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

点赞:9878 浏览:427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中作者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生态建筑的创新,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并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关 键 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它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自身要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境与文化属性.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首先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3)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4)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

(5)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3.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人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生态建筑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著名学者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4.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1)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2)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5.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人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人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6.生态建筑的创新观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某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7.结语

随着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逐渐有了较大的观念转变,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并在实施中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建筑设计反映了生态优先原则和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因而节约能源早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