据此制定实施层面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借以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学会财务分析工作.

在《财务报告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即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形式上的工作过程去获得实质上的工作过程”到“个体整体思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共同的工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突出能力考核

上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考核评价来鉴定.首先,改革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考试制度,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项目实训和技能测试成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按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再次,在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评价考核,企业评价和学院导师评价各占一定比分,保证学生在企业岗位的适应性.通过这些灵活的考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结论

我院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项目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模式.经过重构的课程内容凸显了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探索,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颇大的教学研究过程,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