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

点赞:13286 浏览:572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收账款质量是影响其盈利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本文搜集了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的变化趋势和行业间差异.


【关 键 词】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变化趋势行业间差异

一、前言

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盈利的真实性以及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等,企业应随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处于供应链的中游位置,交易模式通常是大批量采购,赊销方式运用较多,因此应收账款的规模不容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萧条,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中,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状况更加值得关注.

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应收账款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应收账款质量分析框架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性资产,这项资产暂时掌握在客户手中,因此存在一定的变现风险.企业之所以愿意持有应收账款,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应收账款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更多的销售收入;第二、应收账款有助于加快存货周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主要从应收账款的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来对其质量进行分析.

(1)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规模过大,一方面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会增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占款过多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因此,企业应当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本文将采用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来衡量其规模大小,该指标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未扣除坏账准备)余额大小.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

(2)应收账款盈利性.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时,以持有应收账款为代价,使更多的存货以更快的速度转换为销售收入,从而实现存货的增值,这是应收账款盈利性的体现.本文将采用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来衡量其盈利性,该指标反映了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以获得的存货增值量的大小.存货增值量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来衡量,因此,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等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平均应收账款.指标值越大,说明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获得的存货增值量越大,应收账款盈利性越好;反之,则越差.

(3)应收账款变现性.应收账款在增加企业账面销售收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获取的收入必须是实际能收回的、真实的收入,而不仅仅是账面的收入.因此,除了考察盈利性,还应该考察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即应收账款转换为的能力.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通常会根据应收帐款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估计并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可以通过期末坏账准备率来反映.该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变现性越差;反之,则越好.

(4)应收账款流动性.应收账款自身的流动速度会影响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因此,考察应收账款质量,还应该关注其流动性,即应收账款在一个固定时期内从形成到转变为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来计算.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并不是非常精确.如果采用的是赊销方式,在确认收入时,应收账款科目所确认的值应该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于营业收入*(1+17%)/平均应收账款,其中平均应收账款等于(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样本选择和数据搜集.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属于C类制造业的公司作为样本(以下简称制造业),搜集了2007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剔除了部分存在异常值和缺省值的样本后,一共获得4744个样本,样本行业分布如表1所示.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软件为EXCEL2003和PASW18.0.

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分析结果.本文先对五年的总体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对每年的数据求平均值,并绘制变化趋势图,最后对五年的数据按行业求平均值,并绘制柱形图进行行业间比较,以分别对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的总体状况、变化趋势和行业间差异进行大致了解.分析结果如下:

2007年至2011年,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平均规模达到4.3727亿元,即平均每家企业期末持有的应收账款余额超过4亿,可见规模不容小觑.平均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为7.0657元,即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平均可获得7.0657元的存货增值.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0.0221,即每一个会计年度,应收账款平均周转40.0221次,大约9天周转一次.平均坏账准备率为13.29%,即平均每100元应收账款中,可能有13.29元无法收回,成为企业的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规模.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1年间,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逐年递增,从2007年的2.9539亿元攀升至2011年的5.4135亿元.说明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占款呈递增趋势,发生坏账损失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在增大.规模的增加可能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第一是销售收入的增加带动应收账款增加;第二是应收账款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应收账款的积压.具体是何种原因,下文将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分析.

由于每个行业在企业规模、销售和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规模也有很大不同(图2).规模最大的是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C7),为7.8469亿元,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为该行业大部分企业是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一方面企业规模和交易金额都远大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营业周期远长于其他行业,有的甚至超过一年,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期较长,存在一定的积压.规模最小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为1.3982亿元.食品和饮料属于快速消费品,交易金额和产品利润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要低,因此,资金的周转速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关键.企业要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其周转率,并且使应收账款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一)应收账款盈利性

如图3所示,应收账款盈利性在2008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从6.9781下降到5.4529,之后又一路攀升至2011年的7.8147.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低谷时期,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才获得5.4529元存货增值,与平均水平7.0657元相比下降大约1.5元.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应收账款的盈利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盈利性大幅下降.2008年后,情况逐渐好转,尤其是2010和2011年,盈利性均上升到平均水平以上,说明经济环境的好转使得制造业应收账款盈利性也随之改善.

应收账款盈利性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很大差异(图4),除了食品、饮料制造业(C0)和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的盈利性高于平均水平7.0657外,其余行业全部在平均线以下.盈利性最高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可获得40.47元存货增值.可见该行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良好,其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使得企业以持有较少应收账款的代价实现较高的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可以在保持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大赊销比例,从而更好地利用应收账款撬动存货增值的增长.盈利性最低的是电子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仅能获得1.32元的存货增值.说明该行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存在一定的积压,导致企业必须以持有较大规模的应收账款为代价来实现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应该适当收紧信用条件,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从而加快其周转速度,降低应收账款的规模.

(二)应收账款变现性

从图5可以看出,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有所上升,从2007年的14.21%增加到15.2%,上升了将近1个百分点.2008年以后,坏账准备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的11.31%.由此可见,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形成了一个最高点,说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在2008年处于最差的状态,其后随着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其变现性也逐步改善,2010和2011年均下降到平均值以下.

如图6所示,10个行业的应收账款变现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如下表2所示).变现性最好的是其他制造业(C9),坏账准备率为9.47%,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仅有9.47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变现性最差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坏账准备率为24.1%,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有24.1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可见该行业的应收账款虽然盈利性较好,能够带来较大的存货增值,但是其变现性较差,实现的存货增值中,有较大比例可能无法收回.这样无疑会影响企业盈利的真实性,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减少坏账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

(三)应收账款流动性

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流动性处于上下波动状态,应收账款周转率在36次至50次之间上下波动,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7.2天至10天之间波动.其中2008、2009和20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不到38次;2007和2010年均高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高于45次.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波动可以看出,制造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其规模却是逐年递增,可见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大不仅仅是受到其流动性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大,流动性加快,应收账款规模反而递增,很有可能是销售收入增加所导致的.

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不同行业的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食品、饮料制造业(C0)、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C6)的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周转次数高于70次,食品、饮料制造业甚至高达107.31次.其他行业除了木材、家具制造业(C2)为22.52次以外,其余全部低于20次.最低的行业为电子制造业(C5),仅为6.29次,也就是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将近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各个行业的销售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该行业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导致客户长期拖欠和占用这部分资金,从而降低了本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结论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出发,对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应收账款的盈利性和变现性都在逐步好转,应收账款规模虽在逐年增加,但是一部分是由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所带动,且其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在逐步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规律.不同行业间的应收账款质量,除了个别行业(如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其余行业和指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