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市场下的农村金融信贷问题

点赞:5079 浏览:157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南省2012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新农村金融业创新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240044010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 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市场上呈现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及因金融供给不足引起的金融需求不足状态,这些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成熟的信贷市场来说,信息不对称是信贷市场上非均衡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为了有效解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问题,本文从微观的“农村信贷合约”问题出发,探讨非均衡市场下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

关 键 词:非均衡市场农村金融信贷农村信贷合约关系型借贷

非均衡市场条件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

非均衡理论以不出清的市场为研究对象;强调数量调整而非调整;行为人拥有不完全信息和将来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问题是最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其对货币的作用以及交易者的行为等问题的分析和结论.

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着“惜贷”和“贷款难”的现象.农村金融缺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矛盾如下:农村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单一的金融怎么写作与金融产品与多元化、多层次的贷款需求之间的矛盾.农村经济越发展,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体系提供融资与怎么写作的需求越强烈,同时,在单位存款、个人存款的增长拉动下,农村金融机构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金和潜在的金融供给能力,因此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接是解决农村金融缺位的关键.农村金融领域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之间存在对接矛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从需求方来说,农村经济主体大多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经济实力弱、资产规模较小,再加上农村产权市场不健全,很难提供符合正规金融融资的抵质押物.同时农村经济体对贷款的需求往往又具有贷款时间短、贷款金额小、贷款频率高的特征,因此常遇到“抵押难”、“贷款慢”的问题.对供给方来说,农村金融业务具有客户零散、金额小、后期监管成本较高的特点,出于盈利和规避风险的考虑,农村金融市场一些商业性金融机构则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农村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了需求和供应不能对接的金融抑制现象.

非均衡市场条件下农村信贷合约设计

(一)企业规模与信息的非对称程度以及融资方式的关系

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村金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农村金融的需求方(借款人)为了获得贷款,有可能有意隐瞒真实的信息,农村金融的供给方无法得知需求方的等真实信息.因此,在信贷合约签订前,不对称信息将导致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在信贷合约签订后,容易导致信息优势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因此,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商业银行为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金融市场上一般采用金融配给.在信贷配给中,被排除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小于或等于银行所要求的临界抵押品价值量的中小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信息的非对称性高.

(二)农村信贷合约设计

博格乌德尔等人将贷款技术归纳为四大类: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信用评分技术以及关系型贷款.财务报表型贷款适用于财务系统健全、信息透明度高的大型企业,一般情况下,中小微企业无法使用.抵押担保型贷款可以降低授信主体的资金风险,对借款人道德风险的发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农村产权市场不完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品,并且抵押担保贷款一般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和农村金融的“短、小、频、急”不相适应.信用评分技术依赖于客户的信息系统以及客户信用信息的积累,其应用范围是农村金融将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使用并不现实.关系型贷款是银行依据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做出的贷款决策,这些信息不但包含了借款人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包含了大量有关借款人的行为、品德、信誉等非量化信息,是一种能够评定的“软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通过获取这些“软信息”,可弥补中小经济体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

关系型贷款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分析

(一)关系型贷款对农村金融的积极影响

1.贷款审批结构扁平化.农村金融需求方的显著特点在于其经营信息往往都是些难以量化、难以传递的软信息.如果按照对大企业的审贷模式,设立层级分明的审贷会,容易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信息流失和失真.由直接接触农村经济主体的客户经理来决定贷款的审批与否,就可以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保证贷款由银行里最了解企业的人来决定.权利和责任对等,能大大调动其进行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的积极性.另外,农村金融需求方多用作流动资金,需求急迫.如果用传统的审贷会制度,难以适应农村金融需求方的需求.给予一线客户经理一定的贷款审批额度.使关系型贷款具有高效率的决策优势.

2.用人格担保代替抵押品.农村经济体的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依靠租赁,自有固定资产少,流动资本占比较大,很难找到符合一般贷款要求的抵押品.如果严格贷款抵押条件,会将一大批有潜力的小企业拒之门外.而通过信用担保的方式,既解决了抵押品不足的难题,又将借款人的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捆绑到这笔贷款上,一方面从道义上增加了其还款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监督贷款的视角.让担保人和银行一起来监督贷款风险.

3.贷款审批时注重企业主的品德.农村经济体的经营环境变动较大,盈利前景较难预测,而且贷款普遍具有金额较小的特点.此时,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已经超越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决定贷款质量的首要因素.即使企业经营确实出现困难,只要借款人还款意愿强,总会想办法还贷.相反,如果借款人人品差,即使企业经营正常,其也会脱逃贷款.因此,银行贷款时注重考察借款人在社会上的口碑,通过从其所在的行业及行业协会、邻居、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中了解其人品和信誉,实行人品一票否决制.(二)关系型贷款对农村金融的负面影响

非均衡市场下的农村金融信贷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系型贷款也给农村金融供给方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合规风险问题.农村金融供给方的合规风险问题一直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这既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的影响,也有关系型贷款与合规管理的内在冲突.一是由于关系型贷款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农村金融供给方的管理存在较强的人为意识和行动.二是关系型贷款使用的大多是“非量化信息”,在管理中过多使用“非量化指标”.管理效果的公正性和可检验性较差,因此,以“非量化信息”为主的农村金融供给方就很容易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所忽视,造成制度建设滞后.三是关系型贷款突出了“人情”在业务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使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四是合规意识模糊,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淡化农村金融供给方的合规意识和理念,并进而影响合规文化的建立.

关系型贷款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增加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的供给

农村经济主体运用关系型贷款取得融资首先要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目前,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方法可以是增加非正规金融,使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互利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实践证明小额贷款公司怎么写作模式可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贷款金额较小,可以避免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另外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还可以吸取民间资本.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介入即由政府注资或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农村金融机构,解决小企业、小商户短期资金的需求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另外,可以通过担保与抵押物的创新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二)金融机构在农村各地建立地方贷款怎么写作中心

在农村各地建立地方贷款怎么写作中心可以在各乡镇选取村长、或有影响力的组长作为区域写作技巧人,因为区域写作技巧人与农村经济体长期接触,可以减少信息搜索成本,同时让区域写作技巧人来监督借款人的贷后行为,大大减少贷款后的道德风险,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工具

银行要根据资金的风险偏好及经营特点选择客户,主要注意以下方面: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时期,重点支持行业内具有优质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谨慎介入出口依赖性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建议对客户的销售增长率及盈利能力予以重点关注,相关指标以总行公布的国资委标准作参考;在考察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时,要求重点关注借款人的经营性流,特别是经营性流出时,要了解其产生流出的影响因素,对连续出现经营性流出及无法改善的状况时,要加快授信的退出.

具体的融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根据农村经济特点,通过供应链融资,可以扩展很多分行业和企业;购写原材料融资,农村中小企业购写材料设备等,可以用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项下写方融资,担保方式可以用仓单质押、未来货权质押等;原材料融资,原材料提供商出售商品时,可以到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融资、国内信用证项下卖方融资;预付款下的融资.农村中小企业收到购写人的预付款后,凭合同等到银行融资,用应收账款作质押;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卡业务.让一些资信较好的中小企业主通过个人信用来获取资金,满足中小企业主的资金需求,提高金融系统的运作效率.

(四)建立关系型贷款的授后预警机制

1.介入.客户经理或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放款后填写中小企业怎么写作中心项目联系单,由客户开户机构负责人签字后双方各执一份,介入授后预警工作.客户开户机构负责人收到联系单后应专夹保管,并及时在部门、网点内通告,明确维护和监控的具体柜面人员,在日常客户维护过程中对预警信息重点关注.

2.预警信息采集.关注客户内外部信息,通过客户经理(包括开发、维护、销售支持)人员、客户开户机构相关人员、放款审核人员等进行日常预警,收集预警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必要时需要到现场检查.客户经理在现场检查时应关注预警信息,并在每次现场检查后上报现场检查预警信息报告.对于特别严重的风险事项,客户经理可先行口头、通知预警人员,以加快对风险事件的响应速度,后续处理按以上要求进行.在内控管理、软回收、情景分析、财务预警信息监控等过程中发现的预警信息应向预警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报告.对于特别严重的风险事项,内控管理人员可先行口头、通知预警人员,以提高风险事件的响应速度,后续处理要求不变.

3.预警信息登记、汇总.预警人员负责每周将从各渠道搜集的预警信息进行汇总登记,填写“预警信息汇总表”.

4.预警信息检验.预警人员对预警信息汇总表内客户进行识别,判断是否触发预警流程.不需触发预警流程的,不作为预警客户管理;判断触发预警流程的客户,填写预警客户汇总清单,结合销售人员反馈信息判断是否对客户进行核查.对判定不需要核查的客户,预警人员做好预警初步分类和上报工作.判定需要核查的客户,预警人员决定进行现场或非现场核查,对需要现场核查的客户由预警人员、客户经理或共同进行现场核查.通过对触发预警流程客户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的判断,进行初审分类:分为一般预警客户、待定预警客户和严重预警客户.

5.对预警客户进行处理.最后对预警客户进行分类处理,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