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问题与助学贷款发放模型评价

点赞:29061 浏览:1322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分离、诚信教育诸多错位、助学贷款信用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执行.要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观念,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关 键 词:国家助学贷款;诚信问题;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82-02

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出现后产生的种种问题

(一)银行系统缺少有力的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

1.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只管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关注的是贷款具体数据,基本放弃了在发放贷款时应适时开展的诚信教育(氛围营造、诚信提示等).

大学生诚信问题与助学贷款发放模型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诚信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资信评估机制是诚信监督过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量化处理,为奖惩提供科学根据.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建立企业与公民个人的资信评估数据网络,是使诚信道德评价公正合理,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对诚信道德建设非常重要.

(二)学校在助学贷款制度中的相似度检测地位

1.诚信教育与德育教育分离,将诚信教育单纯地与助学贷款结合起来,没有把诚信教育与正确的信用价值观,道德评价标准的建立结合起来,变成了为助学贷款而进行诚信教育.

2.机械的划分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的时间先后,工作范围,造成人为的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工作进程不同步,经办银行和高校的教育力度使用不同步.结果将全体学生接受的诚信教育变成了单一针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将齐抓共管的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一体化工程变成了互不相干的两部分.


(三)大学生还款意识低,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

1.信用缺失现象.目前助学贷款是以学校为属地来发放的,是否符合标准也是由学校出具的证明为准,但学校并不承担担保责任.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最大的帮助措施,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有少数接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应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时,却采用了逃避的办法.大学生缺少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缺少独立的法律人格,没有责任心,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法律意识,失信也就不足为奇.

2.信用缺失的同时还有许多贫困学生没有申请到助学贷款.根据我所查阅的《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度》的数据测算,按平均月收入不足120元为特困生,平均月收入不足200元为贫困生统计,目前在校学生中有近30%的贫困生和15%的特困生,照此计算,一年至少需要助学贷款100个亿.同时教育性支出在全民消费支出的总数比重更是不容忽视,由此可见,助学贷款的需求有多大.然而来自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的统计,到2011年12月底,高校与银行已签订的贷款合同只有24.3亿元,只占申贷金额的35.4%;签订贷款金额合同的学生只有27.2万人,仅占申请贷款学生总数的31.7%;贷款金额各级财政安排了2.66亿元的贴息,但实际却只支付出了1395万元,占安排贴息资金的5.24%.

3.因信用缺失,导致学生中被拒绝贷款的后果.根据调查问卷所体现出来的情况,可以将大多数贫困学生被拒绝贷款的原因归结如下:经办银行对贷款所需的各种资料、表册和程序没有相对稳定,更改过于频繁,同时准入制度缺失.随意抬高贷款门槛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过分限定学习成绩,贫困证明等级,考察时间等.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受资助学生对国家政策的怀疑,对学校和经办银行的不信任,进而导致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信用认可对降低.

二、层次模糊决策法研究助学贷款发放模型

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各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把他们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对各层的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就每一层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并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各因素的权值.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1.建立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因素层的三个二级指标(家庭、学校、学生诚信)及相应的12个指标.

各指标层所代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