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能力培养探究

点赞:11197 浏览:463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1世纪决定综合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利用率,也就是科学创新的能力,而当前我国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肩负国家未来创新的责任,却明显表现出创新能力弱的缺点,基于此,为提升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传统观念入手,消除传统顺从观念,同时以创新为重心的高校课程,讲授方式,评估方式的改革为侧重点,再以功利意识的改变为补充,综合解决这个问题.

【关 键 词】创新能力,高校教育,创新思维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作为经济和管理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其拥有的创新能力对于促使企业高效运作,资源合理安排,合理的产业化布局,实现中国伟大复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社会,企业,高校,个人应该努力提升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定义及其表现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能力培养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创新是指个体敢于从意识上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并运用现有知识和信息,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方法,成果和思想,来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性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技能三个方面,一般来说创新性的意识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而创新性技能又是通过思维的创新实现的.结合目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和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趋向,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其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获取能力.21世纪作为资源争夺最激烈的时期,自然资源的稀缺和激烈争斗,使得对于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挖掘,掌握,配置成为国家,企业,个人竞相追捧的对象.对企业而言,越多的知识资源和信息,越有利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另外,知识资源的多少将决定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对知识的创造和利用的能力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作为知识资源的主要载体,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首先需要掌握足够知识来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基础.

(二)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的意识是经管类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方面之一.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经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教育方法,教育体制调整,教育观念革新等方面入手,提高其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

(三)竞争能力.根据竞争——动力理论,当个体处于适度竞争中时,个体会往往产生追逐他人的动力和趋好的意识,此时竞争对于创新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施压作用.基于此,经管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确立合理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在工作活动中积极面对现实,通过磨练意志,完善自身,不断学习来完成自己既定目标.

(四)合作能力.随着社会化大分工进一步细化,个人在市场活动中整体复杂的工作逐步减少,同时企业内部为提高效率,不断的进行专业化分工,使得个人在全局掌控信息和技术的能力下降,因此,为实现科学全面的创新成果,这就要求当前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拥有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五)承担风险能力.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进入岗位之后,可能面对未来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经受来自市场中可能的风险,这就需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接受可能的挑战和考验,同时在困难中不断进取创新,与时俱进.

(六)个性发展的能力.当代经济管理大学生年龄多以80年代,90年代以后为主,具有的鲜明个性特征,擅长发挥个人专长和特色化创造.同时,对于个性发展可以促进个人对环境的进行特色改造,找到新颖的解决问题方法.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问题

、国务院提出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促进了我国教育产业发展迅猛,极大鼓励和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指出: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良好的声誉.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从结构上分析,当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独立系统思考能力差.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当前体制限制,我国教育中表现出重学轻用,多教少论的现象,致使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多以被动接受为主,主动创造性意识缺乏,质疑权威意识不足.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思维受限于惯性思维和群体压力,时刻保持不悖常理的思维模式,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的热情.当前经管类大学生虽然有明显不满足现状的情绪,但是在实际的创新性思维上却缺少行动,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易接受传道式教与学,厌恶知识区分和探索,表现出明显的求知力弱,探索兴趣不高.

(二)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主动性差.目前,我国大学生片面,机械的学习自身本专业知识,对于其他专业知识的掌握非常薄弱,阻碍了学科间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甚至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轻视,敌视,严重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抑制学生创造性的综合联想能力.同时,传统教育的教与学的模式使得学生更习惯于被动式学习,主动搜索信息和学习的热情不高,致使创新所需要的知识缺乏.形成难于创新的尴尬局面.

(三)学不致用.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的学习模式,考前记,考完忘,知识掌握非常松散,再加上实践环节欠缺引起的知识运用不足,导致知识僵化的现象更加明显,学不能致用,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维的惰性,学生疲于思考,进一步加剧了知识遗忘的速度.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我国学生顺从,谦恭,一致的思想,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鼓励不到位和打击反对造成的.家长经常以避免骄傲和维护自身权威为由,对于反对意见妄加指责反对,打击学生新思维产生的积极性.老师为维护班级整体一致,要求学生行为和思想保持高度统一,限制限制学生天性的发展.针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有两种传统观念限制创新能力的培养.(1)“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服从观念.传统观念要求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无条件服从父母,老师,长时间的影响下,当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很少敢于反对和质疑权威观点,这极大的抑制了学生思想的自有发展和扼杀了可能存在的创新思路.(2)“谦虚使人进步”的谦恭观念.作为待人处事的优秀品德,谦恭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在创新能力培养中,谦恭的观念会引起,大学生不敢进取,低调从事,对旧事物,错观点采取容忍不抵抗态度,不敢,不愿提出不同观点,这直接抑制其天性的发展和创新情感激发.(二)高校原因.作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培养的主要渠道,高等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从高校课程流程上分析,在课程设置,讲授方面,激励方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会对创新能力培养有影响.

1.课程设置.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想要获得创新成果,需要深入市场,进行实地观察和参与,但是我国教育体系对于经管类大学生以课程为主,实习为辅,学生对于市场实际知之甚少,同时实习内容过于基础简单,形式主义明显,这样很难达到创新所需的广泛知识.另外,课程设置以专业化为主,缺乏知识交叉,融合,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创新思维的发散.

2.教授方面.教师以“置入”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把教材知识灌输入学生头脑,缺少课堂互动,很难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学生缺乏主见.另外,在教授内容方面,以老化的经济管理教材知识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市场经济变化,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滞后的知识不利于创造出适合多变市场的创新性成果.

3.评价体系.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采用的考核标准是平时表现,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组合来评价,通常采用2:2:6或者2:1:7量化比例,缺乏经济活动或管理行为的考评指标,这样一方面分散学生对于专业领域创新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打击学生从事经济管理活动创新的积极性.

(三)自我功利意识.受到目前国内实用主义,功利心理,求稳心理等的影响,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往往以未来更好就业和评奖为目的,注重技能和工具的学习(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银行从业证等),轻视创新的作用,忽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磨练.另外,经管类大学生注重书本学习,忽视实践中学习的作用,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致使学生缺乏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精神.

四、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全面强化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家庭,高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同时高校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也就迫使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也就最大.下面从高校和家庭努力改变传统观念入手,以高校创新教育体系建立为重点,个人创新意识培养为保证来解决当前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家庭和学校共同鼓励,消除传统观念的弊病.家庭和学校,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提出,在允许范围内自由发挥自己才能和表达自己意见,敢于打破传统,消除盲从.另一方面,对于反对和质疑的意见,家长老师,要科学分析,正确引导,消除学生新思想会遭到取笑或打击的心里负担,为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老师和家长对于观点相异的学生要本着包容的心态去倾听,对其观点进行表扬为主的点评,指导学生观点中正确的方面,鼓励培养其自我思考,勇于表达的习惯,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特色高校人才教育体系.在创新能力培养上,观念和个人意识方面的影响对于普通大学生要求差别不大,而在对高校人才培养上,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中有其特色和重点,更偏重“课程,讲授方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三)自我功利意识——广泛宣传创新作用,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就业压力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学生功利投机心理明显,这导致以实用为目的就业.通过学生的人文关怀,宣传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带来给自身的积极意义,学生会在趋好心理作用下重视创新,并且自主选择可能创新的途径.宣传途径主要有:一是组织学生学习国家创新方面政策,让学生明白创新的国际国内意义.二是设置企业宣传日,让学生了解企业真正需求.三是学校报纸广播,专门开辟创新专栏,使得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