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功在长远

点赞:27306 浏览:1289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要想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就要由数量规模导向改为质量效益导向,更注重环境保护的总体效果,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延伸性长、覆盖面广,与冶金、电力、石化、建筑、汽车等各行各业相互渗透、紧密依附,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上中下游产业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不管是前景还是钱景,都是一片大好.

当然,有一个隐痛不能不提,那就是环境倒逼.当前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极为突出,制约危害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江苏是全国最大的节能环保市场和产业集聚地,2011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4260亿元.但客观地看,江苏除了起步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等因素外,太湖污染等环境事件的倒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环保产业的产值,其实对应的就是以往漠视环境污染的一笔欠帐,产值越大可能欠账越多.

与此同时,目前的冶理方式也值得商榷.近来国内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屡发,处理方式基本是短平快(从严、从重、从快),关停并转并施.看起来立竿见影、雷厉风行,实则还是运动式治理多、力度大,常态性、根本性的治理少、力度弱.能否真正常抓不懈、治理到位,还有待观察.

此外,监管方式还需要完善.当前的环境监管“重指标轻感受”,“史上最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也只针对几项污染物削减指标而不是总体环境效果.各地的治污减排,基本上还是一个领域选一到两个污染物进行点源控制,表象、零散、碎片的冶理多,全面、系统、集成的环境冶理少,合力不强,效果不显著.

在中国,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刚刚起步.清洁生产是节能减排的深化,也是源头冶理的第一步.目前生产企业普遍重视末端治理,轻视源头预防,清洁生产科技开发投入不够,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力,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等领域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要实现工业清洁生产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还有很多的难点要.

不过这些问题现在都有了明显改观.各地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和舆论民意,PX项目屡屡被否就是一个很显著的例证;环境监管的力度和水平也在显著提升,越来越严格完善;清洁生产落实有了实质性的重大举措,已公示了44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名单.但从环保产业自身看,问题还不少.一是亮点不多、鱼龙混杂.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问题突出,缺乏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企业.与点名淘汰落后产能的19个行业相比,并不比钢铁、电解铝、造纸、水泥这些规划兼并重组的行业更好.严令被点名的企业(含19家上市公司)在今年底前要彻底完成拆除淘汰,也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环保产业是否也有必要建立某种机制呢?

环保产业本应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在美国、欧洲等主要是由专业技术公司引导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国环保产业的领头羊,则多是资金实力雄厚而无显著技术优势的企业,除了少数环保企业坚持技术研发外,大多数缺乏技术内核.“技术空心化”使得环保产业的面目异常模糊,有些环保企业实际上只是工程和设备公司.


眼下,国内最急迫的环境治理任务是土壤治理、地下水修复,重金属污染治理、PM2.5冶理和温室气体控制,急需大量经济适用且复合系统的技术.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加强蓄积原创科研能力和进行技术创新,也正是环保产业健康成长最关键最根本的内生动力.但很多环保科技创新的目的仅仅在于拿项目,不少科研院所和企业都是如此.而且,环境科技的人员和经费长期、过分集中于科研院所,对产业技术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虽然政策层也一直鼓励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也越来越多地采购企业怎么写作,但产学研结合还缺乏更多的成功案例,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有限,协调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至今仍然模糊.

目前环保市场主要还是依赖政策拉动,公共财政投资的工程项目往往是其主要用户.一些地方发展环保产业还是以示范工程或投资需求当头,多看技术指标少看整体效果,简单将示范工程混同于产业化.其实,示范工程的重点是检验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产业化则更注重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特别是成本控制,二者相距甚远.由技术突破、工程化而至产业化、市场化,需要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环保企业当然可以通过更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而实现工艺和产品的升级,但并不足以支撑高端突破.环保装备大规模的模块化生产,固然降低了组装生产门槛,却也阻隔了先进技术外溢的可能性.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要想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同行,就必须从新技术的核心技术和细分行业的高端环节突破,就必须高度重视本国市场的拉动作用.如果中国环保产业还继续沿袭劳动力成本优势跟随发展的老路,很难赢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其实,对于一项成熟技术而言,价值链环节早已定型,最有弹性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竞争.历史上产业的梯次转移也证明,在成熟的技术上很难存在追赶机会,只存在价值链的排位竞争.只有从高端环节入手,培育本国市场,才能实现技术独立,才能确保产业安全.

节能环保功在长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技术创新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环保产业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怎么写作导向、系统导向、效果取向、需求导向,模式创新的角色和地位与技术创新一样,也将越来越关键.模式创新就是要形成让资本界看得懂的商业模式、风险控制模式,风险和收益比例,才能引导资本进入,技术才能有效放大.

中国要想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就要由数量规模导向改为质量效益导向,更注重环境保护的总体效果,走向良性发展之路.所以,要统筹兼顾,一要针对目前产业过热的现状,加强市场秩序规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序退出.二是要注重环保产业的政策性、公益性,不能为了稳增长而放任粗放经济的发展污染和破坏环境,为环保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GDP.三要加大政府的财税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四要加强环保产业的技术攻关,支持企业自主独立掌握核心知识产权,而不是沦为跨国公司的“组装车间”和“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