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教育模式探析

点赞:2736 浏览:70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大学生中设置“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课程,向所有的大学生开放,将本课程建设成为与政治课、体育课、英语课等课程一样的大学生公共必修课,并由精通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教师讲授、讨论与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是较为理想的知识产权教育模式.

[关 键 词]大学教育;知识产权;素质教育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培养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大学教育是我国培养科技人才队伍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是加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重要途径.各高校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在大学教育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对知识产权有所了解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是,仔细观察并冷静思考,可以发现,我国众多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尚不足以应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全方位的竞争.因此,有必要针对如何为企业和其他行业,培养懂得保护知识产权的人才队伍的问题,重新设置知识产权教育模式,以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

一、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教育模式的总结

我国实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位的教育体系,并按学科基础或怎么写作对象的范围划分为不同的专业.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规定,我国将专业目录由原来的500余种减到了250种左右,并确立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的改革方向.在本科专业目录的设置上,法学领域的法学、经济法学等专业合并为法学一个专业,没有设置知识产权教育的本科专业.在硕士、博士专业设置上,知识产权教育有所强化,但不是作为一个专业,而是研究方向.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都在民商法学专业项下设有知识产权研究方向,华中科技大学在管理学博士点下设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方向.学位、研究方向等的设置,决定于社会需求、师资、经费等情况,因此,各高校在知识产权教育的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

其他的知识产权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1)第二学士学位模式.有些高校专门设置了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供已毕业或在校应届毕业大学生报考攻读.

(2)“4+1”或“3+2”培养模式.即在各专业四年级或三年级的大学生中挑选一部分学生专门学习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3)选修课模式.由学校或相关学院开设选修课,供学生选修.

(4)讲座模式.通过邀请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讲座,也能达到一定的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的目的.

二、现有知识产权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专业教育而言,由于对知识产权知识及其能力仅是作为专业人才一种内在性的、本质性的素质而提出的,尽管从专业配置而言,需要有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的必要,以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问题,但基于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需要在知识产权专业教育之外,培养懂得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普通技术人才,因此,并没必要在所有的大学中,设置知识产权专业.

就第二学士学位和“4+1”或“3+2”培养模式来看,这种学位主要是面向理工科大学生和少量文科学生的,因为知识产权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如专利制度就是解决技术的保护问题的,只有对技术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才能保护到位.

选修课模式的好处是面向的对象广,属于专门为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素质而设置的教学模式.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是采取这种模式来提升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如广西大学每学期都开设了知识产权选修课,共36学时,由除法学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选修.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效果较好,选修的大学生由于都是理工科或文科(如外语、新闻、管理等)专业的,对知识产权知识有需求和渴望,但在平时的专业教育中又没有途径获得,因此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可以达到获取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目的.但选修课的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表现在选修不是强制性的,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仍然不能达到普遍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素质的效果.

三、知识产权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尽管现有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模式的运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既懂知识产权,又懂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一方面在数量上无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质量上也无法满足我国新时期,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需求.从前述对各种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模式的介绍和分析来看,各种教育模式各有千秋而又各有不足.本人认为,需要适当借鉴现有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实践的成功之处,适当加以改进,设计更为优化的知识产权教育模式.


在课程的设置上,以知识产权法教学为主,但应不同于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因此,对于知识产权法的讲解应着重于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同时结合实践案例,介绍知识产权实务.理论是实务的前提和基础,而实务正是理论的运用,是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本门课程的名称可设置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以凸显主题.

在教学方式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利用网络教学与学生自学、作业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讲授以重点介绍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为主,案例讨论、自学和作业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着重于基本概念、理论的讲解,在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下转第83页)(上接第81页)案例讨论和作业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通过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熟练运用基本制度.进行案例讨论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详细讲解和分析案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知识产权教育模式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知识产权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授课对象的选择上,原则上应当要求所有在校大学生必修本课程,因此,本课程的开设,应当适应大学生的要求,面向所有大学生.理工科的学生在从事与技术有关的工作时,需要专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文科学生在从事新闻、中文、外语等工作时,需要著作权等方面的知识,管理类学生需要商标方面的知识等.

为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培养和选拔一批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有相当造诣的专任教师.这也是本文的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模式能否实施的关键.“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掌握较高的教学技巧,是创造第一流教育的重要条件.”①因此,适当通过培养、招聘或聘用等方式,造就一枝精通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的教师,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结语

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之所以在企业的知识产权实践中,没有将其变成我国企业发展的制度优势,就在于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知识较为缺乏.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强我国企业产品与技术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