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

点赞:5487 浏览:178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能够促进金融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在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有效配置,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怎么写作的需求,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提出对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中原经济区的由来,接着分析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及重要作用,最后阐述构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旨在为后来学者研究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关 键 词:中原经济区;区域金融;金融中心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构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省地处九州之中,有“中原”之称,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1/4,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但是,河南省只在粮食生产上具有优势,在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发展水平较低,这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河南省及周边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设想于2010年上半年首次被提出.2010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把中原经济区建设写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原区经济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国务院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至此,“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中部地区实现崛起的重要规划,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与振兴的重要平台,要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繁荣,每个省都要不遗余力地加快经济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也不例外,要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必须加快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其他各地市首屈一指,是带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加快郑州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中心作为金融怎么写作业高度集聚和高水平发展的中心城市,其对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已毋庸置疑.河南省于2007年颁布了《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地位,也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区域性金融中心概述

(一)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信息灵敏、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怎么写作高效、金融设施先进且对该区域经济会产生扩散和极化效应的地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有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自然形成模式指随着经济的增长,实体经济产生新的金融需求,接着,通过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金融机构集聚状态中各市场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稠密市场效应”,使金融机构在空间上进一步集聚,逐渐形成金融中心.政府主导模式指金融市场在独立于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在实体经济及其规模相对弱小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刺激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要形成一个健全的区域金融中心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扎实的经济基础.扎实的经济基础是金融产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由于经济在在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经济决定着区域金融中心的规模、层次及结构.因此,扎实的经济基础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一定的金融条件.一定的金融条件指的是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要具备完善的金融市场、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健全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及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这些金融条件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

第三,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交通条件为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聚集创造了条件,这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区域金融中心发挥聚集效应、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条件.

(二)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区域金融中心不仅对一个地区的金融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当地金融业及当地区域经济两个方面.

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对当地金融业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能够使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促进当地的金融业迅速发展.金融机构的聚集加快了资金的聚集,大量的资金促进金融业的繁荣;第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使金融业产生正的外部经济影响,提高整个区域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当很多的金融机构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各个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便会空前的紧密,其业务联系与合作项目就会增多;相应的一些联合怎么写作项目应运而生(如联合的结算中心等),这样整个区域金融的效率就得到了提高.

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对区域经济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加快了区域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金融中心能聚集大量的金融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有利于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区域金融中心不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个完善的区域金融中心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金融中心的大量的聚集加快银行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交流,从而形成聚集效应.区域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可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并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带动及辐射作用,促进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实践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相关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相关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区域金融发展对长期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中原经济区建设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要实践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加快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郑州区域中心建设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河南省在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位居第一,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11年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达27,232.04亿元,郑州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4,979.8亿元,这在中部地区是遥遥领先的.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充足的资金;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第二,郑州区域金融发展在推动中原区经济建设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十二五”以来,金融业对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郑州区域金融的发展,发挥了金融业在生产要素配置、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强化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经济对金融怎么写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原经济区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有助于河南省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要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必须要构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质上走一条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的发展模式.河南省是农业生产强省,是粮食主产区,但是农业基础还是很薄弱.农业生产易受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这样一来极大地加大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而且,河南省农业的生产方式还是比较落后,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够,农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可见,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极大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水平.

河南省要突破农业这一瓶颈,必须要从其他方面找出路.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河南省要发展经济,必须走发展区域金融中心这一道路.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金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所以,要发展河南省的经济,必须首先推进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形成之后,郑州市的辐射力与凝聚力就增强了,就可以发挥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给河南省其他地区提供资金支持,优化经济结构,强化郑州的城市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崛起与整体繁荣.

总之,推进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河南省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崛起的必经之路.

(三)保证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带稳定发展.近年来,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地区都很重视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及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区域金融中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还在于区域金融中心的稳定能够促进一个地区城市经济带的稳定.一个地区金融的整体功能不健全、金融机构不发达、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就会造成融资难,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这样会制约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严重的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等),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目前,广州、武汉、上海、合肥、西安等地都在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其目的在于构筑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以夺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充分说明,很多地区都已经意识到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发展“中原经济区”这一背景下,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郑州,也要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步伐.要利用郑州现在现有的比较优势及良好的经济基础,规划好并建设好郑州区域金融中心,促进中原经济区崛起及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带的稳定发展.所以说,推进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保证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带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侯红昌.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构建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李波.武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个问题[J].长江论坛,2004.4.

[3]喻新安.中原经济区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