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化

点赞:6060 浏览:203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反映企业经营及其结果的会计,其基本理念也由利润表理念转换为资产负债表理念,这一转变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

【关 键 词】所得税会计;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观

在我国正式颁布38项具体准则中,第18号准则——《所得税》会计准则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由于该准则制定时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来的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

一、所得税会计的涵义及成因

所谓所得税会计,通俗地说,就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所得税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存在差异所致.会计收益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的总收益或总亏损,一般就是财务报告中的税前利润总额;而应税收益是指按照税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计算出来的一定时期的应税所得.会计收益是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得出的,而应税收益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相对独立,二者规范的对象不同,体现的要求也不同,往往存在差异,所以分别依据其计算的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正是由于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存在,所以产生了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处理的所得税会计.

二、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化

(1)计税基础方面.旧准则以损益表为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上以及时间上的不一致,将其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来计税,在确定计税基础源于利润表项目体现了损益表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余额不一致,新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根据暂时性差异来计税.计税基础源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体现了准则制定时以资产负债表为出发点,把资产、负债的确定作为首要规范的内容,遵循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2)会计处理方法方面.损益表债务法在核算时,首先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交所得税;最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倒扎出本期递延税款.在核算时以首先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项目为重,递延税款仅仅成了平衡报表的一个数据,既不代表一项负债也不代表一项资产,体现了利润表观的基本理念.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按照根据税法调整后的会计利润计算应交所得税;然后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最后倒扎出所得税费用.这种会计处理方式认为,只要资产和负债的会计核算符合真实公允原则,所得税费用信息自然真实可靠.在核算时以首先确认资产、负债为重,是遵循资产负债表观的具体体现.(3)对收益的理解方面.资产负债表观采用了全面收益的观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包含在收益中,产生了新的盈利模式,即收益等于已实现的收益+未实现收益.而利润表观下的收益只包括已实现的收益.在利润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会计利润与适用税率相乘直接计算得出的,而本期会计利润是已实现了的利润,净利润的计算只包括了已实现的利润,是利润表观的体现.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当予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收益的计算包括了递延到以后期间的未实现收益,符合了资产负债表观的全面收益观.(4)“递延税款”账户内涵方面.在利润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从时间性差异出发,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视作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确认为不符合资产和负债定义的“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站在未来流量净增加额的角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账务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的流量.(5)在计提减值准备及信息披露方面.新所得税准则规定,对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求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价值复核.如果企业未来期间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税利润可供抵扣,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而原有的利润表债务法无此规定.

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所得税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