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区草业的建议

点赞:4411 浏览:146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区国土面积的70%是草原,天然草原面积是全国的1/5.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丰富的草原资源为草业、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草业与生态保护建设、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抵抗雪灾、保障牧区民生关系密切.大力发展草产业对于我区绿色发展、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先说食品安全.婴儿出生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吃奶,我们大多数人早晨也要喝一杯牛奶,中午要吃一块肉,肉奶的质量安全涉及家家户户每一个人.牛羊是反刍动物,必须吃草方能健康生存.牛羊吃了高质量的饲草才可能生产高质量的牛奶和肉食.现在我国的奶牛饲草大多以秸秆为主,牛奶的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才出现了加入外源性乳蛋白三聚氰胺事件,以及为了牛奶安全,把乳蛋白指标降低,退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为了保证国人喝上安全牛奶,现在国家每年要拿出六千万元对奶产品进行抽查检验,如伊利一年要抽查几千次.但这个检验是终端检验,理应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源头是什么?源头就是一个安全高效的优质草产品.就是说,现代草原畜牧业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现代化草产业来支撑.

关于促进我区草业的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畜牧业发展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其次说粮食安全.我国现在每年生产5亿吨粮食,其中3亿吨供人吃,2亿吨喂养猪和鸡.现在国人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认识到食草动物的肉质更安全,喜欢牛奶和牛羊肉的消费者大幅增加,2012年以来牛羊肉持续增长.农村人口一年消耗粮食120公斤,而城市人口是70公斤.为什么?因为城市人口吃肉蛋奶替代了粮食.所以我们应该确立大农业、大粮食概念,即草产业通过牛羊转换成食品,与粮食直接生产成食品在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草也是一种粮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受传统观念和经营方式的影响,我国一直重粮轻草、重畜轻草,长期没有立草为业.欧美和澳洲等一些国家对草业十分重视,将其看做“绿色黄金”,澳大利亚更称其为“立国之本”.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农业发达国家,草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多数国家利用人工牧草来调制干草、青贮或作为青绿饲料直接饲喂,有的进行深加工,制成草粉、草块、草颗粒、草捆等,这些产品除部分出口外,绝大部分用于发展本国畜牧业.

再说草产业对抗雪灾,惠及牧区民生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2012年冬天以来,草原牧区发生了严重的雪灾,救灾经费下拨了,但想把草料运进去却相当困难.我区是雪灾频发的地区,我们说要积极发展避灾农牧业,建立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和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就是要在牧区大力发展草产业,建立对抗雪灾的草储备饲料基地,这关系着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

最后谈谈草产业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如果加上沙漠戈壁,就是半壁江山.我区草原面积为13亿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0%,构成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近些年我区在草原保护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加快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牧民普遍受益.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上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深处航天基地工作时,首次提出沙草产业理论,并预言创建知识密集型沙草产业将掀起21世纪中国的第六次产业革命.我区及西部几省近3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钱学森预言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沙草产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当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牧民致富三者的良性循环.

总之,我国牧草种植尽管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则刚刚起步.在发展的初期,必须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扶持和保驾护航,才能促进该产业尽快成长壮大.尽管草产业效益较高,但产业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各环节都很不配套,企业实力弱,技术水平落后,设施设备严重缺乏,这样很难保障产业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故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草为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我区在制定农牧业规划或宏观政策时,应该突出草业在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提高肉、蛋、奶品质,改善国民生活水准中的重要性,并将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产业发展、畜牧产业发展、粮食产业发展以及防范雪灾等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在整个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将草产业放在显著位置.建立草业示范区.

二、继续加大草业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

目前,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中的牧草良种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每年每亩10元,与粮补和林业的各种补贴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人工种草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提高牧草良种补贴力度,多年生人工草地每年亩补贴标准要逐步提高到100元,一年生牧草补贴标准提高到20元.进一步提高草苜蓿的机械化水平,扩大进口牧业机械补贴范围.继续扩大节水灌溉高产苜蓿示范基地建设规模,提高饲草料品质.按每亩苜蓿地单产500公斤计,我区共需高产苜蓿基地286万亩,而2012年我们仅仅能够解决不到9%的总需求.因此要加大投入,扩大建设规模.

青贮饲料是奶牛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区从上世纪50年始,就在全区搞青贮玉米技术推广,经过多年的努力,青贮玉米已经成为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中重要的饲草料来源.建议国家实施牧草良种补贴政策时将青贮玉米也纳入到补贴范围内.

三、开展草产业职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提升草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现代化草产业是建立在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基础上,要实现产业的高效益,需要大面积操作和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尽快开展草产业知识与技术的培训教育,提升草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草产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提升培训机制.为草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在全国有十几所大学设有草业科学专业,但没有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企业找不到懂得产业操作的产业工人.所以建议我区创建一所草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坚持科研、生产相结合,培养一批从种植、生产到草产品加工一体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合作,进行联合开发研究.针对目前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集结政府、科研院校及企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草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四、扶持草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发展经营模式

由于牧草种植从播种、管理、收割等全过程的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要求都很高,且需要大面积的连片土地,需财政扶持牧草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加入牧草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或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推进草牧场依法流转,由合作社开展优质牧草高产示范片区种植.合作社则可推广优质牧草良种,同时对牧草播种、田间管理、收割、贮存等全过程进行技术培训与怎么写作,实现牧草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当前一家一户分散型草业种植模式具有许多弊端,直接影响饲草品质与产量,“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不失为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手段.企业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加强农技推广怎么写作、实现优质优价收购等,可实现草产业链各主体间更密切的经济联系,提高饲草品质与牧民种植经济效益.

要尊重和学习几千年来游牧民族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研究和传承草原文化中的生态精神,尊重牧民的首创精神和真实感受,尊重牧区基层的大胆探索,鼓励改革创新试验.

五、制定草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草产业的战略性投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草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各界和个人投资草产业

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科技开发能力、精深加工生产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草产业优势项目和龙头企业.

六、合理利用管护和改良天然草场

在政策衔接上,逐步恢复长期禁牧草场向阶段性禁牧草场转变,阶段性禁牧草场向草畜平衡草场转变.同时,建立严格的禁牧、草畜平衡管护队伍,加强管护力度.在通辽调研时发现,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牧民已经在科学养护草场.应该大面积推广他们的宝贵经验,鼓励牧区对天然草场进行建设性的人工改良,科学测定土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配方施肥.防治草场退化,保证牧草优质.

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建立草原生态补偿保护长效机制和增长机制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在执行现有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基础上向制度建设转变,即建立补贴长效机制.要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列为国家级大型生态建设计划,实行、地方、社会和牧民共建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把休牧、禁牧、轮牧、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确定为长期的草原行政管理制度.建议国家对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测算依据进行动态调节,充分考虑牧区生产成本的逐年提高、通货膨胀率、牧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补助资金的增长机制,缓解因成本及通货膨胀率带来的生产生活压力.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先将禁牧补助标准从6元/亩提高到10元/亩,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从1.5元/亩提高到3元/亩,然后逐年增加.

八、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牧民收入

草原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后,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上做牧民增收的文章.目前一些牧民实行阶段性禁牧后,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但草地建设、青贮窖池、畜种改良、棚圈等基础建设还相对滞后,牧民科技养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些贫困地区政府无力配套这些投入,牧民又急切地盼望这些措施能尽快跟上,因此应高度重视草业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补奖政策,尽快制定阶段性禁牧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政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内容,尤其是增加冬羔舍饲育肥补贴.使牧民尽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平稳过渡,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

九、大力发展草种业,建立草种质资源库

我区目前草籽的生产能力有限,已无法满足草原生态建设的需求.实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种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加大对牧草种子产业的投入力度,建立我区牧草种子生产基地,通过良种基地进行种子生产与技术开发,可促进我国牧草种子标准化、产业化和商品化一条龙的进程,在选定基地上做出示范并在适宜地区全面展开,形成规模化生产.

通过发掘和收集草原各种植物资源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今后的生态植被恢复、建设,以及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草种质新品种,甚至是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均具有重要意义.

十、加大技术创新及推广力度,提高草业的科技含量

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并积极推广应用草业新技术、新成果,特别是对牧草新品种,要加大引种力度,以解决当前草原生态建设品种短缺的问题.同时,应加强适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组装配套,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全面推进草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发展草业中的非牧业用途,例如草坪业、草坪种植业、草地生态工程产业、草地植物化学成分提取及加工业等.

十一、建立信息网络体系,草产品产销体系

把信息网络纳入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产品信息网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团队,加强对产品营销形势、市场行情的预测分析,扩大信息覆盖,增强怎么写作功能,为草产业发展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技术和生产信息.同时,构建一套完整的草产品产销体系,培育草业生态产品,进行草产品的生态原产地评估注册.

总之,近些年来,国家强化了草原保护建设和草业发展的力度,政策逐步健全,项目资金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也普遍增强;在经济低迷时期,牛奶业和牛羊肉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市场需求逆势上涨——这些都预示着草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促进草产业发展对于我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振兴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想找