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金融产品激励机制设计与实施

点赞:16653 浏览:715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金融理财师激励机制模型,构建非完全信息下的激励机制,得出对金融理财师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 键 词】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个人理财机制设计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关键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因此核心内容是进行激励机制设计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进行.

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中的委托写作技巧理论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机制进行设计.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一个可行的可实施机制以最大化他的期望效用,可行的可实施机制可能有多个.委托人在市场中处于信息劣势,而写作技巧人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将详细分析这种情况,在给出合理检测设的前提下,分析设计怎样的激励机制促进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和其他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活动.结合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实际情况,将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委托人,金融理财师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工作人员,将其作为写作技巧人,建立模型.

二、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的激励因素分析

物质激励因素激励作用虽然较强,但是金融理财师越来越在乎自己的职业声誉和社会赞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非物质激励因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吴永、王友群、陈维、夏绍模在委托写作技巧框架下、通过正式的理论模型研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本小节建立如下修正模型:

以a表示金融理财师的努力,?兹表示不受管理者和金融理财师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E(?兹)等于0,Var(?兹)等于?滓2,C(a)为金融理财师的努力成本.检测设金融理财师的努力不能被观察到,管理者只能通过产出来推测金融理财师的努力.检测设?仔(a)等于s(a)+?兹,ds/ds>0,所以d?仔/da>0.

检测设管理者对金融理财师的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因素W1和非物质激励因素W2.W1等于M+?琢(?仔(a)),W2等于?茁?仔(a).则管理者的期望收入为:?仔(a)-W1,?仔(a)-W1等于(1-?琢)?仔(a)-M.

检测设金融理财师的风险厌恶系数为r,金融理财师的确定性等价收入:

W1+W2-C(a)-rVar(W1)-rVar(W2)等于M+(?琢+?茁)s(a)-C(a)-r(?琢2+?茁2)?滓2

检测设U为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效用,建立如下模型以最大化金融理财师的收入:

MaxM+(?琢+?茁)s(a)-C(a)-r(?琢2+?茁2)?滓2

s.t.M+(?琢+?茁)s(a)-C(a)-r(?琢2+?茁2)?滓2?叟U

解得:

(?琢+?茁)-等于0

令?琢等于k?茁,则:

?茁等于

得到:?琢>0,?茁>0.

对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程度或激励强度应与其付出的努力的边际支出相等;因而为了获得金融理财师的最优努力程度应建立包括物质激励因素和非物质激励因素两个方面的激励体系.这是激励机制设计的最优安排.

三、商业银行金融理财师激励机制模型建立

检测设a是金融理财师的一维努力变量,A是金融理财师所有努力变量的集合,(a∈A).其产出为?仔等于?琢a+?兹,其中?琢表示金融理财师的能力系数.对不同的金融理财师,?琢越大,表示其能力越强,商业银行获得的理财产出就越高.?兹是一随机变量,代表影响投资收益的随机因素,且E(?兹)等于0,Var(?兹)等于?滓2.

检测定委托人,在本文是银行管理者是风险中性的,其效用函数U(?仔)满足E[U(?仔)]等于E(?仔)等于?仔;检测定金融理财师是绝对风险规避的,其效用函数U(W)等于1-exp(-?籽W),其中?籽是绝对风险规避度,W是金融理财师的实际收入,检测设管理者为金融理财师设计如下激励契约:

s(?仔)等于M+?茁(?仔-?仔0)(1)

其中,M为金融理财师的固定工资,?仔0为银行管理者对金融理财师规定的最低投资收益,?茁是管理者对金融理财师超额投资收益?仔-?仔0的激励系数.检测设金融理财师的努力成本C(a)等价于货币成本,并检测设C(a)等于?酌a2,其中,?酌称为努力成本系数.金融理财师为了提高其理财质量,除努力工作外,还需对金融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特别是搜集大量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而且为了能对金融理财师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银行管理者也需要有关金融市场信息.通常,金融理财师的信息搜寻成本是随着理财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而银行收益又是与理财规模成比例的,即向投资者收取一定比例的理财费用.因此,检测设金融理财师的信息搜寻成本为?浊?仔.其中,?浊表示获得单位理财收益所需付出的搜寻成本.检测定搜寻成本中由金融理财师负担的比例为?渍,即金融理财师负担的信息搜寻成本为?渍?浊?仔,则由银行所负担的信息搜寻成本为(1-?渍)?浊?仔.当?渍等于0时,表示信息搜寻成本完全由银行承担,当?渍等于1时,表示信息搜寻成本完全由金融理财师承担.一般有0<渍<1,即银行和金融理财师分别承担一部分.

根据以上检测定,委托人即商业银行管理者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所以有:

E[U(?仔-s(?仔)-(1-?渍)?浊?仔]等于E[(?仔-s(?仔)-(1-?渍)?浊?仔]等于E[?琢a+?兹-

M-?茁(?仔-?仔0)-(1-?渍)?浊?仔]等于?琢a-M-?茁(?琢a-?仔0)-(1-?渍)?浊?琢a(2)


金融理财师的实际收入为:

M+?茁(?仔-?仔0)-?酌a2-?渍?浊?仔

则其确定性等价收入为:M+?茁(?琢a-?仔0)-?酌a2-?渍?浊?琢a-?籽?茁2?滓2(3)

商业银行管理者通过选择M、?茁、a使其期望效用最大,即:

Max{?琢a-M-?茁(?琢a-?仔0)-(1-?渍)?浊?琢a}(4)

令W0为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则其参与约束IR满足下述不等式:

M+?茁(?琢a-?仔0)-?酌a2-?渍?浊?琢a-?籽?茁2?滓2?叟W0(5)

其激励相容约束IC为:

Max{M+?茁(?琢a-?仔0)-?酌a2-?渍?浊?琢a-?籽?茁2?滓2}(6)

四、对称信息条件下金融理财师激励机制设计

在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管理者能直接观测到其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此时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相容约束IC是多余的.银行管理者在满足金融理财师参与约束的条件下使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在最优条件下,银行管理者支付给其金融理财师的收入恰好等于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即参与约束IR等号成立,由此得:

M+?茁(?琢a-?仔0)-?渍?浊?琢a等于W0+?酌a2+?籽?茁2?滓2(7)

代入式(4)得:

Max{?琢a-?浊?琢a-W0-?酌a2-?籽?茁2?滓2(8)

由一阶条件可得:

?茁?觹等于0,a?觹等于(9)

即银行管理者对其金融理财师的最优激励契约为:

M?鄢等于W0+[](10)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金融理财师不承担任何风险(?茁等于0).由于银行管理者能直接观察到其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其支付给金融理财师的收入恰好等于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努力成本、搜寻成本三者之和,与金融理财师的业务收入无关,这正是我国目前没有建立起有效激励机制的商业银行支付其金融理财师工资的普遍形式.

五、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理财师激励机制设计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管理者不能直接观察到其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此时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相容约束IC必须满足,即式(6)成立.由一阶条件得:

a等于(11)

在最优条件下,银行管理者支付给其金融理财师的收入恰好等于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即参与约束IR等号成立,由此得:

M+?茁(?琢a-?仔0)-?渍?浊?琢a等于W0+?酌a2+?籽?茁2?滓2(12)

把式(11)和式(12)代入式(4)得:

Max{?琢()-?浊?琢()-W0-?酌()2

-?籽?茁2?滓2

由一阶条件可得:

?茁?觹等于(13)

?琢?觹等于(14)

?茁?觹就是银行管理者为其金融理财师设计的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琢?觹就是在此激励条件下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由式(10)考察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茁?觹与绝对风险规避度?籽,随机变量?兹的方差?滓2,努力成本系数?酌,能力系数?琢,搜寻成本分摊系数?渍,搜寻成本占理财产出比例?浊之间的关系,可得:

等于-<0

等于-<0

从以上两式得到:?籽、?滓2越大,风险成本越高,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就越小.

等于-<0

从上式得到:努力成本系数?酌越大,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就越小;由式(11)可知,?酌越大,激励金融理财师选择同样努力程度要求的?茁就越大,因而有些银行宁愿选择其金融理财师较低的努力水平,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成本.

等于>0

从上式得到:能力越强的人,其对收入分享的比例就应越大,对其激励就应越强.

等于>0

从上式得到:金融理财师承担的搜寻成本越大,对收入分享的比例也应越大.

等于<0

从上式得到:搜寻成本占理财产出的比重越大,金融理财师分享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六、结论

对金融理财师建立包括物质激励因素和非物质激励因素的激励体系.对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程度应与其付出努力的边际支出相等.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管理者为了促使其金融理财师努力工作,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不仅要考虑金融理财师对风险的承受程度,努力成本的大小,而且要视其能力大小、承担搜寻成本的多少综合考虑.能力强、承担搜寻成本多的金融理财师,对其激励强度应大一些;风险承受力小、努力成本大的金融理财师,对其激励强度可小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金融理财师,特别是能力强的金融理财师的积极性,又可鼓励金融理财师积极进行市场搜寻,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吴永、王友群、陈维云、夏绍模:委托写作技巧框架下的激励问题与激励机制设计[J].江苏商论,2005(11).

个人理财金融产品激励机制设计与实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品创新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HolmstromB.MoralHazardandObservability[J].BellJournalofEconomics,1979(10).

[4]HolmstromB,MilgromP.AggregationandLinearityintheProvisionofIntertemporalincentives[J].Econometrica,1987,55(2).

[5]岳朝龙、严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激励机制设计[J].系统工程学报,2002(10).

[6]KrepsDM.ACourseinMicroeconomicTheory[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0.

[7]岳鹏: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机制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8.

[8]岳鹏:市场声誉与理财规划师的约束机制[J].当代经济,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